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下去書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你沒遇到自己喜歡的書。 一、興趣,是讀書最好的動力;有的人喜歡詩詞,有的人喜歡散文,有的人喜歡小說,我們必須意識到沒有興趣的前提下去讀書,只是在消磨你的時間,打擊你的讀書積極性罷了。 所以,我覺得讀書第一步其實是: 找到與自己興趣相契合的書籍。 這樣的書籍應該滿足三個標準: 1,讀對你有用的書; 這本書應當能夠為你提供知識、技能或者啟發,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這樣的書籍能夠讓你在閱讀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持續閱讀的動力。 2,讀讓你快樂的書; 閱讀應當是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選擇那些能夠讓你在閱讀過程中感到愉悅、放松的書籍,無論是幽默風趣的故事,還是溫暖感人的情感故事,都能讓你在閱讀中找到樂趣,從而更愿意投入到閱讀中去。 3,讀你覺得有價值的書;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盡相同,有些人看重實用性,有些人追求精神滿足。找到那些你認為有價值的書籍,無論是對你的職業發展、人際關系,還是個人成長有幫助,都是值得你去閱讀的。這樣的書籍能夠讓你在閱讀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更加珍惜閱讀的機會。 相信大家都聽過“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樣的話,這句話出自《勸學詩》,它的原作者叫做趙恒,他是宋太宗第三子,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恒也知道,激勵年輕人讀書,不能光喊口號,他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我提到的“培養興趣”,總結起來就是: 想要有錢吃飯,就去讀書吧。 買不起房?快去讀書吧。 還沒女朋友?你不趕緊去讀書? 看到這兒是不是一下子就覺得讀書不是那么嚴肅的一件事了? 二、讀書,是為了讓你在選擇的時候多一條道路;我發現,許多朋友覺得讀書累,是因為他們將讀書視為一項繁重的任務,仿佛不讀書就會落后于人。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給自己這么大的壓力。要記住: 讀書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尋找內心的滿足和快樂。這種滿足可以來源于解開困惑的喜悅,也可以是從新知識中獲得的成就感,抑或是從精彩的故事情節中體驗到的情感共鳴。 而讀書的第二個目的,則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輕松愉快。 想象一下,當你站在湖邊,金色的夕陽灑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幾只水鳥輕盈地掠過水面。這時,你是愿意只能發出一聲驚嘆“臥……”,還是希望能像旁人一樣,優雅地吟出“落霞與孤鶩齊飛”這樣的詩句,用語言為美景增添幾分詩意? 讀書,就是讓你在關鍵時刻,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你所閱讀的每一本書,都會賦予你一種特殊的力量,讓你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發現別人未曾注意到的出路,聽到那些被忽視的聲音。 人到中年,經歷了生活的起起落落,才會深刻體會到選擇的珍貴。當你因為生活的重擔,為了幾百塊錢而焦慮不安時,那些你曾經讀過的書、學過的知識,就會如同指引明燈,照亮你前行的道路。它們是你握住命運橄欖枝的堅實底氣,是你逆境中不屈不撓的力量源泉。 我喜歡在雨天煮一杯香濃的咖啡,靜靜地坐在窗前,聽著窗外的雨滴輕輕敲打玻璃,享受著輕音樂帶來的心靈共鳴。 讀書,對我而言,就是這樣一種簡單而又深沉的享受。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情感的寄托。所以,當你再次捧起書本時,不妨放下所有的包袱,只是單純地享受這段與文字的親密接觸。因為,讀書,就是為了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擁有更多的可能性,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