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音頻聆聽音樂
馬克·吐溫有言:“一個人最危險的敵人,是他自己的口舌。”
誠然如此。不難發現,生活中的很多矛盾沖突,都是因為說話不當而引起的。
往往因為自己不夠成熟的言行舉止,誤傷了別人,最終也傷害了自己。
管住嘴,不僅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更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01. 不談人是非,是涵養
《格言聯璧》有云:“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管好自己的言行,不談人是非,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涵養。
那些把口無遮攔當成率真直爽的人,不僅暴露出情商低,更讓人心之間產生了隔閡。
習慣性議論他人是非的人,表面看似得到了短暫的口舌之快,實則失去了人脈和長遠的發展。
有時候看似一句不經意間的評價,卻打擾到了別人的幸福。正所謂古人所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最讓人寒心的也許不是那些讓人煩躁的大道理,而是那些充斥在生活細枝末節里的閑言碎語。
你可以不理解別人的生活方式,但不能對其指指點點;你可以活好自己的人生,但沒必要拉踩別人抬高自己。
每個人的境遇不同,也都有各自的人生活法,不妄自評價,是一個人基本的涵養和素質。
世間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愿我們尊重不同,體諒他人,不談別人的是非,管好自己的口舌,也愿我們所遇皆良人。

02. 不與人爭辯,是智慧
《莊子》中云:“大辯不言。”行走于世,在與人的相處中難免會產生分歧,而智者通常不與人辯之。
畢竟,不同個體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認知差異,倘若執著于爭個高低,結果也只能是毫無意義的。
對于生活中那些無所謂的爭辯,只會浪費彼此的時間,甚至疏遠雙方的關系。
其實,與其花時間和精力去爭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不如多花時間用來提升自己,增長見識。
那些不與人爭辯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們不僅不喜歡與人爭辯,往往還懂得避開爭論。
就像卡耐基所言:“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為人處世,要允許認知偏差的存在,認同自己的三觀,也要尊重別人的不同。
人生這套考題,根本沒有標準的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不必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別人的生活。
學會閉嘴,少說多做,不僅是尊重他人,也是成就自己。余生,愿你過好自己的人生,遠離那些無謂的爭辯,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03. 不隨便抱怨,是格局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盡人意,或許也是人生中的常態。
但如果總是抱怨,把一些消極和負能量的話掛在嘴邊,不僅毫無用處,還會打擊精神。
很多時候,越是抱怨,越是看不到希望,甚至會讓自己越來越消沉,把自己墮入深淵。
當然,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那么適度的抱怨的確是能緩解壓力的。
但如果總是說一些消極抱怨的話,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會壓抑自己的內心,把自己的世界變得黯淡無光。
也許,真正給你的世界關上燈的,不是別人,也不是路上的荊棘,而是你自己的態度。
作家三毛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泄,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深以為然。調整心態,少些抱怨,不妨用行動來代替牢騷,用改變來征服苦惱。

活得通透,看開看淡,放下怨念,積極改變,即便在風浪中,也依舊能夠堅定掌舵人生的航向,邁向成功的彼岸。
往后的日子,愿你遇事之時不再隨便抱怨,迎難而上,積極改變,做一個格局大的人。
有位大師曾說:“管住嘴,就是修行的開始。”人這一生,說話容易,會說話則不易。
所以,管住嘴,是對自己負責,更是歷經世事后通透的人生態度。
古人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管住嘴,不僅可以避免災禍,更能讓你在人生的旅途中順風順水。
往后余生,愿您不談論他人的是非,不爭辯無謂的事情,不抱怨人生的逆境,積極向上,活出自己精彩的一生。
說明|文字為本微刊編輯,圖片:淺眠落暖,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