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一些患者反映,有關身體疼痛方面的問題,比如,有些患者是頭痛、有些是頸椎痛、還有些是肩膀痛、腰痛或者腿疼、屁股疼等等,那這些都是怎么形成的呢?為什么他們當中有很多,也都用了各種的方法,比如:艾灸、理療、烤電,還有刮痧、拔罐、貼膏藥以及一些西藥的止疼片,中藥湯劑等等,但依復效果不是很理想,容易反反復復,這是怎么回事呢?那要想解決疼痛,我們首先就得要了解疼痛產生的根源,中醫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叫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就是說,人之所以會疼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通了,那為什么會不通呢? 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寒、氣滯、血虛、血瘀、痰濕、肝腎虧虛以及外傷等等,這些都會導致經絡阻滯不通,從而產生疼痛。所以“見疼止疼”,這不是最根本的治療疼痛的方法,只能說治其標,而要想治其本,就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辯證是施治,比如:如果你是受風寒有濕氣,那就要驅寒除濕,如果是血虛血瘀,那就要再加上補血活血,或者有些人是肝腎虧虛夾有痰濕,那就還得滋補肝腎、化痰祛濕等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疼痛。 腰腿疼痛是常見病癥之一,許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歷。中醫認為,腰腿疼痛是由于肝腎不足、氣血不暢、寒濕內侵等因素引起的。 1、感受外邪。《靈樞-百病始生篇》曰,虛邪之中人,傳舍四肢則肢節通,腰脊乃強。所謂的虛邪,是由于正氣虛,而感受的六淫之邪,老年人正氣自虛,衛陽不足,外邪入內,經氣不通,所以容易出現腰腿痛。 2、閃挫墜墮、用力不當、屏氣閃挫、強力舉重、暴力扭轉或者墜墮跌撲,均可損傷經脈,導致氣血壅滯,而產生腰腿痛。 3、勞傷腎氣。年老體虛、久病氣虛、先天稟賦不足或房事不節,勞役傷氣,以致腎氣虧耗,無以濡養經脈,而產生腰腿痛。 在中醫上,肝主筋,腎主骨,而腰更是腎之府,所以人的腰腿筋骨,跟肝腎有很大關系,一般情況下,人年紀越大,肝腎消耗就越厲害,所以人一老,腰腿筋骨就不好,抵抗不了外界的風寒濕,那就容易得風濕病,稍微一碰水,一變天腰腿就疼得厲害,這也就是為什么,家里的老人總說自己腰腿疼。 那接下來,主要想給大家分享一種最為常見,而且也是比較特殊的一種疼痛,哪里特殊呢?就是這種疼痛的位置很特殊,每次疼起來,說哪一處疼就是哪一處疼,比如:如果你是左胸口疼、或者右邊小肚子疼,左大腿根疼、或者兩個眉毛中間疼等等,每次疼起來,疼痛的位置絕不會跑開,而且這種疼痛往往都會像針刺一樣,每到晚上還有加重的跡象,白天輕、晚上重,并且痛有定處,這在中醫上多見就是淤血阻絡導致的疼痛了。 因為瘀血一旦停滯于某臟腑組織,多難于及時消散,所以具有病位相對固定的特征,如局部刺痛,或者固定不移,并且纏綿不愈。不僅如此,瘀血形成之后,無論瘀滯于脈內還是脈外,不僅僅會產生疼痛,而且還可導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運行失常,從而導致各種問題,比如,如果瘀血阻滯于心,導致心脈痹阻,可見胸痹心痛;如果瘀滯中焦,會表現出脘腹的疼痛;瘀滯下焦,則小腹疼痛;瘀阻胞宮,還會導致月經不調,沖任失調等等。并且這樣的人,皮膚往往還會出現很多的瘀斑,嘴唇也發紫烏暗,伸出舌頭來再一看,舌質暗紫,舌下兩條靜脈也是又粗又大,這可怎么辦呢? 那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一劑,由清代名醫王清任,所創制的一系列止痛方中的其中一個,叫身痛逐瘀湯,這個方子較其他逐淤湯,可謂調理范圍更廣、更大。 一女67歲,腰腿痛的不得了,不得已在兒女的攙扶下一瘸一拐地來診,發現舌下靜脈紫瘀,不用說,這是有瘀血了,可這瘀血是怎么來的呢? 開了一方是清代名醫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湯,老人回去吃了7天,腿腳也跟著一日好似一日。 身痛逐瘀湯:桃仁9克、紅花9克、川芎6克、當歸9克、五靈脂6克、沒藥6克、香附3克、川牛膝9克、地龍6克、秦艽3克、羌活3克、甘草6克,水煎服。 這個方子,用王清任自己的話說:“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痹癥。明知受風寒,用溫熱發散藥不愈;明知有濕熱,用利濕降火藥無功。久而肌肉消瘦……如水遇風寒,凝結成冰,冰成風寒已散。明此義,治痹癥何難?古方頗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湯。” 王清任在這里打了個比方,他把瘀血比作一塊冰,冰是怎么形成的?水遇風寒凝結而成。王清任又說了,風寒雖然散了,但冰還在,所以治法就是化瘀血,外加一點祛風除濕之藥。 首先用到的是桃仁、紅花、川芎、五靈脂,活血化瘀。 |
|
來自: 新用戶8296gKgE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