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量為2169.9萬輛,同比增長5.6%,中國汽車出口的數量和金額均達到世界第一。亮眼的數據之下,是各家車企激戰正酣。 回頭看,2023年的車圈宛如娛樂圈一刻也不得安寧:高管下場互撕打嘴炮,降價潮愈演愈烈,技術瘋狂加碼。前有狼后有虎,華為、小米等重量級“選手”的跨界,更讓車圈陷入冰火兩重天的境界。 如今各家車企年報都相繼披露,翻看各家年報,看看哪家最賺錢,哪家債臺高筑。 ![]() 在圖數室本次整理的12家車企2023年年報中,我們發現各家車企的營收都在增長,5家車企的凈利潤也同步增長。6家車企出現了凈虧損,且有4家車企同比2022年呈增大趨勢。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在車企中還較為明顯。 在這些車企中,比亞迪以6023億元的營收,300.4億元的凈利潤成為中國最賺錢的汽車公司。東風汽車出現了自2005年底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凈虧損達39.96億元,同比-137%。 理想營收超千億,且是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造車新勢力,凈利潤達118.1億元,同比增長681.7%。蔚來、小鵬被遠遠甩在身后,虧損分別擴大至211.47億元和103.76億元。零跑、賽力斯虧損減少。 ![]() 財報中,比亞迪歸納原因為集團不斷提升的品牌影響力、快速增長的出海銷量、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和強大的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疊加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讓新能源乘用車業務繼續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從毛利率上看可見一斑,在2023年高強度的價格戰下,比亞迪汽車相關產業毛利率不降反升,達到了23.02%,而特斯拉為18.2%。 再看理想,2023年憑借三款SUV車型,斬獲中國市場30萬元以上SUV銷量的冠軍,以及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冠軍。全年累計交付量達376030輛,成為首個突破30萬輛大關的中國新勢力車企。李想的“SKU潔癖”、22.2%的毛利率加上業務規模的擴大推動收入持續增長。 相比之下,蔚來、小鵬的毛利率只有5.5%和1.47%,小鵬汽車的毛利率更是為-1.6%,所以盡管兩家營收能看得過去,但口袋里卻裝不下多少錢。小鵬給出的原因是促銷活動增加、新能源汽車補貼期滿、車型升級相關的存貨撥備及采購承諾虧損等等,對毛利率產生了負面影響。蔚來雖未做出過多解釋,但此前李斌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聲稱,蔚來的虧損主要源自于研發投入,事實真是如此嗎? ![]() 通常情況下,上市企業資產負債率的合理區間在40%-60%。資產負債率越高,意味著企業利用貸款和融資進行經營的比例越大,這會對現金流產生一定的壓力。如果企業經營狀況不佳,難以取得足夠的營業收入,高負債率可能導致企業現金流不足。 資產負債率就是車企健康的“晴雨表”。 盤點12家車企年報,我們發現一半車企的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了合理區間。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巨頭的比亞迪,雖然高舉銷量第一的大旗,但“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近兩年,比亞迪為了實現規模擴張,不斷的舉債把錢投入到新廠房和新設備中,如今負債率上漲到了77.86%。當業務下滑,盈利減少,短期債務的高壓下,穩定性也值得擔憂。 造車新勢力的負債情況更不容樂觀。蔚來汽車的資產負債率達到75%,賽力斯汽車資產負債率達到83.4%。負債率的攀升,無疑是車企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這意味著如果銷量放緩,資金鏈可能會存在斷裂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的“親兒子”極氪汽車資產負債率高達132%,遠超“蔚小理”等其他造車新勢力。根據招股書,極氪汽車的資產負債率在2022年之后就一直超過100%。