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養(yǎng)老,我們馬上會想到一句俗語:“積谷防饑,養(yǎng)兒防老?!?/p> 只要手里有了錢,還拉扯大了幾個兒女,晚年就沒有什么好憂愁的了。 曾經(jīng)我也以為是這樣的,但是從外婆過世之后,我就不太認同了。 一晃,外婆過世十年有余,回想起她最后的一段歲月,有養(yǎng)老的殘酷,也有家庭的不幸,還有做人的遠見不夠。 “計劃趕不上變化”,而能夠應對變化的人,少之又少;無法順變的人生,到底是困頓的。 01 積谷不防饑:人老了,手里的錢,會變成燙手的山芋。 外婆出生在解放前,上半生在村里混,面朝黃土背朝天。 大概是外婆四十多歲的時候,人們的思維開始轉變,外婆也順應時代,在鎮(zhèn)上開了一家小店,賣小零食,衣服褲子等,很雜,在本地也叫雜貨鋪。 依托小店,外婆的日子慢慢好起來了。加上外公讀了幾年書,懂得一些記賬的方法,把錢管得妥妥帖帖,也年年有余。 外婆六十多歲的時候,白發(fā)蒼蒼,因此小店不得不關門。 外公七十多歲就過世了,家里算是徹底斷了經(jīng)濟來源。 從長遠考慮,外婆守著家里的存款,加上自己種點小菜,養(yǎng)幾只雞,這日子也能穩(wěn)定。 當外婆八十多歲的時候,關于經(jīng)濟的穩(wěn)定,就打破了。 當年,我的大舅舅的兒子,要去省城讀書,但是家里沒錢。外婆認為,讀書是好事,不能耽擱了,于是掏出了三千多元,用來繳納學費。 大舅舅的兒子畢業(yè)后,去了福建教書。也沒有還錢給外婆;外婆也沒有去討要。 其他幾個舅舅知道情況后,通過“買機動船、投資果園”等理由,先后向外婆討錢。也說不清,是借錢,還是直接拿走。 若是外婆拒絕,舅舅們就比對:“你的錢可以給孫子,未必不能給兒子?” 當外婆將近九十歲的時候,小舅舅對存款,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理,還有四萬多。另外,外婆還有高齡補貼,一個月百元的退休金。 既然小舅舅把錢算清楚了,那就交給小舅舅管理吧。大家一致這樣認為。 自從錢到了小舅舅的家里,外婆的吃喝拉撒,就很不自由了,但也不能說什么,一開口就是爭吵。 人呢,總有一天,會老到“錢也管不住”的時候。尤其是一些長期臥病的老人,總不能自己爬著去買菜、取錢吧。雖然可用手機點外賣,但是老人不一定會用智能手機。 人老了也會糊涂,甚至癡呆。這錢再多,又怎么能支撐自己的生活呢。 02 養(yǎng)兒不防老:兒女多了,誰都有私心,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 外婆有七個兒女。 二兒子在三十多歲就英年早逝。 因而,真正能贍養(yǎng)外婆的,有六個兒女:兩女四兒。 外婆到九十歲的時候,徹底糊涂了,吃飯都要人送到手里,睡覺、起床、上廁所都要人幫忙。 為了贍養(yǎng)外婆,兒女們召開了一個家庭會議。 三舅舅說:“我是別人家的上門女婿,這照顧老人的事情,我是說不準的?!?/p> 我的阿姨說:“我是出嫁女,也沒有從娘家拿走一分錢,這偶爾看看母親是可以的,長期照看,行不通。再說了,我也是一身病,走幾步都氣喘吁吁?!?/p> 小舅舅說:“雖然母親的錢在我的手里,但是這些年,早就花光了。我也幫忙買菜、砍柴多年,也算是仁至義盡了?!?/p> 四舅舅接著說:“管錢的人,錢去哪里了,自己心中有數(shù)。以前自己建果園,到母親手里拿的錢,就不算數(shù)了?” 大舅舅沒有參加會議,因為他已經(jīng)病入膏肓。大舅媽到了現(xiàn)場,嘆一口氣:“我家窮,我家有病人,怎么管老人?” 農(nóng)村有句俗語:“打也行,罵也行,上當吃虧不行?!?/span> 每個兒女都盤算,自己在經(jīng)濟上,得到了父母家的什么好處,以后養(yǎng)老人,會失去什么;還要盤算,自己的小家庭如何發(fā)展,避免被父母的晚年拖累。 也有兒女,本來是很愿意贍養(yǎng)父母的,但是看到其他兄弟姐妹不愿意贍養(yǎng),內心就不平衡了。因此也會變得冷漠和心狠。 一個父親可以養(yǎng)好十個兒子,十個兒子養(yǎng)不好一個父親?!岸嘧佣喔!保诟改负芾系臅r候,就是一個自我安慰的道理。 03 養(yǎng)老錢再多,還得靠人的“良心”。 外婆最后的時光,是小舅舅、四舅舅輪流供養(yǎng)的,兩個月一次輪換。 四舅舅家在鎮(zhèn)上,醫(yī)療也方便。因此外婆的身體,也能得到保養(yǎng),日子也還舒服。 可是外婆到了小舅舅家,總是會舊病復發(fā)。接著,一身病的外婆,被送到四舅舅家。兩個舅舅因此隔三差五就吵架。 小舅舅說:“我要種地,否則我也沒有飯吃,又能怎樣?” 還有我的母親,每個月會花一個星期時間,去照顧外婆的飲食起居。 說白了,外婆在最后的時光,能夠過幾天好日子,不是外婆自己有錢,有房子。而是一部分兒女,良心沒有泯滅,還愿意掏錢、花精力供養(yǎng)。 兒女多少,存款多少,不能決定養(yǎng)老的幸福指數(shù),而有講良心的兒女,養(yǎng)老才會稍微順暢一點。 與其說,孝心無價,不如說,良心無價。 良心的來源,一是兒女也做了父母,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好孝順的榜樣;二是人心都是肉長的,看到老人茍延殘喘,于心不忍;三是格局比較大,不去計較過去的破事。 04 古人說:“萬變不離其宗?!?/p> 宗,就是人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人性的貪婪,人心的復雜,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 父母對兒女,恨不得掏心掏肺,但是兒女多了,也是會偏心的,因此引發(fā)家庭內耗。 父母愛兒女,但是兒女愛自己的兒女,人的愛是往下傳遞的,若要往上,是有困難的。 養(yǎng)老還得靠自己,道理沒有錯,但不能僅僅依靠錢,還要多一點“人情”??杀氖牵饲椴皇且粠樵傅?,父母有,不代表兒女有。 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血雨腥風,哪怕老人手里有錢。 作為兒女,多一些捫心自問,將心比心,別太心狠。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