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是一門體現科學本質的綜合性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兩門課程都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兩門課程是緊密相關的。本文旨在梳理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與科學課程緊密相關的內容,為學科融合和跨學科學習貢獻一點力量。 01 兩門課程核心素養的交集 ![]() 2022年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科學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表現,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方面。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其中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創新,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綜上,語文課程和科學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中的交集即為:思維。具體來說,兩門課程共同指向的是推理論證思維和創新思維。例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系;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地表達,培養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 02 小學語文教材中與科學課程相關的內容分布情況 ![]() 03 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內容簡介 ![]() 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單元以“奇妙的世界”為主題,編排了《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3篇課文。 《我們奇妙的世界》從天空和大地兩個方面展現了這個奇妙的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海底世界》從海底的動物、植物和礦產等方面,介紹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和特產的豐富;《火燒云》描繪了變化極多極快的火燒云的奇特和瑰麗。 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術師,把無窮無盡的奧秘隱藏在天地間,吸引著人們去尋找,去發現。 04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內容簡介 ![]()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圍繞“提問”編排的閱讀策略單元,旨在教給學生提問方法,培養問題意識,提高閱讀能力。 童話故事《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講述了豆莢成熟裂開后,五粒豆飛到廣闊世界中所經歷的不同生活。 《蝙蝠和雷達》講述了科學家通過反復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受此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使其能夠在夜間安全飛行。課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更多地“仿生學”科學發明,啟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 《呼風喚雨的世紀》主要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透過簡潔、生動的描述,可以看到一幅幅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美好畫面,能激發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暢想,點燃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這篇課文的插圖描繪的是一位宇航員在浩瀚的太空中漫步的畫面,有助學學生感受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 05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簡介 ![]()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選編的《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圓夢在今朝》四篇課文與自然、科技有關。 《琥珀》的作者根據琥珀的樣子,展開合理的想象,重點推測了它的形成過程?!讹w向藍天的恐龍》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假說,文中展示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龍化石證據,介紹了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都{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介紹了納米技術的含義及其應用。《千年圓夢在今朝》記敘了中華民族追尋飛天夢的歷程。這些課文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激發想象力、創造力。 本單元的習作是“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發明的東西”,引導學生用文字描述心中所想,既符合兒童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又能激發他們發明創造的興趣。 06 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內容簡介 ![]()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人文主題即為“科學精神”。這個單元圍繞“科學精神”編排了《文言文二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表里的生物》《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四篇課文。 《文言文二則》中的《兩小兒辯日》圍繞一天中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的問題展開辯論。兩個小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他們的觀點都有事實和常理作為支撐,所以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說服對方。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篇課文通過三個科學發現的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示了科學家是如何敏銳地抓住常見的或不為人注意的現象,不斷發問,反復實踐探索,進而“找到真理”的。 《表里的生物》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好奇心強,愛觀察,善思考且比較執著的孩子形象。每個孩子在童年時代都會有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想象,文中的“我”其實也是生活中兒童時代的“我們”。 從《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一文中可以看出不同時代教育的特點不同,啟發讀者在感受科技改變學習和生活方式的同時,對科技發展和教育理念進行思考。 這個單元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辯論”,讓學生圍繞生活中容易產生分歧的問題,展開辯論,提高學生條理清楚、有理有據表達自己 觀點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全面看待事物。 本單元習作的主題是“插上科學的翅膀飛”,要求學生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并能插上科學的翅膀,也就是在想象中要能帶一些科學元素,寫一個科幻故事。寫科幻故事,能引導學生借助相關科學知識展開想象,既能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強他們的表達力。 本單元課文傳遞出善于觀察、善于思考、鍥而不舍、實事求是等科學精神。這些課文內容既跨越古今,又囊括天文地理知識。作為小學階段最后一個雙線組元的單元,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材在中年級段與高年級段都有直接與科學課程相關的內容,教師們在進行跨學科教學時,可以把這些單元的內容作為學科融合的切入點,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 閱讀札記 ![]()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新課程標準倡導淡化學科壁壘,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創造力和探險精神,讓孩子們成為兼備人文與科學素養,內心和諧、全面發展的人。 2023年5月26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系統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 人文素養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之一,是科學教育的核心要素??茖W教育加法首先應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用人文素養助力青少年實現科學家夢想。在學科融合教育中,我們要特別重視閱讀,培養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科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科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作為語文兼職科學的賀拽老師,是新課程理念的優秀實踐者。她在小學語文和小學科學的融合教育中,從系統梳理跨學科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跨學科思考的思維方式和提升學生學科融合的實踐能力方面,踏踏實實做出了有價值的思考和探索,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學習和借鑒! ——鄭云平 本文選自鄭云平小學科學名師工作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