雖然吉利多次通過貸款方式為其“輸血”,但極氪疲軟的銷量以及日趨惡化的業績和財務指標,讓其賬面持續資不抵債。畸形的高資產負債率,反映出極氪的債務負擔已相當重了。 ![]() 現金流相當于企業的血液,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只有現金流足夠充足,才能有底氣來源源不斷地“造血”。 從現金儲備上看,民營企業和集團企業依舊是“老當益壯”。比亞迪、長城汽車和東風汽車的現金儲備均超千億元。上汽集團憑借其500萬輛的銷售體量,成為車企的“現金奶牛”,現金儲備達1303億元。 造車新勢力的“找錢能力”也很強。充足的現金儲備對于現在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意味著足夠的容錯率,錢多就不怕燒。從年報上看,蔚來汽車的現金儲備到達573億,小鵬汽車457億,理想“最為”理想,現金儲備達1037億,遠超于其他同類車企,是造車新勢力中名副其實的“現金富豪”。 ![]() 汽車行業高度競爭下,除了在營收、利潤、現金流上較勁外,研發上的軍備競賽也很有看點。說到底,技術是否領先是決定企業和自家產品能否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心的關鍵所在。 我們統計的12家車企,研發費用都在增長,其中比亞迪、上汽集團、蔚來、理想四家研發費用超百億。比亞迪在研發上最舍得花錢,2023年累計研發費用為395.75億元。廣汽、零跑分別占據倒數第一、第二兩席。 再看銷售費用,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上汽集團、比亞迪和蔚來。通過計算銷售費用和2023年銷量,我們得出12家車企單車銷售費用。蔚來以每賣一輛車需要花費8.05萬的銷售費用高居榜首,這意味著消費者花30萬元買一輛蔚來,其中有8萬是為銷售費用買單,其次是7.02萬元的吉利、5.83萬元的極氪、4.62萬元的小鵬和2.6萬元的理想。 去年年末,在有關車企營銷費用的討論在微博上熱火朝天,彼時李想曾表明自己企業營銷費用低。長城汽車還給李想封了個“微博之王”稱號。從數據來看,相比之下,理想的銷售費用確實不高,畢竟自家CEO自己會制造流量,為理想省了不少宣傳費用。 李斌曾說蔚來的虧損主要源自于研發投入,但通過財報來看銷售費用與研發費用不相上下。 ![]() ![]() 在價格戰中激烈廝殺一整年,各家最終交上滿意的答卷了嗎,新的一年他們立下了什么flag?最后,我們來回顧和展望一下各家車企的銷量成績。 我們統計了20家車企的銷量情況,發現僅有4家車企完成了2023年度銷量目標,分別為理想(125.33%)、嵐圖(85%至127.5%)、吉利(100.24%)、比亞迪(100.8%)。而墊底的阿維塔(29.6%)完成度不到三成,賽力斯(50.6%)、哪吒(51.0%)僅完成一半。 ![]() 總的來說,傳統集團企業和三大民營企業的完成度普遍較高,畢竟“江湖地位”擺在那,實力不會差。2024老大哥們主打一個“穩中求進”,除了最激進的比亞迪由300萬調高至450萬(增長率50%),其余廠商新設目標漲幅均未超過20%,上汽甚至回調了去年“沖刺600萬”的目標。 相比之下,造車新勢力、子品牌的2023年雖然銷量兩極分化,新年目標卻不約而同地“放衛星”,顯示出對2024年實現銷量增長的信心。 理想汽車提出了80萬的新年目標,意味著需要在23年銷量的基礎上翻一倍。而在前段時間,卻將第一季度交付量預期下調,從此前發布的10萬-10.3萬輛更改為7.6萬-7.8萬輛,可見24年實際形勢可能不如預測的樂觀。 同樣翻倍的還有深藍、嵐圖,對比其23年交付量,實現新年目標可謂任重道遠。 2024年,先有各位玩家繼續加碼價格戰,后是小米汽車入場攪局,再加上新能源補貼金額將“大滑坡”,所有汽車廠商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國內市場增長的銷量壓力和壓縮的利潤空間,讓車企紛紛將增長點投入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出海已經成為中國車企的必修課。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3000萬輛,整車出口達到491萬輛,同比增速高達58%。中汽協還預測,2024年,我國汽車出口銷量將增至550萬輛左右。 2024年,汽車行業壓力依舊較大,有報告指出可能將誕生載入中國車市史冊的“價格戰”。縱覽整個市場,老車企依舊格局穩固,新興車企多數還未盈利,各位玩家是繼續肉搏,直到有人離場,還是轉身開辟一條新路?腥風血雨仍在持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