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見證了趙孟頫、管道升“才子佳人”的浪漫愛情,這一對夫妻乃著名的“丹青伉儷”,既是相濡以沫的人生伴侶,也是前進道路上的知己。 公元1286年,“宋朝舊臣”趙孟頫在元人逼迫下,上任兵部郎中一職,此番“貳臣”之舉,遭到君子墨客的唾罵,而漢人身份,讓他在朝堂被排擠。 外界施加的多重壓力,讓他內心極為煎熬,幸好管道生不離不棄,常伴身邊開導,成為趙孟頫“精神支柱”,然而大德二年,管道生感染風寒,疾病加重。 為了給愛妻祈福,趙孟頫凈手焚香,親筆抄寫一卷”經典巨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字字虔誠無比、認真專注,全篇5200余字,沒有一筆松懈,可謂功德無限。 相比晉唐時期的小楷法帖,此作更適合初學,趙孟頫將行書的俊逸秀美之姿,與楷書端莊勢態(tài)結合,一改常見的肅穆莊重感,提升書法學習趣味性。 例如卷中“故”字,以尖峰入紙,左邊“古”字厚重短小,具有李北海的雄偉拙質之氣,而右邊的反文旁,點畫飄逸飛動、研媚輕靈,尤其是撇畫,彎曲綽約,末尾頓筆飛出,猶如蔥翠蘭葉,美的令人心醉。 “無”字亦是如此,下方四點水一筆而書,婀娜流逸,具有魏晉的虛和之韻,解決了學習小楷的枯燥感,把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之美,完美融于一體,符合現(xiàn)代人學習書法的需求。 而且趙孟頫將“二王”、李邕筆法簡化,刪除復雜的絞轉、提按變化,每一筆簡明干練,筆路清晰可見,同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乃墨跡手稿傳世,便于觀察字體的細節(jié)處理,精簡筆勢易于上手。 王世貞卷末題跋曰:“晉世諸賢,好寫河上道德經,自褚河南圣教序后,始有書釋經典者,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獨蘇眉山趙吳興居多。此經全用大令手腕,而備有北海誠懸之妙……吳興書是蘭亭室中無上三昧筆,四百年來,奕奕如新。” 雖然真跡歷經800多年,但卷中每一個字墨色如新,華美清和、嚴謹沉著,氣韻超塵脫俗,如孫承恩所言:“文采風流,照映后人”,堪稱書法界的奇跡。 時常臨摹,一方面可以夯實基本功,掌握純正“楷法”,下筆精準有序、穩(wěn)健有力,另一方面,可以豐富控筆靈活性,日后順利銜接行書,還能初步了解“二王”筆法,臨摹晉唐法帖時,更加胸有成竹。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