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絕對蕩氣回腸的九篇古文

     dxdr大寫的人 2024-05-25 發布于陜西

     

    dxdr大寫的人

      迄今為止,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在漫長的歷史中,先賢們用漢字組成美妙的文章,至今讀來,依然唇角含香,韻味無窮。      

           一、《滕王閣序》  作者:唐.代王勃

            二、《蘭亭集序》晉·王羲之

            三、《桃花源記》晉·陶淵明

            四、《歸去來兮辭》(并序) 晉·陶淵明

            五、赤壁賦[ 宋 ]蘇軾

            六、后赤壁賦 [ 宋 ] 蘇軾

            七、岳陽樓記 [ 宋 ] 范仲淹

            八、阿房宮賦  唐  杜牧 

            九、《大唐三藏圣教序》

      

             迄今為止,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在漫長的歷史中,先賢們用漢字組成美妙的文章,至今讀來,依然唇角含香,韻味無窮。

    一、《滕王閣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zhěn),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fān)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huáng)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qǐ )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lǎo)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yan cān fēi)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
    下臨無地。鶴汀tīng鳧(fú )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yū)其駭矚。閭(lǘ)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 霄雨霽,彩徹區明,(虹銷雨霽,彩徹云衢 qú)。漁舟唱晚,響窮彭蠡(l ǐ)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yè)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hūn)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hé zhé)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guàn);有懷投筆,慕宗愨(確què)之長風。舍簪笏(hù)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tāo)陪鯉對;今茲捧袂(妹mèi),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zǐ) 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序》773字、21個成語、10個名句、26個典故 《心經》共260個字。

    《滕》21個成語:
        1、【物華天寶】華:精華。寶:寶貝。原指萬物的光華,天上的寶,氣。形容各種珍貴的物品。
        2、【人杰地靈】人杰:杰出的人。靈:特別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過的地方,便成為名勝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靈秀之地。
        3、【勝友如云】勝:指才智出眾。才智出眾的朋友們云集一處。
        4、【高朋滿座】高:高貴,高尚。座:座位。滿座盡是高貴的賓朋。
        5、【騰蛟起鳳】騰:騰越。起:起舞。象蛟龍騰越,鳳凰起舞。比喻文辭奇巧優美,才華橫溢。
        6、【鐘鳴鼎食】鐘: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飯時,排列好幾個鼎盛食物。吃飯時,奏樂列鼎。形容貴族和富貴人家豪華奢侈的生活。最早見于《史記》。
        7、【云銷雨霽】云消雨散。指滿天的云雨頓時消散,形容已經逝去的一切都不會再回來了。
        8、【響遏行云】遏:阻止。聲音高入云霄,把浮動著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聲嘹亮有力,悅耳動聽。最早見于《列子·湯問》。
        9、【天高地迥】迥:遙遠。形容天地之間廣闊無邊。
        10、【興盡悲來】高興的勁兒過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來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種蕨類植物,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從來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12、【馮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處是《史記·馮唐列傳》。
        13、【老當益壯】當:應當。益:更加。原指年紀老而志氣應當更壯。出處是《后漢書·馬援傳》。
        14、【窮且益堅】也作“窮當益堅”。窮:不得志。益:更加。處境困難而意志應當更加堅定。
        15、【涸轍之鮒】涸:水干,枯竭。轍:車轍。鮒:鯽魚。干枯的車轍里的鯽魚。比喻處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處是《莊子·外物》。
        16、【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時,余光落在桑樹和榆樹之間;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則有所得。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補償。出處是《后漢書·馮異傳》。
        17、【一介書生】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自稱。或對一般讀書人的雅稱。
        18、【投筆從戎】投:扔掉,放棄。筆:筆桿子,指文墨生涯。從戎:參軍。指棄文就武,放棄文墨生涯去參加軍隊。出處是《后漢書·班超傳》。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兩種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樂曲的高雅精妙。出處是《列子·湯問》。
        20、【盛筵難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難以再得。
        21、【陸海潘江】陸、潘:晉朝的文學家陸機、潘岳。本是稱頌陸機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稱頌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滕》10個名句:
        1、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2、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3、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4、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5、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6、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7、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8、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9、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10、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
        《滕》26個典故: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晉書·張華傳》記載:牛、斗二星之間常現紫氣,張華請南昌人雷煥來看,雷煥說那是寶劍的光芒上通于天。后來果然在南昌的豐城地下掘出了雙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寶劍出土后,星間紫氣也消失了。文章借此來夸贊洪州地方很靈異。(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2、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后漢書·徐稚傳》記載:徐稚是洪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文章借此夸贊洪州人物俊美。(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3、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中華古今注》說,吳大帝孫權有寶劍六,其二名紫電。據《西京雜記》卷一云,漢高祖斬白蛇劍,每十二年一加磨,鋒刃常瑩若霜雪。文章借此夸贊王將軍。(出自神話傳說的典故)
        4、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西京雜記》卷二說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又說楊雄作《太玄》,夢見自己吐出鳳凰,飛集書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學士文章之美。(出自神話傳說的典故)
        5、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相傳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歸。文章借此說明水邊斷斷續續地傳來一陣陣驚寒的雁聲。(出自神話傳說的典故)
        6、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彭澤,指陶淵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這兩句意思是說,滕王閣的宴集,勝過隱士的獨樂。《水經注》記載:“睢水又東南流,歷于竹圃。水次綠竹蔭渚,青青實望,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7、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曹植《公宴詩》有詩句:“秋蘭披長坂,朱華冒綠池。”鐘嶸《詩品》記載:“宋臨川太守謝靈運,其源出于陳思(曹植)。”這里是借曹植來比擬與會的文士將對后代文壇產生影響。(出自文人詞句的典故)

