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線區位因素 
交通線的區位因素=社會經濟因素(運輸需求:資源開發、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國防安全等)是決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質、氣象、水文等)影響選線+技術因素克服自然條件的制約。 二、港口的區位因素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港闊、水深、避風)+腹地范圍及其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港口興衰+城市是港口發展的重要依托(人、財、物支持)。 
例:上海港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1)黃浦江和長江為港口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航行、停泊空間,淡水資源豐富。 (2)長江三角洲地勢平坦,利于筑港。 (3)依托上海市巨大的人、財、物優勢。 (4)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為上海港的發展起到了顯著推動作用。 三、交通線路布局的意義 ①強化區域內外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實現優勢互補,縮小差距; ②促進沿線地區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③增加收入,擴大就業,提高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 ④帶動基礎設施、相關產業、交通建設發展,促進城市化、工業化進程; ⑤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發展第三產業(商業、旅游業、服務業); ⑥完善交通網,提高區域交通通達度,占領市場; ⑦縮短時空距離,降低運輸成本,帶來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 ⑧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帶動落后地區脫貧致富; ⑨擴大貿易往來,加強經濟交流,促進雙邊貿易。 
四、某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①速度快慢;②運量大小;③運費高低;④投入多少,成本高低;⑤靈活性強差;⑥連續性好差。 五、交通運輸網中線的區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從自然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1)地形:地勢平坦,對交通線的選擇限制少;起伏大,鐵路多數需要筑洞架橋;工程難度大,公路、 管道需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對航空影響小。 (2)地質:應該避開地質條件復雜的地方。喀斯特——防塌陷、滲漏;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 避開斷層等。 (3)氣候: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公路、鐵路:氣象災害(大風、霧等)水運、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從人為因素考慮,歸納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網——分配交通線上的客貨運量,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2)經濟:經濟發展了——客貨運量大增,資金充足;反過來,交通建設——加快物資流通,促進區 域發展。 (3)資金:盡量減少橋梁、隧道,縮短里程,節省投資。 (4)人口分布:盡量聯系城鎮、人口稠密區,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線不要穿過城區,遠離重要文物古跡等。 (6)政治:京九線——維持香港穩定與繁榮;進藏鐵路——加強援藏,鞏固國防等 (7)科技:如在凍土上修筑鐵路的技術已解決等。 
六、公路選線的分析方法 (1)國道選線的一般原則:路線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盡量縮短線 路長度,以節省運營時間。 (2)地方性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的需要為主,可以盡量多地 通過當地的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 (3)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①從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等因素;②從微觀上考慮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 
七、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 交通運輸點的區位選擇同樣也要受社會經濟、技術、自然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不同運輸點的主導因素是不同的。如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起決定作用;而對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來說,社會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從總體上說:點的區位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需要考慮場所條件、交通條件、客貨流集中程度等。港口需要考慮自然條件(水域、陸域)、經濟腹地、城市等。 八、影響港口的區位因素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包括航行條件、停泊條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緩、河寬、無泥沙淤積等——提 供淡水和空間。(等深線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風)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風浪的港灣、終年不凍(或長短); 2.