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離世后的第1年,家中的悲傷與思念如同冬日的寒意,難以驅散。 然而,生活的腳步不會因此而停歇,日子還得繼續(xù)過,家庭的重擔需要兄弟姐妹們共同承擔。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更得按照老祖宗的教誨,用點聰明和謙遜來保持家里人的和睦與傳承。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p> 這句話提醒咱們,兄弟姐妹們要相互幫助,相互配合,要甘當?shù)驼{的配角,一起面對難題。現(xiàn)在爸媽不在了,咱們要學著他們的樣子,成為彼此的支持,讓家里暖和的感覺繼續(xù)傳下去。 別忘了,團結才能讓家更有力量,自私只會讓家分裂。 如果兄弟姐妹唯利是圖,為了利益舍棄親情,那么不吉利的征兆就出現(xiàn)了。 尤其是父母過世后的第1年,以下這些事就別做了,否則會折損你的福報。 1、賣掉祖業(yè),家庭就難以延續(xù)了 小馬爺爺家附近有座老宅子,是他們家族一代代傳下來的。那 宅子不只是磚瓦木梁,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承載著他們祖輩的辛勤和智慧,見證了馬家的起起落落。 小馬爺爺臨終的時候把幾個兒女都叫到床前,囑咐他們要和和氣氣,一起好好守著這份家當。 小馬爺爺走后,小馬爸爸和兩個弟弟照著老人的心愿試著去共同打理這宅子和地。 可是,時間一長,問題就來了。 小馬爸爸想翻新老宅,弄成個現(xiàn)代點的度假村;二叔覺得該把地賣了,拿錢去做別的生意;三叔,心里總是想著保持原樣,留住自己家的根。 慢慢地,兄弟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吵鬧不斷,甚至動手。 家里原本的那份和睦氣氛沒了。 最后,他們一狠心,決定賣了家業(yè),分了錢算完。 有個外地有錢人買下了宅院,老房子推了,豪華酒店立起來了。 那些年輪深深的老樹都給砍了,果園田畝變成了商場街區(qū)。 老馬家?guī)装倌甑募业拙瓦@么沒了,三兄弟也各走各的路了。 幾年后,三兄弟聚在那個已經(jīng)變了樣的老宅門前。 看著眼前車水馬龍的景象,心里五味雜陳。 這時候他們才醒悟,要是當初聽老頭子的話,不爭不搶,一起好好發(fā)展家業(yè),今天的成就肯定比眼前這一切強多了。 家族和睦、齊心合力才是保住和繼續(xù)發(fā)揚家業(yè)的根本。 錢是能分的,但如果家族的根基沒了,無論是錢還是家業(yè),都抵不上那失去的親情和傳統(tǒng)。 老子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敝挥蟹畔履切帄Z,才能一起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輝煌。 2、荒廢祖墳,家人就弄丟了“父母恩” 清明節(jié)那天,李家的人們就從四面八方回到了老家。他們家有個老傳統(tǒng),“祖先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每年清明時節(jié)不管多遠,家里人都得回來,一塊兒給祖上掃墓。 李老爺子和李老太太走了好幾年了,但他們的墳頭,總是干凈利索,花花草草都長得挺好。 家里的孩子們聚在一起,這個帶來了吃的供品,那個點上了蠟燭和紙錢,還有的拿著鐮刀鋤頭準備去割草。 大兒子現(xiàn)在是個大學教授,他就跟那已經(jīng)走了的父母說,父母以前教過的學生們他們如今過得怎么樣,都在傳揚著老兩口兒的好學問。 二女兒干得也不錯,自己開了公司,她就跟爸媽說,怎么把這個家傳的勤勞誠實弄到公司文化里去了。 小兒子,也當?shù)?,帶著自己的小娃來,讓他們也感受一下這祭祀的傳統(tǒng)。 他們一個個跟先父父母匯報家里的事,就好像老人家還在聽著,微笑著點頭呢! 小娃娃們在墓地邊上跑來跑去,鬧哄哄的,給這正經(jīng)八百的日子添了不少生氣。 不過,要是隨著時間一長,李家的人忘了這回來掃墓的習慣,那些團團圓圓的好時光,對老人的敬意也就慢慢沒了。 要是把掃墓這事兒扔給某個人,看著是挺省事兒的,但是那份親情,那份家族團結的味道可就淡多了。 紀念先人不單是對他們的一種尊敬,更是家人團聚、傳承下去的一種方式。 家族里的人們能借這個機會想想過去,嘮嘮現(xiàn)在,展望展望未來,還能加深大家的親情和幫助。 這正是家和萬事興的最好例子,也是對老一輩恩情的最好報答。 3、不還父債,家庭的形象就毀掉了 在我老家,李家是眾所周知的老實人家。 李老漢生前是個勤懇的農民,雖然家境不算富裕,但他總是樂于助人,鄰里之間有難必幫。 不過,在他去世前不久,因為要給兒子治病,他向村里的人借了不少錢。李老漢去世后,留下了一些債務。 他的3個兒子,都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按照規(guī)矩,他們繼承了父親留下的遺產,同時也承擔了父親的債務。 但是,面對這些債務,他們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 老大是個講信用的人,他認為欠債還錢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他沒有猶豫,立刻開始努力工作,一分不少地還清了父親的債務。鄰居們看在眼里,心里更加敬重李家。 老二卻有些不情愿,他覺得父親已經(jīng)去世,那些債務可以不了了之。 他試圖回避還債的責任,甚至搬離了小鎮(zhèn),去了外地。他的行為讓人失望,鄰里間的關系也因此變得疏遠。 老三則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與債主們商量,分期還款。 雖然過程緩慢,但他每個月都會按時償還一部分,直到最后全部還清。