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普通人的概念里,越南與中國一衣帶水,從古至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文化脈絡,都能找到相互膠著的源頭,就連越南的國名,也是清朝的嘉慶皇帝賞賜的,沿用至今。 假如越南像孩子一樣叛逆,和周邊任何一個兄弟鬧點別扭,都可以理解。然而,偏偏不是,它卻在二十世紀中期以后,和當今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硬杠了近二十年,真刀實槍,瘋狂廝殺,無論是士兵還是平民,死亡是家常便飯,雙方都耗盡了財力和耐心以后,才走到了戰爭的盡頭。 越南是否贏得了戰爭,暫且不談,而作為主動挑起戰爭的美國來說,卻明明白白地承認,他們輸了這場戰爭。戰爭結束后,幾十萬美國大兵,從越南的土地上撤離得干干凈凈,一個也不剩。在美國人看來,他們不但打了敗仗,而且顏面盡失。 那么,距今六十多年前,美國為什么要漂洋過海、不遠萬里,組織大量軍艦、飛機,攜帶幾十萬軍隊,主動挑起越南戰爭? 話題稍微扯遠一點。 眾所周知,1840年,清政府打敗了鴉片戰爭,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越南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宗主國自身難保,對越南的保護、捍衛主權,就成了一句空話。在取得英國的支持以后,法國派軍隊占領了越南。越南求救,清政府不能坐視不管,出手相救,打了中法戰爭。中國雖然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是政治上輸了個底朝天,停戰協議使法國取得了在越南合法的殖民權。 八十年后,二戰爆發,法國放棄了在越南的殖民統治,1940年法國人從越南全部撤出。然而,張牙舞爪的日本人卻趁虛而入,派兵占領了越南。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二戰結束,這時候的越南,形成南北兩大陣營。北方,以胡志明為首的抗日武裝力量,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南方是傳統的皇權統治體系,保大皇帝掌權。 二戰結束后,法國在歐洲戰場上騰出手來,他們想當然地認為,越南是自己的殖民地,日本投降后,越南的統治權應該回到自己手上。于是在英國、中國等國家的默許下,重新派遣軍隊進駐越南,支持越南統治者,攻打北方的越南的共產黨陣營,這就是被西方主流社會冠名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6-1954)。 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歷時八年,戰爭雙方均付出了慘重的代價。1954年7月,國際社會達成《日內瓦協議》,決定,越南北方和南方以北緯17°線為臨時軍事分界線,在規定時間內舉行自由選舉,實現和平統一。這時,北越在胡志明領導下堅持共產主義路線,而南方由西方扶持的保皇派阮文紹控制,是傳統的舊體制。 這個時期,是中蘇關系的最好時期,有中蘇兩個大國共同支持,北方的胡志明勝利在望,即就是自由選舉,南方的共產黨組織一直堅持反殖民主義斗爭,北方的共產主義陣營拿下全越,沒有多少懸念。 一貫密切關注世界動態的美國不甘寂寞,以遏制所謂“共產主義擴張”為借口,于1954年9月策劃建立東南亞條約組織,將越南南方、老撾、柬埔寨等納入保護范圍,扶植親美勢力,這實際上是“馬歇爾計劃”在東方的延伸和實踐。 美國公然拋開了《日內瓦協議》。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向南越提供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并開始派遣軍事顧問和特種部隊,參與戰爭,阻礙越南統一。 起初幾年,1955年至1961年間,美國主要采取了防御性的策略,試圖通過軍事支持穩定南越的政局,抵抗北越和越共的滲透。幾年下來,效果不大,北越進攻從未停息,南方的政權根本無力支撐。 1961年,肯尼迪上臺,加大了對南越支持的力度,增派了軍事顧問,投入了直升機等作戰裝備。美國還實施了一項秘密行動,即向老撾派遣特種部隊,以毀滅北方通過老撾向南方輸送物資和人員的“胡志明小道”。 1963年11月1日,在美國暗中操縱下,南越發生了一場軍事政變,南越總統吳廷琰在政變中被殺死。從此以后,南越政局更加混亂和動蕩,而北方的攻勢越來越猛烈。 1964年8月2日和4日,北部灣海面先后兩次發生了美國海軍驅逐艦被襲擊,美國人放出的消息說是北方的海軍快艇首先開火,即所謂的“北部灣事件”。美國聲稱這是北越對美國艦只的無端挑釁,迫使國會通過了“東南亞集體防御條約”,約翰遜總統得到授權,美國將使用武力對抗北越。由此,美國開始對北越進行大規模的空襲行動,即“滾雷行動”,同時,陸續增派作戰部隊。至戰爭最激烈的1968年,美國在越南的駐軍已達到了54.3萬人。 然而,有中蘇的強力支持,美國人并沒有收獲越南戰爭的預期效果。現代化裝備在越南特有地形和游擊戰的阻擊下,難以發揮明顯優勢,消耗一天天增大,傷亡與日俱增。 1969年1月20日,新總統尼克松就職后,他提出了戰爭“越南化”觀念,要將戰爭的主要目標轉移到南越自己的政府和軍隊,美國要逐步退出。很明顯,廝殺幾年后,美國不堪忍受戰爭重負,他們動搖了。可是,為了面子,為了美國的地位,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尼克松主動向中國示好,基辛格秘密訪華,為最后停戰做鋪墊。 1973年1月27日,美國、北越、南越、越共四方代表,在法國巴黎舉行了隆重的和平談判,最終簽署了《巴黎協定》,四方共同宣布,將結束長達二十年的越南的戰爭,在停火、撤軍、交換戰俘、保障人權等方面約定了共同遵守的事項。美國首先承諾從越南撤出所有作戰部隊,北越也承諾停止對南越共產黨的支持,但保留了在南越境內的一些軍隊和基地。 停戰協定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執行,雙方仍在調兵遣將,暗中較勁,局部戰爭仍在繼續進行。1975年4月30日,北越胡志明軍隊攻占南越首府西貢市,占領了總統府,插上了越共旗幟,越南戰爭的結束,南北越實現統一。在此之前,美國已悄悄撤離南越,盡管極不情愿,但已無力回天。 現在看來,對于越南來說,這場戰爭是飛來橫禍,由于自己不爭氣,內部不團結,被局外人操縱,白白地打了二十年戰爭,無辜增加了人口死亡和財產損失。據估計,有超過300萬名越南人死亡,包括200萬名平民,還有300多萬人受到重傷,還造成1200多萬難民,國家衰敗,民不聊生。 對于美國,也并沒有拿到多少預期的紅利,歷任總統遭到民眾強烈非議,大把大把的美元消耗在那場戰爭的泥潭,更有超過30萬名美國士兵傷亡或者失蹤。韓國、澳大利亞、泰國等盟國傷亡20多萬人。這場戰爭簡直是一場災難,也是一種國家恥辱,無論國內國際,譴責的聲音從未間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