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美國著名育兒專家Dr. Becky Kenndy的線下沙龍。 這是我做的講座筆記,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01 Dr. Becky一上來就說:“我接下來要說的一切都是最理想的育兒狀態,你們不要強求自己100%都做到,這是不可能的。 我有3個孩子,我丈夫今天也在這,他可以作證,我自己也經常做不到,我也會對孩子發脾氣, 所以大家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你們今天在這里抽出寶貴時間來學習育兒,就已經是很好的爸爸媽媽了。” 聽到專家自己都這么說,我一下子就輕松很多了。 02 對孩子發脾氣是難免的,但這不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最大的傷害是發完脾氣后,父母絲毫不溝通,就當這個事情過去了。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的老板吼了你一頓,然后只當這件事沒發生過,絕口不提,這會在你心里烙下多大的陰影和隔閡。 反之,如果你老板吼了一頓,你當然很生氣。但是他第二天就來跟你誠懇地道歉,告訴你他不應該對你發那么大的脾氣,這是他自己的情緒問題,你并沒有犯什么原則性的錯誤,他會努力地去調整自己,也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你又會是什么感受? 所以,對孩子發脾氣在所難免,只要事后好好溝通,并真的努力進步,孩子就不會有創傷的,甚至還會是你們增進感情和信任的契機。 03 錢可以買到很多便利,很多家境不錯的小孩因為長期生活太便利了,往往會認為自己理應得到優待,覺得一切都應該按照他們的想法來,于是對挫敗的情緒很不適應。 這些孩子從小沒有等過地鐵,沒有擠過公交車,沒有坐過飛機經濟艙,也不需要洗碗,疊被子,做飯等。他們的世界一切都圍著他們轉,無比便利順暢,所以,他們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很不適應,對挫敗的情緒也沒有能力消化。 Dr. Becky曾經有個客戶的青春期孩子就因為得知父母給他買的是經濟艙票在機場當場崩潰大哭了,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頭等艙和商務艙的舒適了。 這些父母要特別注意,你的孩子需要理解這個世界并不圍著他們轉,他們也不是永遠只需要做他們喜歡且擅長的事情,適當地撤除一些便利有利于建立他們的抗挫力。 這不是指故意給他們的人生制造挫折,只是撤掉一些便利,比如:每周帶他做一次飯/洗一次碗/疊一次衣服,時不時帶他坐坐公共交通等等,讓他有能力適應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04 如果你家大寶對你家二寶很不友善,請停止對他說:“你是哥哥/姐姐,你這樣做不對,要對弟弟/妹妹好一點。”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老公回來通知你,“親愛的,我給我們家又帶了一位太太,你看她多漂亮多可愛。你是大太太,所以你要對她好一點,你們要親如一家。” 你會怎么想? 大寶和二寶天然就是競爭關系,二寶的到來拿走了大寶很多他最重視的東西,所以敵視是很正常的。 這個時候,比較合理的做法是真誠地看到大寶的需求和情緒,對他說:“弟弟/妹妹來了,爸爸媽媽陪TA關注TA的時間多了,你很不高興對嗎?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也很抱歉。我之前也的確對你有點疏忽了。這是媽媽的不對,媽媽向你道歉。 媽媽/爸爸平時的確要多照顧弟弟/妹妹,因為TA還小,不過我們會盡量也多關注到你的。 你看這樣行不行,每周六下午,我讓爸爸陪弟弟/妹妹,我單獨陪你去一次你最喜歡的xxx(假設媽媽是跟大寶更親的人,誰更親誰陪,都親的話,輪流陪或者一起陪),一整個下午,就我們在一起,做你喜歡的事情。你看這樣行不行?” 分別給到大寶和二寶高質量的專屬時間是Dr. Becky建議的法寶。 05 如果你家娃像個悶葫蘆一樣,什么都不肯跟你說,沒關系,你不需要逼他分享依然可以支持到他。 想象一下,你是不是也有什么都不想跟任何人講的時候? 這個時候如果你的朋友跟你說:“親愛的,我不知道我的感覺是不是對,我總感覺你最近情緒不太好,感覺有事情。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但是無論如何,我都相信你,也永遠支持你。你想聊的時候,我永遠都在。” 你會是啥感覺? 一點小筆記,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