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星標我們 ![]() 在清末后宮中,如果說最能決定光緒命運的女人是慈禧,那么最受光緒寵幸的女人就是珍妃。可是,來自君王的寵幸不僅沒讓珍妃成為后宮艷羨的對象,反倒是非正常死亡,在井里淹死了。珍妃為什么會落得這樣一個悲慘結局呢? 一、珍妃入宮 光緒二年二月初三(1876年2月27日),戶部右侍郎他他拉氏·長敘府上傳來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又一位女孩降生了。長敘對新生兒說不上有多重視,畢竟他已經有了四個女兒,所以這個女孩自幼和四姐跟著伯父長善在廣州生活。 長善雖是武將,卻很好學,喜歡結交文人,給兩位侄女聘請了名士文廷式做家庭教師。文廷式后來高中榜眼,他教的兩位女學生也算得上知書達理。廣州是清朝五口通商最重要的城市,風氣開放,思想前衛,兩位他他拉氏女孩也都受到了影響。 1886年,兩位女孩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北京。2年后,二人又被選定入宮為妃,姐姐被封為瑾嬪,妹妹被封為珍嬪,皇后則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的女兒。 1889年2月26日,一后兩嬪都被迎入后宮。這一年,珍嬪13歲,瑾嬪15歲,光緒皇帝18歲,隆裕皇后葉赫那拉氏21歲。 ![]() 左一瑾嬪,右一隆裕 珍嬪年少貌美,性格活潑,聰明伶俐,很討光緒皇帝喜歡,皇后、瑾嬪都被冷落。隆裕皇后受到冷落,不僅是因為她相貌平平,更是因為光緒把她看作慈禧的眼線,只想離她遠遠的,根本不會親近她。至于瑾嬪,雖是珍嬪的姐姐,可相貌的確不太出眾,為人又老實木訥,也讓皇帝沒多大興趣。瑾嬪和皇后都不受寵,同病相憐,于是乎兩人走的很近。 珍嬪就不一樣了,她長的漂亮,又有才學,和皇帝興趣相投,二人經常在一起。按照德齡《瀛臺泣血記》的說法,光緒幾乎天天召幸珍嬪,每隔三四天還要去一趟珍嬪的景仁宮。珍嬪把皇后的風頭都給搶了,皇后當然很生氣,經常在慈禧面前訴苦,說珍嬪的壞話。當然了,在光緒面前,珍嬪也不會說皇后的好話。 ![]() 張檬版珍妃 二、珍妃與慈禧 珍嬪和皇后互相看不上,可起初慈禧并沒有針對珍嬪,反倒是很喜歡她,主要是珍嬪活潑聰慧,許多東西一學就會。比如請安磕頭是宮廷常見禮儀,但要做的規范也不容易。請安時頭飾、耳飾不能不動,又不能動的幅度太大。磕頭時,頭不能叩的太正或太偏。皇后把握不好分寸,珍嬪學的又快又好。為了彰顯皇家威儀,慈禧會允許珍嬪代替皇后出席一些典禮,這難免讓皇后心生不滿。 珍嬪還很有才藝,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尤其擅長書法,能左右手同時寫字,慈禧非常滿意,還給她指派了一位書法老師。珍嬪寫出的字端莊漂亮,有段時間慈禧賞賜給大臣的“福”“壽”一類的斗方,都是她代筆的。就問你她厲害不厲害? ![]() 珍嬪和隆裕 入宮5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月初一,珍嬪晉封珍妃,姐姐晉封瑾妃。位份晉升是個好事,可災禍也隨之而來,慈禧逐漸討厭起珍妃來。 珍妃不受慈禧待見,除了隆裕皇后告狀外,也和她恃寵而驕、逐漸不知輕重有關。珍妃愛照相,經常拿著相機在宮中拍照。她追求新潮,喜歡女扮男裝,常穿光緒皇帝的衣服拍照,甚至還在皇帝的養心殿拍照。珍妃還派了一名戴姓太監在東華門外開了一家照相館,這件事被隆裕報告給慈禧后,照相館被查封,戴姓太監也被打死。 其實,慈禧也喜歡照相,但珍妃的愛好卻讓慈禧極為反感,她從珍妃宮中搜出相機和照片后,非常生氣,讓隆裕“掌嘴”珍妃,這是一種極大的羞辱。