筑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平坦、坡度適當(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 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口; 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決定港口的位置;社會經濟因素影響著港口的興衰。例如:分析紐約港的主要區位因素: ①哈得孫河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風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證了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 所需的空間; ②哈得孫河口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筑以及紐約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 ③紐約港的經濟腹地是美國最發達的東北部工業區,有多條鐵路通往美國各地; ④紐約港以紐約市為依托,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人、財、物的優勢 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九、影響汽車站的區位因素
汽車站的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體來說,要考慮以下4個因素:①路寬;②與市內交通聯系;③與市外交通聯系;④工程量。 十、影響航空港的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航空港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①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以保證排水;② 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③氣候條件:少云霧;④離城較遠;⑤地勢較高等。 2.社會因素: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3.經濟因素:需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例:京九線、南昆線和青藏線區位選擇的異同 (1)從完善路網、經濟發展需要、人口與城市分布、自然條件、科學技術5個方面加以比較。 (2)突出共同點:社會經濟條件是主導因素,自然條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質條件的限制)。 (3)不同地位;京九線是全國南北干線,南昆線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青藏鐵路有利于開發邊疆, 加強西藏和內陸聯系。 (4)不同的自然條件:京九線突出溝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鐵路穿越喀斯特;青藏鐵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氣候區,此處地質地貌復雜。 
十一、某鐵路或某運河或某公路某管道的意義 ①溝通了哪里和哪里的聯系,縮短了哪兩地的航程(或路程; ②加強了哪兩個地區的聯系,提高對 外開放程度; ③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④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 ⑤促進就 業,加快脫貧步伐等等; ⑥促進沿線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工業化、城市化。 十二、某鐵路或公路修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①經過什么區,地勢起伏大,多地質災害(如南昆鐵路,經過喀斯特區); ②跨山越河多(南昆鐵路); ③高寒、凍土、缺氧、生態脆弱(青藏鐵路)。 十三、某地有公路或水運了為什么還要修鐵路因為鐵路 ①運量大。②運費低。③速度快。④連續性好。⑤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大。 
十四、為什么在山區首選公路運輸 因為公路運輸建設成本低,難度較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十五、某管道建設的不利的自然條件 ①復雜,經過某區,多地質災害,施工難度大。②氣候干旱或高溫多雨。③人煙稀少,難維護。④生態脆弱。 
十六、建設某輸油管道的意義 ①縮短了距離,節約了時間,降低了成本。 ②避開了局勢動蕩的某地區,保障了安全。 ③管道的運量大、損耗少、連續性強。 十七、隧道的選址條件 ①地質構造(在背斜處、避開斷層):巖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天然彎形構造,不易塌方。 ②巖石性質(堅固、不破碎、不松軟); ③長短(造價成本)。 
海底光纜是通過海底來鋪設的光纜,主要用于連接大陸與大陸、大陸與海島以及海島與海島之間的通信。 
它由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束構成,外有護套,以保證在海底環境中的長期穩定運行。海底光纜承擔著全球 90%以上的國際數據傳輸任務,是當代全球通信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 
影響海底光纜鋪設的區位條件: 1. 海底地形地貌:平坦的海底地形有利于光纜鋪設,減少施工難度和成本。 2. 海洋深度:較淺的水域更便于施工,但也需要考慮避免淺灘等不利因素。 3. 地質條件:穩定的地質結構能降低地質災害對光纜的影響。 4. 海洋環境:海流、海浪等海洋環境因素會影響施工和光纜的安全性。 5. 距離和路由:較短的距離和合適的路由可減少建設成本。 6. 漁業和航運活動:需要避開繁忙的漁業和航運區域,以保障施工安全和光纜的正常運行。  (2023山西高考真題)近十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家用汽車普及,我國區域公路干線(國道或省道)在經過平原地區縣城時,一般經歷從穿城到繞城的變化。下圖示意經過某縣城的國道布局變化,其中新國道建成通車后,舊國道轉為城市道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23湖南高考真題)港口地域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圍內的諸多港口長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種分布格局、結構形式和功能類型的組合。