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到中年不如狗。 狗還能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無憂無慮。可中年人不一樣,上有老要贍養(yǎng),下有小要撫育,中間還有夫妻倆要過日子,憂愁得連覺都睡不著。 生活就是如此,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換種活法,換種心情,才能換種人生。 人過四十,要學(xué)會換種活法。唯有做到這6點,才算活透了。 1、不再偏執(zhí)于成功,只愿活在當下。 無數(shù)人都被世俗的“成功”觀念畫地為牢了。別人跟你說,人到中年了,就需要有房有車有事業(yè),如果啥都沒有,就是妥妥的輸家。 你不愿承認自己是輸家,就會焦慮地拼了命去干活。逐漸被職場淘汰了,你就會懷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毫無意義?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你已經(jīng)被“成功”的觀念搞魔怔了。你想想,這個世界都是普通人居多,哪有那么多有房有車有事業(yè)的精英呢? 別人的標準,那是別人自己的事,而不是我們的選擇。對于自己的人生,只需要做到這一點,那就是盡力而為,活在當下。其余的,沒必要過分執(zhí)著。 2、不再怨天怨地,逐漸跟自己握手言和。 抱怨,只有零次和無數(shù)次之分。你沒有抱怨的習(xí)慣,那你就不會有消極的心態(tài)。某一天,你開始抱怨了,就會停不下來。 昨天,跟這人抱怨;今天,跟那人抱怨;明天,跟其他人抱怨。每一天,都活成了“怨婦”的樣子,沒有一丁點的積極心態(tài)。 抱怨的本質(zhì),就是對于現(xiàn)實,以及自我的憎恨。憎恨現(xiàn)實過分殘酷,憎恨自己過分無能。如此下去,人生怎么可能會變好呢? 想要抱怨的時候,我們要跟自己說,抱怨了也不見得可以改變什么。既然如此,還是想想等會吃什么,刷哪部劇吧。跟自己握手言和,生活,才會放過我們。 3、不對任何人,有太高的期待。 夫妻到了中年,為什么容易鬧矛盾?今天,孩子考了80分,沒有考到90分,為什么我們就容易打罵孩子,跟孩子鬧矛盾? 因為我們對于身邊人,都有著過高的期待。對于另一半,期待他能夠發(fā)財;對于孩子,期待他能夠次次拿第一,考上清華北大。 這些事,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憑什么期待別人做到呢?越是期待別人做到什么事,我們越會事與愿違,一無所得,甚至跟別人鬧矛盾。 所謂“期望越大,失望更大”。只需要記得一句話,接納自己的平凡,接納父母的平凡,接納愛人的平凡,接納孩子的平凡。 4、與其胡思亂想,不如做好當下的本分。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逐漸普及,各種信息就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手機當中。有人說這里有問題,有人說那里有問題,而接觸這些信息的我們,就會胡思亂想。 舉個例子。別人說未來幾年會發(fā)生什么天災(zāi)人禍。這個時候,你就會為了未來而擔憂,心想,該如何準備比較好?如果發(fā)生了禍事,自己和家人該怎么辦? 這就是所謂的“杞人憂天”。總有人很糊涂,擔心天會塌下來。首先,沒有人能未卜先知;其次,哪怕天塌下來,我們也無法改變;第三,當下之人,總擔憂未來,那當下的日子不用過了? 人吶,可以有所準備,但沒必要胡思亂想。未來如何,沒有人可以預(yù)測,不論是好,還是壞,我們也無法改變。如此,停止糊涂亂想,做到自己的本分,就足夠了。
5、只過“力所能及”的生活。 看到別人買了60萬的豪車,你就羨慕。隨著這種羨慕的情緒加劇,而你又買不起,那你就會產(chǎn)生見不得人好的心態(tài),變得憤世嫉俗。 看到別人到處去旅游,自己只能在單位上班,你就怨恨。隨著這種怨恨的情緒加劇,而你又無法改變什么,那你就會在攀比當中,自己氣壞自己。 人之痛苦,源自于何處?毫無疑問,就是“攀比”的行為。今天跟他攀比,明天跟別的人比較,什么時候才到頭呢? 攀比一事,毫無意義。日子過的,就四個字,力所能及。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有多少錢,就過多好的生活。至于別人如何,跟我們無關(guān),就不要比較太多了。 6、保持“上善若水”的心境。 人心躁動,萬事皆苦;人心平靜,福運將至。 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心,偏向于躁動,而無法平靜。一來,是生活節(jié)奏太快導(dǎo)致的;二來,是人們過分內(nèi)耗,過分焦慮造成的。 如何才能減緩自身的精神內(nèi)耗呢?只需要做到“上善若水”。如水一般,不急不躁,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緩緩流動,自然可以長長久久。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不爭,并不是軟弱,而是不屑于爭執(zhí)。平靜的日子不過,而選擇極端的生活,是一種愚蠢。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