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幼兒一切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 在兒童學前教育階段科學的閱讀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多元閱讀,不僅是促進幼兒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的生長的需要,更是實現圖書閱讀走向多元有效互動的需要。讓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拉近幼兒與閱讀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多元閱讀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將自主、愉悅、創造的精神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方方面面。 1 項目式園本教研初探 為引發教師深入探討多元化閱讀活動與幼兒早期閱讀核心經驗發展的關系,以期為我園早期閱讀教育實踐提供參考。在園本教研的過程中我們初步探索以:精準聚焦問題——探索動態路徑——尋找多元形態為主線的“多元閱讀”項目式教研。 以理論強化指導 自主學習幫助教師從觀念重塑走向實踐變革。如何在幼兒園閱讀教學活動中喚醒幼兒的早期閱讀意識,促進幼兒早期閱讀品質、早期閱讀能力和早期前書寫能力的提升,老師們自主學習了周兢博士的“促進兒童前閱讀核心經驗形成的教育活動與指導建議”和張明紅教授的“3-6歲幼兒早期閱讀核心經驗的發展及建議” 以焦點問題為原點 聚焦早期閱讀中幼兒的核心經驗,全園教師進行了集中研訓:“幼兒園指向核心素養的多元閱讀”,“多元閱讀讓幼兒成為創作者 ”,“多元閱讀提升幼兒學習力”。 研討推進前行 老師們帶著互動研討的問題參與教研。幼兒早期閱讀的核心經驗包括幾方面?幼兒多元閱讀的形式形態有哪些?目前幼兒園組織多元閱讀活動的問題是什么? 梳理生成經驗 幼兒早期閱讀核心經驗指幼兒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閱讀者所需具備的閱讀技能和素養,由早期閱讀品質(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閱讀行為)、早期閱讀能力(閱讀理解、閱讀講述、表達和批判)和早期前書寫能力(前識字、前書寫)組成。 幼兒園開展早期多元閱讀活動的實施路徑是: 幼兒園早期閱讀與核心經驗發展的生態模型: 2 研路徑:讓幸福的種子在閱讀中萌芽 通過“一次教研解決一個問題”的方式是項目式教研推進的指南針。對于如何執教多元閱讀活動,老師們存在困惑,每一個問題的產生即是組成項目式研究的活動體,于是大家借助應彩云老師的優質課例《一園青菜成了精》,開展深度學習與實踐。 教師創設自由平等和諧的閱讀氛圍,沉浸式閱讀情境等動態參與式閱讀環境下,最大化的支持幼兒自主愉悅的賞析閱讀,繪本館里獨自靜心品讀、圖書角里和伙伴輕聲講述、聽聽傳統快板書里的有趣故事、看看小朋友表演的一園青菜……多元化的閱讀形式激發了幼兒閱讀興趣,積極打造自由閱讀模式,從而提升幼兒閱讀活動的效果和閱讀能力。 表征“我的閱讀單”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閱讀特質”,閱讀的狀態、心情、喜好和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都值得被看見和尊重。在幼兒初讀故事后,鼓勵他們畫出對作品的感知理解,情緒的抒發等等。 3 研形態:讓早期閱讀走向多元 除了培養幼兒作為一個好的讀者之外,多元閱讀更可以使幼兒成為一個好的創作者。只有讓閱讀活動走向多元,閱讀活動活起來,才能使幼兒更熱愛閱讀,養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于是老師們圍繞“如何搭建多元表達支架”進行集備活動。 教師引領,挖掘幼兒多元閱讀的深度 老師們圍繞多元表征的形式進行深度思考,從多種角度出發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研析,讀懂、讀透、讀活這本圖畫書。 環境材料,激發幼兒多元閱讀的興趣 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是在與周圍物品、環境不斷互動中發生的。集備時大家從個性化教育理念出發,對創設怎樣的閱讀場景、提供怎樣的閱讀材料、給予何種閱讀指導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思考。給多元閱讀的教學實踐研究帶來了新的路徑,也給下一次的項目教研帶來全新的啟發。 尊重理解,拓寬幼兒多元閱讀的廣度 以圖畫書為媒介支持孩子鏈接自然、鏈接生活,并在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孩子,給予每個孩子個性化表達表現的機會。幼兒可能從感興趣的“事”出發,可能從某一組圖畫內容出發,也可能基于自己生活經驗角度出發,總之,教師應充分的理解、尊重并追隨幼兒對作品的多元感受,搭建多元表達的支架,讓沉浸式閱讀,激發幼兒深度思考的能力,拓寬幼兒閱讀的深度與廣度,讓孩子通過多元閱讀成為快樂的創作者。 如何發揮老師和家長的主觀能動性,構建老師、家長、幼兒"三位一體"共享共讀模式,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建立和諧親子關系,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是下一步我園“多元閱讀”項目式教研深入研究和實踐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