下圖示意海島港口地域組合演變的不同階段。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2023海南高考真題)由中國承建運營的蒙內(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是肯尼亞在近100年間建設的第一條鐵路。在鐵路建設過程中,為當地創造了約4.6萬個工作崗位,對肯尼亞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超過1.5%。圖為非洲部分區域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從鐵路布局推測圖示區域鐵路建設的主要目的是( )7.蒙內鐵路在建設期間對肯尼亞產生的直接影響是( )8.肯尼亞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適宜人類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較高,氣候適宜 B.資源豐富,就業機會更多C.黑土廣布,作物產量高 D.交通便利,對外貿易發達(2023福建高考真題)江蘇省在改革開放以來在山上廢棄礦坑養殖青蝦,近年來,通過發展電商擴展銷售,2018年以來陸續關閉一些污染嚴重的青蝦養殖場,并由下游愿意付費的企業買單。根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9.江蘇選擇山上礦坑養殖而非平原養殖的目的是( )10.分析發展電商銷售對于青蝦養殖的促進作用( )11.關閉污染養蝦場后,下游付費意愿最高的企業是( )(2023福建高考真題)一天中,區域的居民活動類型(工作、學習和休閑)越豐富,活動地點總數越多,區域之間人口流動越頻繁,其活力越高。我國N市基于大數據測算城市活力,下圖示意該城市工作日兩種高活力類型。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小題。A.文化創意 B.娛樂購物 C.辦公教育 D.高端住房13.乙是青少年,判斷青少年活力度較穩定的原因( )14.地鐵修建會帶動沿線區域發展,某處活力程度較高,但受地鐵影響較低,其可能原因是沿線地區( )(2023廣東高考真題)進入21世紀,長江下游跨江橋隧建設發展迅速。有研究統計,2000年長江下游公路跨江橋隧通道僅4條,2008年為9條,2016年增至17條。圖示意這三個年份長江下游兩岸部分市縣距江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的車輛,到達對岸所需平均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與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間長江下游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的縮減量均表現為( )16.由圖中信息可判斷,長江下游南岸市縣比北岸市縣( )(2023江蘇高考真題)古村落的研究與保護既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利于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圖為“我國中部山區某傳統村寨土地利用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7.早期鐵索橋位置選擇在兩河交匯處的上游,主要考慮的是( )18.早期風雨橋成為村寨重要公共建筑空間的原因是( )19.該村寨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恢復村寨傳統特色的最大挑戰是( )(2023江蘇高考真題)目前,江蘇省13個設區市實現了高鐵(各類型動車組)市市相通。下圖為“江蘇省高鐵線路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0.江蘇省高鐵選線途經哪些城市,常有多種優選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21.徐州至蘇州的高鐵線基本與京杭運河走向一致,主要考慮的是( )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響 B.能夠避開大型湖泊的影響C.京杭運河對鐵路工程影響 D.利于鐵路與京杭運河聯運22.未來構建覆蓋更廣的江蘇全域高鐵網,其主要目的是( )23.(202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庫里蒂巴是巴西東南沿海城市。自20世紀60年代,為解決城市快速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該城市編制了以公交為主導的交通規劃和城市規劃并得以實施。經過多年建設,庫里蒂巴形成了5條由市中心向外輻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線的發展軸,同時有多種類型的公交線與快速交通線相連。沿快速交通線兩側進行高密度開發,發展軸間為綠地。快速交通線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車輛。目前,庫里蒂巴人均小汽車擁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遠高于其他城市。庫里蒂巴將工業區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線附近,發展低污染工業。圖為庫里蒂巴公交網絡模式圖。 (1)指出庫里蒂巴以公交為主導的交通方式對解決城市問題的作用。(2)指出與地鐵相比,庫里蒂巴建設地面快速公交的優點。(3)說明沿快速交通線兩側進行高密度開發對城市發展的作用。【解析】1.國道線等級高且多為直道,比一般道路標準高和行車速度快,主要目的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方便對外運輸,故A正確;國道為過境道路,增加縣城內部運輸的交通壓力,B錯誤;國道運輸條件優越,可能會吸引工業區分布在其沿線,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是其帶來的影響,C錯誤;國道運輸優勢明顯,可能在與城郊環狀道路交匯處吸引批發商業區集聚,但也不是國道布局的主要目的,而是其帶來的影響,D錯誤。故選A。2.舊國道穿城而過,對城鎮內部交通影響較大,造成車流量較大,與城內各種道路形成交叉口,路口過多,容易產生擁堵,故③④符合題意;國道等級較高,①不符合題意;舊國道為直道,線路相對較短,②錯誤。故③④正確,故選C。3.新國道避開了城內交通線路的影響,車輛行駛較為通暢,車輛過境速度提高,過境用時會縮短,A正確,B錯誤;新國道本身對縣城汽車保有量沒有直接影響,C錯誤;新國道對城內交通具有緩解擁堵的作用,應該是有利于城內商業發展,故D錯誤。