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信息來源于網絡綜合整理,部分版權歸原作者。 編輯:雪狼異族 ![]() 寫意畫,被世人親切地稱為“粗筆”,是一種獨特的繪畫形式,它摒棄了繁瑣的細節,以簡潔而有力的筆墨,精準地捕捉和描繪物象的內在神韻和精神內涵。它并非拘泥于所繪對象的外貌形態,而是以一種超脫的視角,深入物象的骨髓,揭示其內在的精神特質。 ![]() 徐熙,這位被譽為寫意畫創始人的藝術家,他的畫作落筆縱橫,氣韻生動。他的畫作并非追求形似,而是更加注重神似,以筆墨的揮灑,表達物象的內在精神和氣質。徐熙的畫作,不僅開創了中國寫意畫的新紀元,更是成為后世畫家學習和借鑒的典范。他的畫作,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邃的藝術內涵,深深地影響了后世的繪畫藝術,使其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寫意畫之精髓,在于小寫意與大寫意的區分和巧妙運用。小寫意,宛若細水長流,傾注于水墨的微妙變化,捕捉物象的真實形態,承襲了元人墨花墨禽的古典韻味。而大寫意,則如同狂風驟雨,以水墨的揮灑自如,表達畫家的深邃情感,繼承了宋元文人墨戲的卓越傳統。兩者各具特色,共同譜寫了中國畫的輝煌篇章。 ![]() 與其將現今的風尚歸結為對寫意畫風的提倡,不如說是對表現主義藝術趣味的熱烈追捧。正是這種源自內心的主觀表達,為中國畫壇注入了粗獷而水墨淋漓的氣息,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水墨大寫意技法。這種畫風巧妙地結合了書法的線條與垛筆的簡逸,將對象以極富趣味的方式呈現。與此同時,小寫意畫風也在悄然生長。與明清時期的大寫意相比,小寫意更注重用筆的輕盈與流暢,書寫性更強,從而形成了與宋元風格迥異的藝術特色。 ![]() 大寫意花鳥畫的寫意精神開始于元代,滲透于明代,形成于明末清初時期。在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人的努力下,大寫意花鳥畫日趨成熟。從小寫意到大寫意,無數畫家鍥而不舍地探索和追求,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大寫意花鳥畫具有民族特色,富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 為什么稱之為大寫意!以下幾點可以說明: 內涵之大 寫意花鳥是經過畫者賦予情感之后的生發,通過暢神、抒情、寄興等方法來表達情感、陶冶心靈,為畫者傳情、達意、暢神、造境。 大寫意畫首先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其次有寓“物趣”之中的“天趣”,充分地張揚自我,將詩、書融于繪畫,加強筆墨情趣。 ![]() 意境之大 大寫意花鳥畫最基本的審美特質是對于“形象”與“意境”兩者辯證關系的整體把握,對它的把握程度意味著藝術家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把握程度,從而決定了其藝術所能達到的高度。 “形象”與“意境”的智慧把握也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只有對物象有深刻的認識和具體的感受,才能產生出“以形寫神”的藝術效果,這后來被齊白石概括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就會忘記抒發自己的情懷和情感,不能把自己對物象最真實的感受畫出來。看似無意,實則有心。 ![]() 精神之大 大寫意花鳥畫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特有的精神文化內蘊。首先,它必然受到儒、道、釋中國傳統三大思想的影響,有著一定的哲學思想文化基礎。儒家的指導思想是:“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由此可知,“藝”是他們用來增加自己完美的德行所用。 ![]() 道家認為蘊含著天真和灑脫才是“真畫家”的條件。自娛,就是道家思想中的“乘物以游心”,是借助筆墨和所表現的物象,來實現心靈的安閑和自適,從而達到精神的自由來緩解內心的勘測。是一種心靈上的自由升飛。 明代時期,由于受到“心學”以及董其昌“以禪入畫”思想的影響,明代早期就開始出現了注重筆墨文化內涵的作品。 ![]() 生命力之大 大寫意后來又受到碑學、金石學以及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影響,風格不斷發展變化,最終形成了雅俗共賞風格。從這些大寫意花鳥畫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創作時完全進入一種情暢志蕩、心遙意遠、怡然自得的境界。無論花鳥魚禽,都能從中窺見畫家筆墨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由此而妙造自然。花情鳥姿意味無窮,意境無盡,美感盡收。 ![]() 大寫意與小寫意,兩者在繪畫領域中各具特色,既相互聯系又獨具一格。雖然它們在表現手法上有所區別,但都展現出國畫的不同意境與神韻。 兩者之間的共通之處在于都以事物的神韻為表現核心,然而其間的區別則體現在于: “墨”的運用上。大寫意追求的是墨色的豪放與自由,它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縛,猶如狂風驟雨般恣意揮灑,展現出獨特的個性。 而小寫意則更注重墨色的和諧與統一,它在保持細膩柔和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內斂的美。 ![]() “筆”的操控也體現了兩者之間的區別。大寫意在運筆時,如同行云流水般自如,筆鋒所到之處,無不充滿力量與生命力。