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和白崇禧,是很值得研究的兩位。蓋因不僅都資歷深、能打,還彼此看不上。以至于薛岳晚年時,還對白崇禧是一副“永不放過”的架勢。 在他跟侄子談及往事時表示:最看不起白崇禧了。同時還把國軍的失敗,都扣在白崇禧頭上,說:“覺得白崇禧是敗國民黨之功臣。不知道大陸這邊的雜志,為什么還稱他為'小諸葛’……” 更讓薛岳耿耿于懷的是,軍銜也遭到白崇禧碾壓,在1945年,白崇禧就升任或說補缺,成為一級上將,薛岳卻直至“1965年才升為四顆星”,等于比白崇禧整整晚了二十年。那么到底是啥,造成了薛岳被白崇禧壓制?莫非資歷嗎? 其一、薛岳資歷比白崇禧還深 談起資歷來,薛岳能碾壓白崇禧。早在1921年,中山先生便成立了總統府警衛團,并設置了三個營,薛岳、葉挺、張發奎便是這三個營的營長。也就是說,薛岳這起步太高了。 再看同期的白崇禧,雖也是營長,卻是在廣西軍閥馬曉軍的手下,怎么跟薛岳比?隨后在朱培德介紹下,白崇禧才在石龍車站大元帥專車上,見到了中山先生。 啥叫差距?這就是差距!在1921年時,薛岳已乘風而起了,白崇禧卻僅算入門。而且更讓人稱奇的是一年后,由于陳炯明叛變,突然圍攻總統府,中山先生雖脫離了險境,但孫夫人卻還留在總統府。 于是葉挺和薛岳兩大名將聯手,葉挺前面開路,薛岳負責墊后,一路保護著孫夫人(宋慶齡)逃出,并安全送至中山先生身邊…… 可惜誰能想到,僅五年之后,葉挺率部參加了南昌起義,薛岳則率部去堵截,當年這對并肩作戰的好兄弟,就這么兵戎相見了。 隨后就是蔣介石兩次東征,薛岳儼然成了主力,尤其是在1925年的第二次東征時,薛岳“老虎仔”的本色就露出來了,經常能以少勝多,讓蔣介石對薛岳印象深刻,多次通電嘉獎。 再看此刻的白崇禧,他在干啥?正聯手李宗仁攻伐廣西呢。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白崇禧才嶄露名將風采,被廣泛關注——卻還是沒法跟薛岳相提并論。 瞅瞅薛岳這資歷,明顯比白崇禧深,顯然不是資歷了,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其實,就在于薛岳出現了兩次失誤,使其不僅被白崇禧反超,還被壓制了一輩子…… 其二、錯選了老大 薛岳跟白崇禧一樣,始終無法擺脫“派系”。白崇禧之所以越來越牛,除了真有本事外,另一個關鍵原因是有一位“好大哥”,此人正是李宗仁。也就是說,是李宗仁替白崇禧撐起了臺子,否則白崇禧早就被蔣介石拿捏得散架了。 這可不是小編胡扯,已經是公認的了。比如解放戰爭后期,李宗仁千叮嚀萬囑咐,別跟著蔣介石去臺灣,否則死無葬身之地。可惜李宗仁一離開,白崇禧就被蔣介石給出的各種好處引誘去了,結果最終導致白崇禧死因成謎。 薛岳也是這種模式,幾乎跟白崇禧一樣。所謂論打仗,我老虎仔就沒怕過誰,但玩腦子啥的那就發懵了,必須要有“大哥”給撐著。只不過薛岳不如白崇禧那么幸運,因為他所屬的粵系老大太多了,如張發奎、李濟深等。 其實,這跟中山先生有關,畢竟中山先生最初時(未建黃埔軍校之前),主要依仗的就是粵系,從而導致了粵系名將非常多——那么薛岳跟了誰?選擇了張發奎! 1927年時,張發奎決定從李濟深手里奪走大權,史稱張黃事變。于是,薛岳就跟了張發奎,成為其手下頭號戰將。奈何張發奎終究不是李宗仁,最終敗了。導致薛岳在1928年時,便帶著殘兵敗將,北上投靠了蔣介石。 即,粵系事實上被蔣介石給吞并了,雖“消化”得不怎么好,比如解放戰爭后期,薛岳、余漢謀等還想獨立出去,但總體來言,蔣介石對粵系是起碼可控的。可桂系卻是硬茬,幾次崩了蔣介石的牙。 所謂,既然誰也奈何不了誰,那就合作。于是蔣介石為了分化桂系,便讓白崇禧入中樞,李宗仁外放。至于薛岳,由于是蔣介石手下戰將地位,自然就無法跟入了中樞的白崇禧相提并論了,導致了薛岳幾乎成了白崇禧手下。 比如長沙會戰時,薛岳就是硬頂上司白崇禧,提出必須要打,不玩“空間、時間”那一套。白崇禧也怒了,你薛伯陵敢抗命不成?就算你是“老虎仔”,也必須給在白某人面前給我趴著。 這事直接導致了薛岳動用夫人外交,連線了宋美齡——薛岳夫人方少文,跟宋美齡是好姐妹。于是宋美齡“后宮干政”,再加上陳誠力挺薛岳,最終蔣介石出面力挺薛岳才算完事。 但無論怎樣,顯然在抗戰期間,白崇禧就已經完全壓住薛岳一頭了。究其原因,就在于薛岳的這次失誤,或說張發奎在能力上,就沒法跟李宗仁比,自然就導致手下人,地位啥的不可同日而語了。 其三、錯選了道路 薛岳和白崇禧都曾是反蔣骨干。不同點僅在于,白崇禧幾乎是反了一輩子,薛岳則反了一陣子就投降。 這就造成了薛岳的一個尷尬,據其的侄子薛維忠,回憶薛岳時就曾說過:他(薛岳)對蔣介石并不服氣,蔣介石對他也不完全信任。為何如此? 問題就出在1927年,蔣介石的獠牙在一年露了出來。當時薛岳就對蔣介石很反感,得知自己要被調走后,薛岳找到上海的中共負責人建議,“把蔣介石作為反革命,抓起來”。 即,薛岳若那時跟蔣介石徹底決裂,必會是另一番模樣。奈何最終薛岳也就反了這么一陣子,隨后就被蔣介石給收服了,以至于成了圍剿蘇區的主將,并等于變相走了一遭“二萬五千里”。 這一次失誤最要命,須知蔣介石一貫是黃埔生、江浙老鄉為先,薛岳就算開竅了,大走夫人外交,也很難取得蔣介石的完全信任,就更不要說還曾反蔣了。 由此在蔣介石集團,便形成了一個很獨特的現象:白崇禧入中樞統籌全盤,薛伯陵率軍士血戰前線——兩個被蔣介石忌憚的名將,貌似被重用,實則形成了互相牽制、彼此制衡的局面。 所以薛岳為啥比不過白崇禧?這兩次失誤是主因,導致他為此惱恨了一生,晚年時一面看不上白崇禧,一面埋汰蔣介石:和蔣介石“沒得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