根據《宮女談往錄》記載,清代宮廷在處罰宮女時都不打臉,而珍妃卻被皇后掌嘴,可以說是連下等奴才都不如了。 ![]() 光緒和珍妃 三、珍妃之死 珍妃被光緒寵的飄飄然,有點不遵禮制。宮中規定,妃子只能坐四人轎。而光緒特意賞給珍妃一乘八人轎,珍妃不僅沒有推辭,還坐著出去招搖。慈禧知道后,大怒,直接讓人把轎子摔毀了。 珍妃愛美,光緒曾用庫存的珍珠、翡翠為珍妃串制了一件珍珠旗袍,在陽光下光彩奪目。有一天,珍妃穿著這件旗袍和光緒在花園散步,正巧被慈禧碰上了。慈禧大怒,說自己都不舍得用珍珠串珠袍,一個妃子竟敢如此,是想做皇后嗎?慈禧罵了一頓還不解氣,讓隨身太監崔玉貴把珍妃的珍珠旗袍扒了下來,回宮后又打了珍妃30竹竿子。 光緒是慈禧的養子,珍妃也算是慈禧的兒媳婦,婆媳有矛盾很正常。光緒冷落皇后,獨寵珍妃,慈禧看不過去也能理解。珍妃在日常生活方面不討慈禧歡心,讓慈禧責罰,但也還沒到要命的份上。 ![]() 《蒼穹之昴》中的慈禧 珍妃真正得罪慈禧的地方在于她賣官鬻爵,干涉朝政。 珍妃受寵,身邊太監也刻意捧她。時間長了,珍妃有點不知節制。按規定,皇后一年例銀1000兩,妃例銀300兩。珍妃出手大方,對身邊人時有賞賜,錢不夠花,她就想出了聯合太監、兄長賣官的法子作為生財之道。 一次兩次沒什么事兒,次數多了,膽子大了,官職越賣越大,紕漏就越來越大。1894年4月,珍妃推薦玉銘就任四川鹽法道,光緒照例召見,卻發現玉銘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珍妃還收了土財主魯伯陽4萬兩黃金,給他謀了上海道臺一職。這可不是什么閑職,魯伯陽和玉銘類似,沒什么文化,根本勝任不了。在兩江總督劉坤一的彈劾下,魯伯陽上任不到一個月就被罷免了。 珍妃賣官給文盲鬧得沸沸揚揚,慈禧知道后嚴加追究,從她宮中搜出一些信件,信中對朝政、慈禧多有抨擊。慈禧見后大怒,斥責珍妃壞了祖宗家法,珍妃出言頂撞,說慈禧先壞了祖宗家法,自己是學她。言外之意是諷刺慈禧垂簾聽政。這真把慈禧氣壞了,她下令對珍妃“褫衣廷杖”,也就是脫了衣服直接打。這種刑罰之前都是針對朝廷大臣的,對嬪妃從來沒有用過。此時正值甲午戰爭,慈禧和光緒在對日問題上是戰是和意見不一。慈禧對珍妃如此用刑,除了處罰珍妃,更有警告光緒的意思。 ![]() 垂簾聽政的慈禧 慈禧把珍妃打了一頓,降為貴人,幽禁起來,又把她的兄長貶出京,老師文廷式趕出宮。姐姐瑾妃也受到牽連,貶為貴人。參與賣官的太監被打死了六七十人。從此以后,珍妃逐漸與外界隔絕,很難見到光緒了,直到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珍妃被逼投井,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文史君說 珍妃死時才24歲,美好年華香消玉殞很可惜。慈禧對珍妃之死確實也有責任,但要說珍妃完全無辜也不準確。珍妃是恃寵而驕,收賄賣官,東窗事發后而獲罪的,并不是因為支持新政而被慈禧打入冷宮的。人們之所以認定珍妃深明大義,是一個俠烈嬪妃,要歸功于維新派。戊戌變法,慈禧幽禁光緒,引起了民間的普遍同情。八國聯軍侵華,珍妃投井,也很可憐。維新派用這兩件事來攻擊慈禧,十分有效。珍妃與慈禧不對付,慈禧是反面人物,那珍妃肯定是正面人物了,久而久之,珍妃就成了為新政獻身的后妃,收賄賣官之事反倒無人提及了。 參考文獻 唐海沂:《憶我的兩位姑母——珍妃 瑾妃》,《湖南文史》2001年第3期。 裴毅然:《珍妃之死與宮闈賣官》,《檢察風云》2004年第23期。 賈英華:《慈禧為什么要殺珍妃》,《天津政協》2012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