他的誠信和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時間過去了,李家的名聲因為老大和老三的誠信而更加響亮。 而老二因為逃避責任,被人們背后指指點點 ,逢年過節(jié)都躲在外面,不敢回家。 誠信是家庭形象的基石。不還父債,不僅會毀掉家庭的名聲,還可能導致被社會孤立。 及時還債,不僅是對債權人的尊重,也是對父母名譽的維護,更是對家族傳統(tǒng)的繼承。 4、手足相殘,反目成仇,家庭就真正四分五裂了 張家的老頭老太太在世的時候,家里和和氣氣的,三個兒子好得跟穿一條褲子似的。 可是老頭老太太一走,分遺產這事兒就像點燃了火藥桶,三兄弟開始爭個不停。 老大心里不平衡,老想多拿點;老二,就是死腦筋,一點兒也不肯讓步;老三脾氣急躁,一急就火冒三丈。原本好好的兄弟,現(xiàn)在就跟仇人似的。 時間一長,這爭吵就沒完沒了,越鬧越兇。家就這么散了,每個人都只顧自己,忘了老頭老太太教的要團結一心。 《易經(jīng)》里說的“拔茅茹,以其匯,征吉”,意思就是說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好辦事兒,這話他們早給忘了。 春節(jié)本該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時候,但對張家來說,卻變得尷尬又冷淡。 老大過年都不知道往哪兒去,因為他跟親兄弟都斷交了。 老二、老三也是,寧愿一個人過,也不想見面。 慢慢地,小輩們也不親近了。張家的孩子們互相都不認識,因為父母不再提家里人的那點親情和傳統(tǒng)。 老一輩人的疏遠,直接害得小一輩人也生疏了。 直到有一天,村里起了大火,老大的家給燒了。 這回老二、老三才醒悟過來,雖然以前有過節(jié),但他們畢竟是一家人。 倆人決定放下過去的那些事,一起幫張大把家給重新建起來。這事讓他們明白,家里人團結比啥都強。 從那以后,張家的人開始修復關系,學會了互相體諒和理解,又成了村里和睦相處的好榜樣。 家庭和睦得靠家人互相尊重、齊心合力。只有珍惜彼此的關系,家庭的團結才能一代傳一代。 5、淡漠長輩,家風就開始落敗了 在我老家,有個王姓家族因為在生意和學問上的厲害而出了名。 這個家族能一直保持著好名聲,主要靠的是嚴格的家教和尊敬老人的傳統(tǒng)。 家里的老人們都是見多識廣的,不僅自己干得漂亮,處理家里家外的事務也特別有經(jīng)驗。 年輕的一代有啥事兒都愛找老人商量,不管是家里的事兒還是個人的問題,都習慣問問老人的意見。 但是,隨著時間一長,新一代的年輕人開始變得自大和沒耐心了,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尊重老人家,也不太愿意聽老人的建議了。 他們覺得自己受了現(xiàn)代教育,比老人懂得多,處理事情更在行。這種思想慢慢地讓家里人產生了隔閡。 有一回,家族里一個年輕的接班人要做一個重要的決定,他沒去請教那些有經(jīng)驗的叔叔伯伯,而是靠自己的主意去做。 結果,他選錯了方向,給家族帶來了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名聲上也受了不少影響。 這件事讓整個家族都震動了,他們意識到不尊重老人、不聽老人的話是多么錯誤的一件事。 家族的成員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決定要重新恢復尊敬老人的傳統(tǒng)。 從那以后,年輕的一代又開始經(jīng)常去看望老人,聽他們的指點和建議。 這不僅讓大家的關系更親密了,也讓家族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能夠穩(wěn)定地發(fā)展。 尊敬老人,聽老人的話是保持家族和睦和傳統(tǒng)的重要一環(huán)。 如果對老人冷淡,不僅自己做錯事的幾率增加,家族的風氣也可能會變壞。 只有珍惜和傳承老人的智慧,家族才能繼續(xù)興旺發(fā)達。 在我老家有一對好心的夫婦,他們有個小小的餐館,生活雖簡單卻也挺滿足。 遺憾的是,他們沒有自己的孩子,但他們領養(yǎng)了兩個無家可歸的孩子。 他們待這兩個孩子就跟對自己親生的一樣,不僅供他們上學,還教他們怎么做人。 兩個孩子也特別孝順,幫著父母打理餐館,他們就像一家人那樣和睦相處。 但是好景不常,后來老兩口都病故了。他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來他們兩個孩子并非親兄妹。 面對像山一樣的打擊,兩個孩子心里難過極了,但他們沒退縮,而是更加賣力地經(jīng)營餐館,想要以此來紀念他們的恩人。 他們在餐館后面的山上給養(yǎng)父母修了座墳墓,天天都會去那兒祭拜。 這份孝心讓周圍的人都感動了,大家都說這倆孩子真是有情有義。 兄妹倆不光守著餐館,還把生意做大了,又做起了服裝生意。慢慢成了鎮(zhèn)上的富商。 他們的故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小鎮(zhèn)。 有的人哪怕不是親生的,只要有情有義,就能親如一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死其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父母去世后的第一年,他們兄妹倆適應新的生活,一起規(guī)劃新的未來,取得了新的成績,一切都很順利。 父母走后,兄弟姐妹相處的方式,最能讓我們看清人性,有人貪婪,也有人善良。 無論父母走后,有沒有給我們留下遺產,我們都該在團結手足,繼續(xù)發(fā)揚父輩的優(yōu)良家風。只要家人心中有愛,有情有義,就足夠撐起一個溫暖的家,把日子過得更好。 熱愛閱讀,喜歡寫作,曾寫過百萬爆文,已幫助5000余人解決了困擾他們許久的情感難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