在看良渚城和石峁城的介紹時候,發現有意思的一幕。就是,兩個都被稱贊為中華第一城?那第一肯定是只能有一個,那到底是那個呢? 良渚城,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座大型城市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境內,距離杭州市區約18公里。它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區域,以其卓越的城市規劃、宏大的建筑規模、精美的玉器工藝以及發達的稻作農業,展示了長江下游地區早期文明的高度發展水平,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良渚城在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地處杭州灣南岸的河網地帶,周圍山川秀美,水資源豐富,為古代人類提供了適宜的生活和生產環境。遺址年代大致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歷經約1000年的繁榮期。 占地3平方公里,規模宏大,其規劃設計體現出早期城市規劃的智慧和高度組織性。古城由以下幾個主要部分構成:外郭城、內城、宮殿區、墓地。 外郭城是古城外圍有一圈大型水利系統,包括堤壩、水壩、水門等設施,形成了一道有效的防洪屏障,同時也可能用于調節水源、灌溉農田和交通等目的。 內城是外郭城之內,城墻由夯土筑成,呈方形,四周設有城門。內城包括居住區、手工業區、倉儲區等功能區。 宮殿區是內城中央的莫角山臺地上,面積達30萬平方米,被認為是王權中心或宗教祭祀場所。這里是城市的核心地位。 墓地在古城周邊,如瑤山、反山等處的貴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貴玉器、漆器等隨葬品。 良渚文化以精美的玉器著稱,尤其是琮、璧、鉞、璜等禮器,雕琢精細,紋飾繁復,富含宗教、權力與社會秩序的象征意義。從這些玉器中能看出,良渚社會已經發展有發達的手工業技術和藝術審美。 良渚古城的主要價值是證明長江下游地區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就已存在高度發達的早期國家形態,具有完整的城市結構、復雜的社會組織、成熟的稻作農業和統一的精神信仰體系,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我們在看石峁城的相關情況。 石峁城,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的一座特大型史前城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臨近禿尾河。 石峁城位于北方黃河流域,地理環境相對封閉,卻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適合早期人類定居。遺址年代大致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800年,持續約500年,正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的過渡階段。 石峁城址以其獨特的環套式結構聞名,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部分組成,總面積超過4平方公里,是已知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最大的城址。 皇城臺在城址中心,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型臺地,面積達數萬平方米,推測為宗教祭祀、王權象征或指揮中心所在地。臺頂發現有大型建筑基址、石砌護墻、石雕人面像、玉器等高等級遺存。 內城環繞皇城臺,城墻堅固,墻體采用石塊壘砌而成,設有城門、馬面等防御設施,內部有居住區、手工業區等遺跡。 外城圍繞內城而建,規模更為龐大,同樣由石墻圍合,城墻上設有多處門址,如著名的外城東門址,具有復雜的門塾、門道、甕城結構。 這里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工藝精湛。還有石雕人面像、石峁符號等,尤其是人面像,表情各異,可能與祭祀儀式或圖騰崇拜有關。石峁城的城墻、城門、臺地等建筑展示了高超的石材加工與砌筑技術,其規模和復雜程度在當時極為罕見。還有很多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 石峁城的發現,不僅見證了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社會的巨大變遷,也是研究中國早期文明化進程乃至世界史前文明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庫。其宏大的規模、復雜的結構、豐富的文化遺存,無不凸顯其在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從各方面我們對比下兩個遺址的情況。 良渚城年代大致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續約1000年,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石峁城年代大致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800年,持續約500年,跨越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 良渚城占地總面積約為3平方公里,包括外郭城、內城及宮殿區等。石峁城總面積超過4平方公里,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部分組成。 良渚城是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代表性遺址,揭示了該地區早期國家形態、稻作農業文明的發達程度以及復雜的社會組織結構。發展出嚴格的等級制度、發達的手工業技術、統一的精神信仰體系。 石峁城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規模最大的城址,改變了對北方地區早期文明發展程度的傳統認知。顯示出北方地區同樣存在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對研究中國早期國家形態的形成、文化交流、社會復雜化進程以及華夏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具有關鍵作用。 兩個遺址出土的文物數量都非常多,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不過,良渚城的延續時間較長,跨越了約1000年,而石峁城持續約500年。 良渚城和石峁城代表長江和黃河流域,當時早期國家階段的情況。雖然時間上有一定重疊,但各自在文化特色、社會發展模式以及對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貢獻上各有千秋。 目前,從考古發現的豐富程度、城市規劃的復雜性、玉器文化的精美程度等方面來看,良渚城在國際學術界和公眾認知中被廣泛稱為“中華第一城”。 不過在都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遺址面前,并不能簡單的說,誰是“第一城”。它們都是中華早期文明多元發展、相互交融的歷史畫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