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一類讓人“聞風喪膽”的疾病,所有人都不希望和它沾邊。 但卻有專家學者指出,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存在“癌細胞”,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意味著所有人終將患上癌癥? 01 人人都有“癌細胞”, 但不是人人會患癌! 實際上,這種“癌細胞”并不是大眾認知的癌細胞,而是一類前癌細胞。 人體每分每秒都在進行新陳代謝,有不計其數的細胞在經歷消失和生長。這一過程中,DNA復制難免會有“出錯”,導致基因突變,變異的細胞中一部分就會變成前癌細胞。 雖然體內有前癌細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患上癌癥。 因為我們有免疫系統,可以產生強大的抗癌效果。所以,盡管每個人體內都存在前癌細胞,但進展成惡性腫瘤的人是極少數,絕大部分錯誤細胞是會被修復、糾正,或者被消滅掉的。 02 世衛組織: 近一半癌癥可以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多次提醒,近一半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而在這些能預防的癌癥疾病中,約八成與生活方式有關。 這意味著,日常通過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可以大大降低患癌癥的風險。以下是英國生物醫學中心研究發現的能降低各類癌癥風險的7種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體重——腎癌、膽囊癌、肝癌風險↓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16年的報告,超重肥胖可能導致至少13種癌癥的發病風險增加。此外,英國的一項涉及超過520萬人的實驗研究顯示,體質指數(BMI)每增加5個單位,腎癌、膽囊癌、肝癌等患病率顯著上升。 多吃全谷物、豆類及瓜果蔬菜——消化系統癌癥風險↓ 果蔬、豆類和谷物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優質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如果這些食物攝入量較少,可能導致細胞受損或異常增生,影響代謝及器官功能,進而增大癌癥發病風險。 限制紅肉及加工肉類——食道癌、胃癌風險↓ 自2015年以來,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肉干等)”分類為一級致癌物,同時將“紅肉”劃分為第2A級致癌物,即“可能致癌物”。該機構警告,每日食用100克或以上紅肉,可能導致患癌風險上升17%。過多進食紅肉可加大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而煙熏肉類的過量進食則可能提高胃癌、食管癌的風險。 限制高脂食物——卵巢癌、前列腺癌、腎癌風險↓ 美國《細胞》雜志一項研究表明,經常性進食高脂食物,可讓前列腺癌、腎癌的發生風險提升2-4倍。《婦科腫瘤雜志》也有研究證實,高脂飲食跟卵巢癌病人較低的生存率直接關聯。 避免飲酒——食道癌、肝癌風險↓ 飲酒并無絕對安全量。據統計顯示,全球每年因有害飲酒而導致的生命損失高達300萬人。過量飲酒關聯多種癌癥,其中最為常見的包括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 減少含糖飲料——肝癌、胰腺癌風險↓ 攝糖量過多會引發胰腺過度分泌胰島素,導致內臟脂肪積聚、炎癥程度不斷上升,加大胰腺和肝臟的負擔,進而誘發肝癌、胰腺癌。 多開展運動鍛煉——肺癌、腸胃癌風險↓ 《美國醫學會雜志》2021年發表的一則研究表明,運動不足與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密切相關,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結腸癌、胃癌及肺癌等。 03 別信! 這兩種方法不防癌 不同的健康生活習慣有著不同的“防癌優勢”。然而,有兩個廣為流傳的“抗癌習慣”,實際上并不能有效預防癌癥。 1.斷食“餓死”癌細胞 有人認為,不吃東西可以讓腫瘤細胞沒有能量生長,繼而被“餓死”。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腫瘤細胞作為人體內的一部分,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并能與其他正常細胞爭奪養分。即便患者中斷進食,腫瘤細胞仍會消耗體內儲存的營養。而常規的“饑餓療法”,不僅無法餓死癌細胞,反而可能影響正常細胞功能,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問題,加速病情惡化。 2.一些備受推崇的“防癌食物” 我們經常能聽說吃大蒜、檸檬、蒲公英等能防癌,其實,這也是錯誤認知。 在醫學領域,并無所謂“抗癌食物”的定義。盡管某些食物中確實存在抗癌成分,但這并不意味著直接食用這類食物就能達到防癌抗癌的目的。 因為實驗研究是從這種食物中提取到某一成分,然后用一定劑量(必須得達到的一定的劑量濃度)對動物進行實驗。而如果人們想靠吃這種食物來達到防癌效果,恐怕吃掉一卡車食物的量,都遠遠不夠。 總之,面對癌癥這個可怕的疾病時,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既不要過分恐慌,也不要忽視它的存在。掌握正確的預防方法,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 |
|
來自: hercules028 > 《健康&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