    8、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日下,指京都,云間,指江蘇松江。《世說新語·排調》:“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張華)坐。張令其語。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云間陸士龍。’荀答口:'日下荀鳴鶴。’”文章借此表現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見的心志。
        9、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神異經》:“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員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極言其高。“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托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文的感慨。
        10、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史記·賈誼傳》記載,漢文帝時,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長安,召見于宣室。作者借此表達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11、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史記》記載,漢武帝時選求賢良,有人舉薦馮唐,可是他已九十多歲了,不能做官了。又載,李廣是漢武帝時的名將,多年抗擊匈奴,軍功很大,卻終身沒有封侯。文章借此表達年時易往,功業難就。(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12、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史記·賈誼傳》記載,賈誼曾任太中大夫,對當時國家大事多所建議,一時深受器重,后受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13、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后漢書·梁鴻傳》記載,梁鴻,東漢人,因作詩諷刺君王,得罪了漢章帝,被迫逃到齊魯一帶躲避。文章借此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14、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古代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莊子·外物》記載的處在涸轍里的鮒魚求救的故事。文章借此表達作者不甘沉淪的思想。(出自神話傳說的典故)
        15、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文章借此表達作者不甘沉淪的思想。 (出自文人詞句的典故)
        16、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后漢書·孟嘗傳》記載,東漢人孟嘗,為官清正廉潔,但不被重用,后來歸田。作者借此來反襯自己不甘沉淪的思想。(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17、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獨自駕車出行,在無路可走時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來反襯自己不甘沉淪的思想。(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18、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漢書·終軍傳》記載,漢武帝想讓南越王歸順,派終軍前往勸說,終軍請求給他長纓,必縛住南越王,帶回到皇宮門前。作者借此表達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19、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宋書·宗愨傳》記載,南朝宋人宗愨,少年時很有抱負,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作者借此表達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20、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晉書·謝玄傳》記載,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么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后半句出自《烈女傳·母儀傳》記載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作者借此表達有幸在宴會上結識了各位名士。 (
        21、他日趨庭,叨陪鯉對:《論語·季氏》記載:“(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作者借此說明自己將往海南接受父教。(出自文人詞句的典故)
        22、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傳說鯉魚跳過龍門,就可以變為飛龍。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謁見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價。
        23、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史記·司馬相如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又云:“相如即奏《大人賦》,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這兩句是說,未遇推薦之人,只能賦凌云之賦而自惜。 (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24、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列子·湯問》記載的高山流水的故事。這句的意思是說既遇知音,就在宴會上賦詩作文,不覺得慚愧。(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25、 蘭亭已矣,梓澤丘墟:《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的蘭亭集會的情況。《晉書·石崇傳》記載:“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這句是說,名勝之地,終難免于荒蕪。(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26、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鐘嶸《詩品》說:“余嘗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這句是說,請各位竭盡文才,寫出像潘岳、陸機那樣的好作品。

           二、《蘭亭集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背景】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綽、謝安和釋支遁等四十一人,為禊事活動,在蘭亭宴集。與會的人士都有詩作,事后把這些詩篇匯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言。序,文體名,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字,相當于引言。
           【評價】《蘭亭集序》其文情致高曠,筆情絕俗,讀來,如親臨盛會。
           【名家點評】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此文一意反復生死之事甚疾,現前好景可念,更不許順口說有妙理妙語,真古今第一情種也。
           【感悟】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只能享受一個季節的熱烈的或者溫柔的生命。在這條單程路上,不論你怎樣轉變抹用,都不會走回頭,你一旦明白和接受這一點,人生就簡單得多了。

           三、《桃花源記》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歸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背景】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了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評價】陶淵明給中國人造了一個精神永鄉,在這里,生活安寧平和,沒有爭斗,沒有煩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安寧祥和的生活場景歷歷在目,讓人神往。“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是浪漫的生活入口。
           【感悟】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一處桃花源,不足為外人道,卻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愿我們都能靜守心中的一片美好,怡然自得,無憂無慮。
           、《歸去來兮辭》(并序) 晉·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
           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背景】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記載,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評價】這是陶淵明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文章感情真摯,語言樸素,音節諧美,有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陶淵明直抒胸臆,不假涂飾,而自然純真可親。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作者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歐陽修: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感悟】這世間所有的錯過,都無需重逢。看看鏡子中的自己,請記住:此刻的你,永遠是余生中最年輕的你,也是最美好的你!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專心做好手里的事,其他的交給時間,心境不受其擾,才能既活得自在,又能有一番成就。