相比之下, 小寫意則更注重筆觸的精致與細膩,每一筆都經過深思熟慮,如詩如畫。 ![]() “水”的運用,在寫意畫中更是舉足輕重。大寫意往往通過大量的摻水,使畫面呈現出一種濕潤、朦朧的效果。 而小寫意則相對減少摻水的量,使畫面更加清晰、精細,一切都顯得那么清新自然。 小寫意是介於寫意與工筆之間,即半工半寫,相對於大寫意而言,它更加注重于局部的刻畫;大寫意較為豪放,用筆狂放,更加注重于表達人的思想情感,如:梁凱,齊白石,吳昌碩等一系列畫家,他們畫的大多都是大寫意。 ![]() 大寫意和小寫意有哪些不同: 畫法不同: 小寫意畫法:其方法除喙眼等處用勾外,主要是以墨直接戳點。不足的地方再用染色來找補。小寫意表現得好,能使形象顯得蒼健而又生動。 大寫意畫法:大寫意著重神態和大體形態的變化,揚棄了某些局部的描寫,用筆要更單純、洗煉,造型要適當夸張,要給人以奔放而又渾厚的感受。 小寫意多結合一些工筆的畫法,工寫結合,如南宋法常的花卉畫;大寫意則一路狂寫,輕松灑脫, 如南宋梁楷的人物、'八大'的禽鳥、石濤的山水和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作品,筆墨酣暢,將寫意畫發揮到極致。 ![]() 形態不同: 大寫意的形更放一些,小寫意的形還是較嚴謹的。只要不用勾線與層層染色的工筆方法來畫的,形又較清楚的,就是小寫意了。如果形只能意會,以潑墨在紙上的方法為主來畫的,就是大寫意了。 但沒有嚴格的區分,大寫意中大都參雜一些局部的小寫意,小寫意中局部也可能會有大寫意。如果都是潑墨的畫法,沒有形,那就不再是大寫意,成了波洛克的抽象畫了。 ![]() 技巧工細程度不同 大寫意小寫意你可以淺層次的理解為表現手法技巧上的工細程度,比如同樣是畫鳥,大寫意在表現時較小寫意更加的簡潔概括,而小寫意在表達物象時會更具體。 但是,你也要明白,中國畫注重的是畫家自身的情感抒發,寫意的瀟灑隨性更加能夠體現出畫家的真情實感(限于好的作品)。 ![]() 表現手法不同: 大寫意,注重意象,夸張豪放,其核心是“大樸不雕”,大寫意帶有一種隨意性,筆筆率意而為,出神入化,追求的是用簡約、簡練的減筆法來體現藝術和文化境界,表現的是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它的用筆特點是以“慢”取勝,所畫物象在似與不似之間。 ![]() 例如大師齊白石的花鳥、蔬果等畫作都是以大寫意而成,如《墨蝦》、《壽桃》、《十里蛙聲出山來》等作品,筆墨均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不但筆墨高深,作品也反映了中國的文化藝術精神。 ![]() 小寫意,側重寫形,講究寫實效果,追求形神兼備,它沒有大寫意那樣的豪邁,表現較為拘謹,在把握細節的基礎上,用細膩的手法突出意境,小寫意在體現文化精神方面遠不如大寫意的效果好。 當代小寫意最有成就當屬王雪濤,他的小寫意已經達到了很高水準,如他的《蘆塘鴛鴦》、《群雞圖》、《萬紫千紅》、《四季花鳥》、《雉雞》等都是小寫意花鳥寫實寫意、工寫結合的典作。 ![]() 表現形式不同: 寫意畫分小寫意和大寫意畫,大寫意突出一個大字,不是指大筆大紙,才量上的大永遠只是相對而言的, 而大小寫意畫的主要區別和表現是在畫面表現形式與精神境界上:小寫意注重細節,畫面較繁瑣,而大寫意筆墨氣魄大,形象概況。 ![]() 如能在小幅畫中寫出大氣象的人物、山水或花鳥,才顯出大寫意的特點。大寫意畫屬“減筆畫”,它與書法中的草書結合緊密,有的甚至是以狂草入畫。中國的大寫意代表畫家有梁楷、徐渭、石濤、朱耷、齊白石等,而這些畫家都有很高的書法藝術修養。 大寫意畫注重心靈感悟的抒發,不注重物理表象的真實再現。大寫意畫重精神,這種精神既是畫家個人的個性,也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大自由和大解放。 ![]() 結束語: 大寫意畫在強調表現畫家真情實感的同時,須同時強調游心于萬物,整體把握客觀世界生生不息的變化韻律,不受時空、體面、光色、透視等物理現象的束縛,這就是中國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極高境界。 天人合一既是有我之境,又是無我之境。有我與無我的統一才是大寫意畫的境界。而大寫意畫的本質,正是敢于超越客觀物象世界,表現人的精神和宇宙之情,是一種生命的自覺。 ![]() 今天真正能“制作”的畫家多,能“寫”的畫家越來越少了,時代在進步,毛筆卻退化。“骨法用筆”被當代畫家所淡漠,而強調圖式化裝飾,強調肌理制作的效果,成為當今中國畫的主流現象,真正意義上的大寫意畫家已是鳳毛麟角了,中華民族正大充沛之元神之氣在當今國畫作品中難覓其蹤跡。 ![]() 所以,必須提倡書法在中國大寫意畫的重要性。漢字是最概括、最抽象的畫,它對大寫意畫的取舍提煉物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寫意畫的發展史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吳昌碩數十年寫石鼓文,以篆書圓渾、凝重、蒼雄的線條入畫,一舉扭轉了清末花鳥畫的糜弱之勢。 ![]() 黃賓虹晚年的作品見筆不見形,把所有的形都轉化為書法的線條,渾然忘物、渾然忘我,一片化境,給予了大寫意畫的發展趨勢以巨大的指導意義。 著名畫家李苦禪曾說:“藝術之最高者當推草書。”齊白石曾謙遜地回憶道:“我一生之憾事是我還沒有達到以草書作畫的地步。”“狂草”是中國書法中最難掌握的一種書體,也是最難達到的一種自由磅礴的境界。 ![]() 中國大寫意畫同樣既是一種高妙的畫種,也是一種超凡的畫境。中國書畫藝術的精華歷久不衰,具有永恒的魅力。大寫意畫的根本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繪畫藝術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畫中最高的藝術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