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皮膚瘙癢癥奇效方組成:熟地黃100克,露蜂房100克,丹參100克,地膚子100克,苦參100克,蟬衣50克,烏梢蛇50克。用法:將上藥共研為細末,過120目篩后備用(裝瓶密閉)。用時,每服藥末4克,每日3次。1周為1個療程,直至痊愈止。主治:皮膚瘙癢癥。病例:用此方治療皮膚瘙癢癥患者145例,其中治愈140例,好轉3例,有效2例:用藥1個療程治愈者89例,2個療程治愈者51例。治療中未見不良反應。 首烏菊花湯治療脂溢性皮炎【處方】何首烏30克,生地黃、野菊花各20克,白蒺藜、羌活、白鮮皮、地膚子、黑芝麻各15克,白芍、赤芍、牡丹皮各12克,生大黃10克(后下)【用法】將上藥水煎3次后合并藥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劑。1周為1個療程【主治】脂溢性皮炎【加減】若頭暈者,加枸杞子、天麻、鉤藤各10克; 若失眠者,加酸棗仁、遠志、土茯苓各10克; 若大便秘結者,加白術20克,柏子仁15克; 若頭皮癢甚者,用百部30克,煎水洗頭【禁忌】忌煙酒及辛辣、油膩之品 養血平肝湯養血平肝湯組成 旋覆花10克 生赭石10克 生石膏10克 首烏藤30克 當歸 10克 杭白芍15克川芎10克木瓜10克生地10克香附10克杭菊花10克甘草10克功能 養血平肝,散風止痛。主治 久治不愈的頑固性頭痛,包括神經性頭痛,腦震蕩后遺癥等疾患。 加減運用:血脈壅滯明顯面見刺痛者,加紅花10克,通血脈消瘀滯,屬肝氣上沖之頭痛頭暈者,加珍珠母30克、生石決明30克以鎮潛之;面紅目赤昏花等肝火較旺者,加鉤藤30克,配合杭菊、旋驟花以清利頭目;若腰膝酸軟加川斷10克、杞子10克、牛膝10克補腎氣;陰虛明顯見五心煩熱、口干者可加北沙參30克、石斛10克以滋養陰液。大秦艽湯合牽正散化裁治療風痰阻絡型面神經炎秦艽15g 川芎15g 當歸15g 防風15g 羌活10g 細辛3g 白芷15g 僵蠶9g 獨活10g 全蝎10g 白附子10g 生甘草10g 水煎服。 加減法:熱象明顯者加黃芩、生地、生石膏;風熱表癥加蟬蛻、桑葉、去細辛、羌活、獨活;若面肌抽搐頻發加地龍、蜈蚣以熄風通絡止痙;若久病瘀血較明顯加桃仁、紅花以活血祛瘀。 服用方法:日一劑水煎,早晚分服,空腹。 六神湯治療面神經炎不明高燒半月,中醫見奇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