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腳養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西漢初期的《引書》中就有記載。原來被稱之為“敦踵法”?!岸亍币嘧鳌邦D”,即頓足跟,也就是我們說的踮腳跟。  另外,有800年歷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最后一勢“背后七顛百病消”,也是踮腳。常做這個動作可以刺激腎經系統,拉伸督脈,帶動全身氣血滋養五臟六腑,幫助護腦、強心、養腿,可有效預防腦溢血、靜脈曲張等諸多疾病。但其養生作用都是建立在動作標準的前提下,究竟怎么做才能收益全身呢?作為800年的長壽秘方,我們一定要掌握動作的核心精髓,才能將養生作用發揮到極致。很多朋友為了“加速”養生效果,沒有將動作做標準,反而適得其反,甚至還會給身體造成損傷。對此,我們將“背后七顛百病消”的動作分為三個部分,讓大家更好的領會。 動作上提時,注意兩腿并攏,腳趾抓地,將頭、頸、胸背、腰腹、胯、大腿、小腿、腳跟逐節提拉,腳跟被盡量拉高。形成百會上領,收腹提肛,肩向下沉的上下對拉撥長態勢。在上提過程,頭部向上提升,并依次拉直頸椎,胸椎,腰椎,底椎,提起胯骨,大腿,小腿,腳后跟。在外顯示出從頭到腳的逐節提拉,而在內要注意運用意識引動,做到意動形隨,意形神合一。腳后跟下落時,先緩緩下移,腳跟離地約到半時,再自然下落,震動腳跟。同時,松肩沉臂,全身放松,并注意在腳跟落地瞬間,上下牙齒輕輕咬合,兩膝放松,自然微屈。核心要點:將五趾緊緊地抓住地面,雙腳并攏,做到提肛收腹,肩膀下沉,百會穴向上頂。同時,腳后跟下落時,咬住牙齒,輕輕震動地面,全身放松,不要操之過急。足跟上提時吸氣,停頓時屏息,足跟下落時呼氣。注意!踮腳時,腳十趾抓地,可以刺激足部有關經脈,調節相應臟腑功能。同時,踮腳時,身體后背正直,有利于循行于脊柱的督脈的氣血流通。足部連接著肝、膽、脾、胃、腎、膀胱等重要臟器,與主管機體運動功能的陽蹺、陰蹺脈,主管人體氣血調節功能的陽維、陰維脈等。它們間的聯絡、流注、交匯規律,可以調節人體內分泌機制。使許多疾病通過足部發生,也可以使疾病通過足部得到準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 腦溢血是“陰盛格陽”導致陽氣上沖的癥狀。刺激腳根不但可以刺激腦部氣血運行,還可以引浮陽下行,從膀胱經、腎經而下歸于足底,能有效防止腦溢血的情況。
踮腳時,雙側小腿后部肌肉會收縮擠壓出血液,擠壓的血量大致相當于心臟搏動一次,有助于為心肌提供更充足的氧氣??梢源龠M血液在整個循環系統中的流動,有助于防止血管堵塞導致的心血管疾病。
踮腳使肌肉收縮壓迫附近血管,將血液從下肢向上提升,有助于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降低身患下肢靜脈曲張的風險。參考文獻:
[1]夏林. "踮腳健身法." 大家健康 000.002(2008):55. [2]仲年. "踮腳可養生." 家庭科學 11(20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