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身底層的人,原生家庭,乃至整個家族,都沒有可以指點出路的貴人、高人,或者說引路人。所以,要想從底層爬上來,一切都得靠自己努力奮斗,這個過程中必然會走不少的彎路,犯不少的錯誤,對社會運行的法則、對人性、對商業,都缺乏足夠高級的認知,這可以說是一種先天性的缺憾和悲哀,幾乎無法彌補。 二、原生家庭提供的教育資源和條件不足,雖然說,現代社會,不管窮富,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但窮富之間,父母所能給出教育資源和條件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你的孩子在村里的小學、鎮上的中學上學,別人的孩子都在省會重點學校上學,起點差距太大,所受的教育差距太大,將來進入社會,你的孩子又如何能競爭過別人的孩子? 三、沒有接受過財商教育,不明白商業和賺錢的邏輯,不清楚經濟運行的規律,單純靠出賣時間和體力賺錢,這是底層之人,很難實現財富逆襲的一個根本原因。像這樣的底層之人,即便靠努力賺到一些錢,也是讓錢在賬戶里躺著,不會用錢去賺錢,結果,結個婚,買個房子,或者生場大病,就會花掉大部分的錢,甚至還會背上負債。 四、依賴性太強,總是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甚至想要不勞而獲,從不反省自己,習慣抱怨他人和社會。這是骨子里的一種弱者思維,雖然不能說身不由己,但的確是很多底層之人很難戒掉的臭毛病,或者說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窮人思維。 五、得過且過,習慣待在舒適區,缺乏危機意識,只要現在不愁吃穿,只要現在能穩定的賺一點錢,就不會想著開拓別的渠道,尋找別的賽道。我曾經認識一些做自媒體的同行,做的時間挺久,也吃了一些自媒體的紅利,但做圖文就一直做圖文,懶得改變,不去尋找新的變現方式,即便平臺提供了,他也懶得去做,最后圖文流量不行了,就堅持不下去了,又去給人打工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六、不夠重視人脈,或者只是沉迷低效甚至是無效社交,認識不到人脈的本質,是資源的互換。網上有一個很經典的說法,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你的柴沒有砍到,他的羊卻放了,這就屬于無效社交。身處底層的人,如果無法拒絕低效和無效社交,不能打破圈層束縛,學會向上社交,那么,要想從底層爬上來,無疑是難比登天。 總之,身處底層的人,之所以很難爬上來,的確是有一些身不由己的悲哀,但很難爬不上來,并不等于不可能爬上來。事實上,每一個時代,都有能從底層逆襲而出的強者,其中的關鍵有三,一是覺醒和提升自己的認知,二是洞悉這個社會的底層邏輯,三是精進自身的思維,本文的分享,也正是圍繞著這三點展開的,有基于此,下面再針對性地把《認知覺醒》、《底層邏輯》和《逆轉思維》這三本相關好書推薦給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