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學就焦慮 一看書就犯困 一寫作業(yè)就頭疼 …… 這些場景想必家長們并不陌生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厭學的表現(xiàn) 有些家長天真的以為: 沒準過段時間孩子懂事了就好了呢? NO! 這樣的僥幸心理不過是自欺欺人! 一旦孩子有厭學苗頭,決不能掉以輕心。 作為家長,面對一個厭學的孩子怎么辦呢?找到原因,對癥下藥,各個擊破。下面小E帶你見招拆招,幫孩子擺脫厭學的魔咒! 期望過高 對孩子期望過高,會讓孩子心理壓力大大增加,自然會把學習和痛苦聯(lián)系起來。 反思:你是否把孩子當成了學習機器,除了學校就是一堆輔導班?是時候復習一下“拔苗助長”的故事了。 花式破解:根據(jù)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學習情況、興趣特長等,把握其“最近發(fā)展區(qū)”,選擇符合實際的階段性目標,目標切忌過高,適度拔高的目標可以使孩子享受到學習和成長的樂趣。 家庭因素 家庭的不和諧,或者遭遇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或親人去世等,都會使孩子情感孤獨,心情低落,導致無心學習。 反思:你是否與其他家庭成員關系和諧?孩子遇到困境時,你是否及時做了心理疏導? 花式破解: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另外,陪伴是最有效的解藥。除了言語安慰,還需要幫助孩子走出心結。 比如,給孩子辦個party,邀請同齡人來玩,讓孩子體會到友情的溫暖;帶孩子去旅游,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療愈心傷,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孩子最終會明白,不管人生路上曾經(jīng)遭遇過什么,只要肯努力,未來仍在自己手中,撥開云霧,終將花開月明。 強迫學習 過分強調(diào)學習,使學習無形中就變成了強迫,強迫可是興趣的天敵。 反思:“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這是你的口頭禪嗎?天天跟孩子這樣說,孩子只會覺得學習是苦差,在強迫學習中,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 花式破解: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叮囑要選在適當?shù)臅r間和場合,不要一天到晚沒完沒了地嘮叨。觀察孩子的喜好,培養(yǎng)他對新鮮事物的興趣,使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比如,鼓勵孩子參加歌唱比賽、跳舞、朗誦等一系列課外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成績攀比 很多父母會不自覺地拿別人孩子和自己孩子相比,無形中神化了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放大了自己家孩子的缺點,這樣的橫向“攀比”,尤其是成績的攀比,多半會讓孩子自卑。 反思:孩子聽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看人家誰誰誰學習多好”嗎? 花式破解:善于發(fā)現(xiàn)并放大自己家孩子的“亮點”;鼓勵孩子“縱比”:和自己的“昨天”進行比較有進步了,家長就要及時表揚,讓孩子充滿自信,不斷前行。 學習吃力 有的孩子不想去上學,可能是上課聽不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怕被老師、同學嘲笑,或害怕被家長指責、批評。 反思:孩子出現(xiàn)馬虎、磨蹭,不喜歡閱讀等現(xiàn)象,你認為是學習態(tài)度不好嗎?有沒有想過也有可能是學習方法的問題? 花式破解: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是應該幫助孩子從根源上解決學習難題。 比如,在指導孩子功課時盡量以方法指導為主,幫孩子做時間計劃,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適當?shù)馁I參考書、報班或請家教,幫孩子趕上學校的學習進度,獲得對學習的自信感。 沉迷網(wǎng)絡 未成年人的自制力不夠,更容易陷入對網(wǎng)絡的沉迷。尤其是一些網(wǎng)絡游戲,占據(jù)了孩子大量的課外時間,讓孩子上課時無精打采,性格變得急躁,對游戲以外的一切似乎都喪失了興趣。 反思:親子時間,你是否用心陪伴了孩子?你的休閑時間是否經(jīng)常低頭看手機? 花式破解: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fā),建立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共同語言,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比如,可以從游戲的相關人物聊起,帶孩子一起去查閱資料、看歷史書籍,這樣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沒有較大的抵觸心理; 轉移興趣與注意力,帶孩子參與到戶外運動與興趣拓展中,鍛煉孩子的身體,在現(xiàn)實生活的挑戰(zhàn)中獲得成就感; 不做“低頭族”,學一些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成為智慧家長,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厭學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是基礎教育。為人父母者,我們要始終對孩子有信心,首先幫助孩子接納自己,才能通過各種方式有效消除厭學情緒,健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