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幸福指數也跟著快速提升,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男性娶妻困難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了。 比如目前,有數據顯示,按照一夫一妻的配置,全國目前有超3000萬男性未能娶妻。 照理來說,男多女少,大齡剩男現象應該屬于正常現象。然而更為令人奇怪的是,如今在城市中,除了有大量的大齡剩男以外,甚至還有很多未婚的大齡剩女。 數據顯示,我國30歲~35歲之間的單身青年總共有940萬,其中,大齡單身女青年的數量甚至達到了驚人的239.2萬人,占比超25%。 尤其是北京地區,根據北京婚介行業統計,北京市大齡單身男女比例在1:4左右,剩女數量是剩男的4倍。 對此有不少人感到疑惑,在女性不愁嫁的年代,為何大齡剩女會出現“泛濫成災”的局面呢?過來人直言,背后3個原因,實在太現實: 01. 部分女性的婚姻觀念發生轉變 自古以來,中國人哪怕是遭遇惡劣的環境,都是以傳宗接代為最終的生存目標。 然而近年來,隨著教育水平的增加與自我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女性對婚姻觀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更傾向于追求自己個人的優質生活,而非婚姻生活。 比如過去,女性的生活都是以相夫教子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如今,女性不再只是追求原來的相夫教子生活,而是更傾向于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也導致越來越多女性淪為“大齡剩女”。 02. 部分女性獨立能力差 其實這種現象也與女性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很多家庭對女性的教育是富養,但是因為尺度把握不好,導致很多女性從小便受到過度的寵愛,甚至達到了溺愛的地步。 優渥的生活環境讓女性得到了更多的呵護,但畢竟她們長大成人以后,還是要獨自生活。一旦從小受到照顧太多導致她們難以適應獨立生活,哪怕就是洗衣做飯這樣的小事,可能也會讓她們覺得困難重重。 ? 那么這種情況下,她們照顧自己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更別說有多余的精力去談婚論嫁了。 而且,從小過分寵溺的女生,長大后的生活也更傾向于我行我素,這也會影響到將來她們和對象相處時更容易出現矛盾不斷,更難進一步發展到談婚論嫁。 03. 越優秀的女性,越難找對象 涂磊曾在一篇文章中講到,當一個更優秀的女人可以讓一個男人選擇,他首先會想到的是,自己配不上這個女生。如果說配不上太武斷,那么至少也是覺得自己把控不了她。 比如現實生活中,往往是家境一般的女性結婚時間更早,而那些經濟實力較好的女性,多數都被“剩下”了。因為很多這樣的女性都覺得“寧缺毋濫”,認為就算一輩子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也不隨便找一個人將就過一生。 ? 她們在找對象要求方面,多數會要求比自己條件更好的。然而真的各個方面比她強的男士又看不上她,畢竟年齡越大的女性生育風險也越大,這也導致真正有條件的男性更愿意選擇更年輕的女性為終身伴侶。 而隨著女性年齡越來越大,很多40歲女性這種萌生了不婚的想法,其中也不乏有些女性是因為擔心年齡因素影響到生育,導致將來家庭生活不幸福,所以寧愿獨自生活。 ? 此外,造成大齡剩女泛濫成災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年輕人的各種壓力太大,比如年輕人一旦結婚,就不可避免要面臨各種家庭責任,要養房貸車貸、要養育子女,還要抽出更多時間照顧子女等等,有些女性認為自己無法承擔婚姻后的家庭責任,于是果斷選擇了單身度日。 總的來說,現在女性之所以單身的多,主要還是因為對結婚對象要求太高,比如有的女性既要求長相身高,又要求經濟收入。 如此嚴苛的求偶標準,即使有男性能達標,但是是否女性也要思考一下另一個問題:如果一個男性足夠優秀,什么樣的對象,他找不到? 或者更殘酷一點的現實是,他可以找比你更年輕、更美貌、除經濟條件以外,內在外在條件都比你更好的女性,而不是性格強勢,上了年紀的大齡剩女。 所以,現在的女生如果真的想要脫離剩女的稱號,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豐富自己,多讀書看報讓自己變得更加有魅力。 同時女生也要學會認清現實,用平常心看待自己和伴侶,不要拖到年紀大了,在相親市場上就沒有了優勢。 萬子婳說:文章的每個字,都是我用心敲出來的,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你們也在為人生「拼盡全力」。 *圖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