故選A。【點睛】國道建設繞城而過有利于城鄉發展。國省道由原來的穿城而過變為繞城而走,對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減少城市噪音,疏導過境交通,優化路網區域布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以及促進縣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解析】4.材料信息表明,港口地域組合是諸多港口長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地域組合。諸多港口長期相互作用一般會加強區域內港口的聯系,使得地域組合狀態由簡單到復雜發展演變。讀圖可知,②階段為單島單個港口,④階段為單島多個港口,③階段為雙島多個港口,①階段為雙島與陸域聯成一體,大致由結構簡單到復雜演變,因此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5.讀圖可知,②階段的單一港口,到了④階段島域內出現了不同等級的兩個港口,因此D正確;圖中顯示,④階段島域出現了不同等級的兩個港口,從港口之間客貨流方向來看,島域內港口的功能可能發生了分化,A錯誤;從港口之間客貨流方向來看,島域內兩個港口的腹地有重疊交錯,腹地界線并不清晰,B錯誤;島域內由單一港口發展為兩個港口,且背向布局,因此分布格局不是趨向集中,C錯誤。故選D。【點睛】港口地域組合空間結構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具有不同結構形式、規模等級和功能類型的諸多港口在空間上的組合、聯系和分布狀況。【解析】6.圖示區域鐵路大部分連接內陸礦區和沿海港口,因此圖示區域鐵路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方便農礦產品輸出,而不是加速區域城市化、加強人員對外交流、完善區域鐵路網,A正確,BCD錯誤,故選A。7.蒙內鐵路在建設期間為當地創造了約4.6萬個工作崗位,對肯尼亞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超過1.5%,帶動了社會經濟發展,D正確;促進人口向外流動及縮小南北地區差距是鐵路建成通車后帶來的影響,AB錯誤;鐵路建設可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C錯誤。故選D。8.肯尼亞位于赤道附近地區,氣候濕熱,海拔較高的高原氣候較為涼爽,更適合人類居住,A正確;讀圖可知,沿海平原也有礦產資源較豐富的地區,B錯誤;肯尼亞西南部高原無黑土分布,C錯誤;沿海地區交通更為便利,D錯誤。故選A。【點睛】赤道附近地區,氣候濕熱,海拔較高的高原氣候較為涼爽,更適合人類居住。【解析】9.山上礦坑養殖,可以充分利用礦坑,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相比在平原發展養殖業來說減少了對耕地的占用,C正確;在平原養殖,交通便利,便于水產的運輸,生產成本低,A錯誤;在平原養殖也可以增加匯水面積,B錯誤;在礦坑養殖不能減輕水土流失,D錯誤。故選C。10.發展電商銷售對于青蝦養殖來說是在傳統線下銷售的基礎上,擴大了新的銷售渠道,D正確;電商銷售不能擴大養殖規模、不能提高產量、不能保證質量,ABC錯誤。故選D。11.礦山下游的康養企業對環境要求高,關閉污染養蝦場后,高端康養企業受益最大,因而付費意愿最高,A正確;關閉污染養蝦場對傳統種植業、倉儲運輸業、信息技術受益不大,BCD錯誤。故選A。【點睛】電子商務營銷是網上營銷的一種,是借助于因特網完成一系列營銷環節,達到營銷目標的過程。我們知道,網絡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特點,在因特網上信息資源共享,進入障礙為零。【解析】12.由圖可知,甲在18:00--20:00活力最高,18:00為下班以后,故該區可能為娛樂購物場所,B正確;文化創意、辦公教育應在上班時間活力較高,AC錯誤;高端住房屬于少數消費群體,數量少,人員出入頻繁低,活力指數不高,D錯誤。故選B。13.青少年在社交方面較少,主要場所為學校,在學校停留時間長,常住學校,通勤率低,生活活動單一活力較穩定,D正確,ABC錯誤。故選D。14.流通頻繁,對交通運輸需求較大,地鐵對其影響大,A錯誤;人口容量大、人口增長速度與地鐵影響高低關系不大,BC錯誤;人口密度小,說明人口流量小,人口數量少,地鐵對其影響較低,D正確。故選D。 【點睛】活力是一個城市發展質量的綜合表現形態,是諸多要素的疊加、融合、集成,其中最為關鍵的指標包括產業、人口、消費、生態、人文、創新等方面的活力。【解析】15.讀圖可知,2000-2008年,長江下游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的縮減時間都約為2小時,屬于大幅減少,2008-2016年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的縮減時間均不足 0.5小 時,因此 2008-2016年兩岸不同直線距離區間車輛平均跨江耗時縮減,D正確,ABC錯誤。故選D。16.讀圖可知,長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離的平均跨江時間均比北岸略短。影響車輛跨江耗時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線距離相同,南岸跨江耗時比北岸耗時短,可推知跨江耗時的影響因素為通行速度,公路網的完善有利于車輛的快速通行,從而縮短跨江通行時間,A正確;車道情況相同的條件下,車流量越大,通行速度越慢,B錯誤;人口分布越稠密,通行需求越大,車流量越大,跨江通行時間應較慢,C錯誤;河網密集狀況主要影響水路運輸,不影響陸路交通,D錯誤。故選A。【點睛】影響車輛跨江耗時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路程越長、通行速度越慢,車輛跨江耗時越長。【解析】17.根據圖示和材料信息可知,該地位于山區,兩河交匯處的上游地區河流水量較小,受洪水威脅較小,利于保障鐵索橋的安全,B正確;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兩河交匯處的上游與下游距離村寨差異較小,A錯誤;兩河交匯處的上游與下游地形坡度差異較小,C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農田和果園主要分布在村寨周圍,鐵索橋位置對勞作的影響較小,D錯誤。所以選B。18.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農耕小路依靠風雨橋跨越河流,說明風雨橋在當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成為早期村寨重要的公共建設空間,A正確;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風雨橋距離村民住宅較近,B錯誤;風雨橋不是接待場所,C錯誤;風雨橋建設成本較高,D錯誤。