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文解字》系列之17 1,基本字義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中的“劉”(liú)字,繁體寫作“劉”,是中華姓氏之一。 如辛棄疾有詩句:“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其中的“劉”,指的是劉備。 那么,這個字的本義是什么呢?它又有著怎樣的演進過程呢? 2,漢字溯源 “劉”本是個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左邊是一只形似大鳥的動物的象形,也像是一個被藝術化了的人。右邊是一把刀的象形,取意“用刀刺殺動物或人”,從而直觀地表達出了“劉”字的本義---殺戮。 如《尚書·商書·盤庚上》:“重我民,無盡劉。”意即:重視保護老百姓,別讓他們都被殺了。 由本義出發進行引申,“劉”又可解釋為“戰勝、攻克”。如《逸周書·世俘》:“咸劉商王紂,執矢惡臣百人。”意即:打敗了商紂王,活捉了近百名奸惡的大臣。 3,字形演變 發展至金文階段,“劉”字的構形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的象形字變成了會意兼形聲字:上面是個“卯”字,其本義是“胎兒與胎盤的分離”,可引申為“分開”、“撕裂”、“殺”等義,在此也表音---在古文中,“卯”和“劉”音同;下面左半部分是“金”,本義是“金屬”,在此代表兵器或武器;下面右半部分是“手”,在此表示“用手拿”。三者結合,寓意“用手拿著兵器進行殺戮”,此即“劉”字的本義。 小篆階段的“劉”字,有兩種寫法。第一種寫作“鎦”,為從金、留聲的形聲字,見于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 后來,這個字發展為“鎦金”(一種鍍金方法,指把溶解在水銀里的金子涂刷在銀胎或銅胎器物上)之“鎦”。 第二種寫作“劉”,脫胎于“劉”字的金文字形,但也有所變化變成了左右結構:左邊是上“卯”下“金”的組合,右邊的“手”換成了“刀”。 如此,它成為從“卯”,從“金”,從“刀”的會意字,意思更為明確。 后世各種字體中的“劉”字,都是在第二種結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在古代,“鎦”、“劉”二字是通用的,后世主要采用的是“劉”。后來,“劉”被簡化為“劉”。 4,字義轉化 在古文中,“劉”還可作名詞,為一種兵器名,即斧鉞。如《尚書·周書·顧命》:“一人冕,執劉,立于東堂。”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戴著禮帽,手執斧鉞,站在東堂上。 另外,“劉”還可引申為“剝落、凋殘”之義。如明代劉基《擢彼喬松》:“靡草不凋,無木不劉。”意即:沒有什么草不會枯萎,沒有什么樹不會凋殘。寓意沒什么物質的東西可以永恒。 作為大姓,民間有“張王李趙遍地劉劉”之說。劉姓中最牛的當屬漢高祖劉邦,其次還有漢武帝劉徹等,近現代名人有劉少奇、劉伯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