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都是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各自做出了不同階段、不同內容的貢獻。現在大家基本公認,清朝奠定了我國現代版圖的基礎。如果沒有清朝的開疆拓土,明朝長期、實際穩定控制的版圖面積只有300多萬Km2,和印度差不多大。
 以上是明朝歷史地圖,圖中橙色部分是穩定、長期控制的土地面積,有實際的行政管理。東北地區1409年朱棣設奴兒干都司,1434年撤銷,朵顏三衛投降于瓦剌;西部實際控制到嘉峪關,關西七衛是招撫冊封的蒙古舊部,后投降于瓦剌,明代中期開始“天子守國門”,京師真的是國門;緬北是當地分裂出來的小王國招撫,維持了一段時間朝貢關系,未有駐軍;青藏高原屬于名義冊封;越南北部的交趾布政使司1407年設置,1428年撤銷。即便連招撫、冊封這類名義控制的土地加一起,永樂年間達到頂峰大約900萬Km2(包括青藏)。但此后不斷丟失控制,建國七八十年,明朝面積已經收縮到了400萬Km2以下。后面幾十年再萎縮,長城以北丟光,包括河套平原,穩定實控只有300多萬Km2,和現在印度的情況差不多。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口存在一條“胡煥庸線”,這條線東南部人口占了94.1%,西北占了6.9%。假如沒有清朝的開疆拓土,現代版圖從明朝繼承和發展,只有300多萬Km2,是很恐怖的:1.面積三分之一,人口卻不會少很多,那么我國的人口密度要達到現在的3倍;2.沒有東北平原這個最大的糧倉,加上西北的一部分,我國糧食產量要減少三分之一,陷入和印度一樣的普遍饑餓;3.東北的石油、鐵礦和森林,長城以北陜甘寧盆地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礦,內蒙古的稀土,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氣,青海的鉀鹽,草原的畜牧產品……好多的礦產、資源;4.要是沒有青藏高原,我國會失去最大的戰略制高點和穩定后背,在四川盆地、云貴和河西走廊幾千公里的戰線上仰攻防御,疲于奔命; 5.失去最大的水塔,長江黃河不再是內河,要是被齷齪的民族控制,假如污染源頭,我國將深受其害,舉例島國排放核污水,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所以,從地緣角度,清朝對我國版圖的貢獻是巨大的。我們知道古代草原民族和漁獵民族的擴張性非常強,有非常強烈地占領更多牧場、更多獵場的欲望。和人口胡煥庸線差不多重合,我國地理上有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它在華北幾乎就是沿著長城走的,這條線是農耕和游牧的分界線,農耕民族對于不能耕種的土地,缺乏爭奪的動力。 清朝建立者有著漁獵民族特有的進取動機,從1644年入關到1912年滅亡,267年的時間里,竟然有155年在對外作戰、開疆拓土,是歷代王朝中擴張時間最久、最好戰的。如果入關前,從努爾哈赤起兵開始算,更是擴張時間長達217年。下圖為1820年的清朝疆域圖,距離滅完只剩下92年,疆域還處在全盛狀態。還不用說文治方面,清朝對外用武那么多,花費巨大,竟然是可持續的,財政沒有崩潰,人口反而大幅增長。正因這些情況,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不同場合肯定清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貢獻。毛主席還曾高度贊揚康熙的幾大貢獻,第一是開疆拓土,第二是統一戰線的智慧,團結了蒙古、西藏在內的廣大力量,第三是制度賞罰分明,并指出他的一大優點——學習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