所以選A。19.街巷景觀還原、傳統住宅修繕、基礎設施完善都屬于基建工程,相對實施難度較低,ABD不符合題意;精神家園建設為意識層面的,相對難度較大,需要的時間較長,C符合題意。所以選C。【點睛】風雨橋又稱花橋、福橋,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區,整體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筑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桿、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檐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 【解析】20.江蘇省高鐵選線常有多種優選方案,說明不同選線差異較小,主要原因是江蘇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市發展比較均衡,D正確;高鐵的替代交通方式較少,A錯誤;城市等級體系完善不是影響高鐵線路差異較小的原因,B錯誤;人口流動方向對于高鐵線路選址影響較小,C錯誤。所以選D。2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京杭運河沿岸地區城市較多,交通運輸需求量較大,所以徐州至蘇州的高鐵線基本與京杭運河走向一致,A正確;避開大型湖泊的影響不一定要與京杭運河走向一致,B錯誤;京杭運河對鐵路工程影響較小,C錯誤;高鐵與京杭運河聯運程度較低,D錯誤。所以選A。22.構建覆蓋更廣的江蘇全域高鐵網,可以提高江蘇省不同區域之間的交通通達度,便于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在省內的流通,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D正確;高鐵一般不承擔貨運職能,A錯誤;構建覆蓋更廣的江蘇全域高鐵網對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影響較小,B錯誤;構建覆蓋更廣的江蘇全域高鐵網對于鄉村城鎮化進程影響較小,C錯誤。所以選D。【點睛】高鐵選址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條件、經濟發展需求、環境影響、土地利用和交通連接等多方面因素。地理條件指的是選址地區的地形、地貌、氣候等自然條件,包括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等,這些條件在選擇高鐵線路時需要考慮。經濟發展需求是指選址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發展需求,如經濟發展潛力、人口規模、產業布局等,這些因素對高鐵的運營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環境影響是指選址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包括對生態環境、水資源、生物多樣性、文化遺產等的影響,需要做出科學評估和規劃。土地利用是指選址地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考慮到土地的可利用性和利用效益,合理規劃高鐵線路的路徑和站點布局。交通連接是指高鐵線路與周邊交通網絡的連接情況,包括與其他交通樞紐(如機場、港口、城市快速路等)的銜接,以及線路在區域交通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3.(1)減少私人小汽車使用,緩解交通擁堵情況;減輕尾氣排放,降低空氣污染程度;便于居民出行,改善生活環境。(2)建設成本較低;建設速度較快,效率較高,靈活性強;具有較好的環境適應性,利于城市綜合發展。(3)優化土地利用,充分開發城市空間;提高交通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改善城市形象,提高綜合競爭力。(4)布局在郊外,土地成本較低;有利于減少城市環境污染;有利于搭建便捷的物流線和供應鏈;有利于減小交通壓力,提高通行效率。【分析】本大題以巴西交通規劃和城市規劃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交通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工業區布局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地理現象的能力,綜合思維素養。【詳解】(1)通過建設基于快速交通線的公交網路,庫里蒂巴能夠是供高效,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鼓勵市民或少私人汽車的使用,從而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庫里蒂巴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車輛,有助于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進而改善空氣質量。公交系統的建設使得出行更加便利,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 (2)與地鐵建設相比,直接在地面上建設,可以降低建設成本。地鐵建設規劃和施工時間長,而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更快速地建設和投入使用。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靈活調整和擴展,以適應城市發展變化。(3)沿著快速交通線兩側進行高密度開發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減少城市擴張帶來的土地浪費。高密度開發使得人口和就業機會集中在快速交通線附近,減少了通勤距離和時間,提高了交通效率。快速交通線兩側的高密度開發可以充分發揮商業,住宅和辦公等功能,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高密度開發可以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4)工業區布局在郊外,建設的土地成本較低。工業區布局在郊區快速交通線附近,與居民區相分離,減少了工業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工業區靠近快速交通線,便于物流運輸和供應鏈的建設。將工業區布局在郊區可以減少工業區內部和周邊的交通壓力,提高通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