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遭遇輿情危機之時也是公關從業者的受難日,不僅要披星戴月地全力應對,往往還要應對內部的飛來橫“鍋”:都是因為危機公關不給力,企業才遭受了這么大的損失! 這無疑是無理的指責和極端的謬誤,同時也反映了一個廣泛的認識誤區:危機管理就是危機公關。實際上,危機的產生和演變絕不是公關部門單獨就可以管控和應對的,企業應構建立體全面的危機管理體系來提升抵抗危機風險能力。 其實,企業所遭遇的危機除了極少部分是由廣告、公關或其他營銷工作與輿論之間的碰撞、沖突直接演變而來,剩下的大部分是來自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的漏洞風險。無論是采購、生產、銷售、營銷、客服等面向外部市場的環節還是人事、行政、法務等內部管理工作,都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品牌聲譽息息相關,這些環節中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或問題,如果處理不當都可能逐漸放大并演變成一場危機,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而各環節的危機被大眾輿論關注和熱議后,就會像地震一樣讓破壞性以幾何級數倍增。 危機公關僅僅是控制破壞性在輿論層面擴大的措施,企業必須認識到“危機管理≠危機公關”,應積極構建一套全面立體的危機管理工作體系,并基于該體系實現對內外部各環節的強有力的危機管理,努力將風險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即使真的發生危機也能妥善地處置應對。 這套危機管理工作體系至少要包含危機管理人員設置、危機分類分級和應對預案、危機監測系統等機制和工具,并通過培訓和演練來使這套體系高效運行,將危機管理融入日常運營中,以消除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危機,確保企業的穩健發展。 首先,企業要進行危機管理人員規劃,要明確高管、中層管理人員、一線員工在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上應承擔的危機管理的責任和權力,確保分工明確、權責對等。 其次,企業要對危機進行分類分級并制定相應的處置預案。機分類分級需要依據監管法規、生產方式、銷售方式等對危機進行分類和分級,便于企業根據不同危機制定相應的預案;危機應對預案應針對不同種類不同等級的危機預先擬定的處置方案,明確相應的管理部門、溝通機制和處置措施等。企業可以針對發生的危機第一時間啟動預案,合理應對以最小化負面影響。 再次,危機監測系統包含輿情監測系統、安全生產監測系統、產品質量控制系統、客戶投訴系統等,能夠幫助企業盡早發現危機并及時處理,避免其演變為更大危機或蔓延為輿情危機。 此外,在危機管理體系建立后,企業應以文件形式正式發布實施,通過學習培訓、上線運營和考核評估讓其運行起來,融入到業務流程中涉及到內外部的各個環節,成為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企業針對內部經營活動,必須將遵循法律法規作為經營基石,在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持續優化內部管理流程,確保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監測和消除潛在的風險隱患,發生風險后迅速啟動危機處置預案加以合適的應對。 外部風險主要來自于供應商、經銷商等合作伙伴,企業要嚴格管控供應商和經銷商的資質、掌握其經營管理情況,發現違規問題時應立即采取措施,包括終止合作、追責等。此外,企業應建立與合作伙伴的暢通高效的溝通,當任何一方出現危機時,企業才能迅速反應主動出擊,掌握足夠的信息并制定合理的危機處置策略。 綜上,危機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絕不僅僅局限于危機公關。企業必須構建起一套全面立體的危機管理體系,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以消除自身潛在隱患,強化外部風險管理避免卷入危機漩渦,為企業的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THE END. 心有戚戚焉,感謝轉發、點贊和在看~ 注:原文刊登于《國際公關》雜志2024年4月刊總第187期,本號發布有所編輯增改。 作者:陳壕 市場營銷專家,對toC/toB領域皆有成功經驗,于《國際公關》雜志、市場部網、廣告門、數英網、首席營銷官等行業媒體開有專欄,個人微信公眾號:品牌市場相對論,歡迎關注交流。 歷史精彩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