    六、赤壁賦[ 宋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水汽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浩瀚無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打著節拍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賢明的君主啊,卻在天的另一方。”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余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上面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飲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釋:

    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叢刊》本),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在此之前蘇軾因烏臺詩案(元豐二年)被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因后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后赤壁賦》。赤壁:實為黃州赤鼻磯,并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舊址,當地人因音近亦稱之為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歲在壬戌。

    既望:既,過了;望,農歷十五日。“既望”指農歷十六日。

    徐:舒緩地。

    興:起,作。

    屬:通“囑(zhǔ ),致意,此處引申為“勸請”的意思。

    少焉:一會兒。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橫江:籠罩江面。橫,橫貫。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

    縱:任憑。一葦:像一片葦葉那么小的船,比喻極小的船。

    《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

    如:往,去。凌:越過。  

    萬頃:形容江面極為寬闊。茫然,曠遠的樣子。

    馮虛御風:(像長出羽翼一樣)駕風凌空飛行。馮:同"憑",乘。虛:太空。御:駕御(馭)。

    遺世獨立:遺棄塵世,獨自存在。

    扣舷:敲打著船邊,指打節拍,舷,船的兩邊。

    擊空明兮溯流光:船槳拍打著月光浮動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動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我的心思飄得很遠很遠。渺渺,悠遠的樣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懷,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為蘇軾借鑒的屈原的文體。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詩文多以指自己所懷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著節拍應和。倚:隨,循 和:應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傾訴。怨:哀怨。慕:眷戀。

    余音:尾聲。裊裊: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縷:細絲。

    舞幽壑之潛蛟:幽壑:這里指深淵。此句意謂:使深谷的蛟龍感動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 離)婦: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嫠:孤居的婦女,在這里指寡婦。

    愀(qiǎo 巧)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著 危坐:端坐。

    何為其然也:曲調為什么會這么悲涼呢?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繆:通"繚"盤繞。

    郁乎蒼蒼:樹木茂密,一片蒼綠繁茂的樣子。郁:茂盛的樣子。

    舳艫(zhú lú 逐盧):戰船前后相接。這里指戰船。

    釃(shī)酒:斟酒。

    橫槊(shuò ):橫執長矛。

    侶魚蝦而友麋鹿: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友。侶 :以...為伴侶,這里是名詞的意動用法。麋(mí):鹿的一種。

    扁(piān )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種昆蟲,夏秋之交生于水邊,生命短暫,僅數小時。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渺滄海之一粟:渺:小。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

    須臾(yú):片刻,時間極短。

    長終:至于永遠。

    驟:一下子。

    遺響:余音,指簫聲。悲風:秋風。

    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虛者如彼:指月亮的圓缺。

    卒:最終。消長:增減。長:增長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語氣副詞。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造物者:天地自然。無盡藏(cáng):佛家語。指無窮無盡的寶藏。

    共食:共享。蘇軾手中《赤壁賦》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適”,義同

    更酌:再次飲酒。

    肴核既盡:葷菜和果品。既:已經。

    狼籍:又寫作“狼藉”,凌亂的樣子。

    枕藉:相互枕著墊著。

    既白:已經顯出白色(指天明了)。

    六、后赤壁賦 [ 宋 ] 蘇軾

    原文 譯文對照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讒①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譯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歌,相互酬答。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大風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從我這里經過的人,不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注釋:

    1.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3.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為調整音節,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

    4.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后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5.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過了一會兒。

    7.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在屬上海)的名產,體扁,嘴大,鱗細,味鮮美,松小所產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10.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謀諸婦:謀之于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須”通“需”。

    14.復游于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游。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16.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了。這話是聯系前次赤壁之游說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幾何”,也就是“曾幾何時”。

    17.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18.履巉(chán)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20.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虬,龍的一種。登虬龍是說游于樹林之間。

    22.棲鶻(hú):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意為隼,鷹的一種。

    23.俯馮(píng)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夷,水神。幽,深。“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24.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里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25.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游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里說,及至自己發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26.悄然:靜默的樣子。

    27.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縱,遣。這里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31.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33.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34.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縞,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35.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36.掠:擦過。

    37.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于室內,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38.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40.俛:同“俯”,低頭。

    41.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42.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于《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43.過我:從我這里經過。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里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45.顧:回頭看。

    46.寤:覺,醒。

    阿房宮賦  唐  杜牧

    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譯文:

    六國滅亡,四海統一;蜀地的山變得光禿禿了,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里地,宮殿高聳,遮天蔽日。它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了宮墻。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長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撅起。各自依著地形,四方向核心輻輳,又互相爭雄斗勢。樓閣盤結交錯,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長橋橫臥水波上,天空沒有起云,何處飛來了蒼龍?復道飛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剛晴,怎么出現了彩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歌臺上由于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雨凄涼。一天之中,一宮之內,氣候卻不相同。

    六國的妃嬪侍妾、王子皇孫,離開自己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他們早晚唱歌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那是宮妃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云朵紛紛擾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發髻;渭水漲起一層脂膏,那是她們潑掉的脂粉水;煙靄斜斜上升,云霧橫繞空際,那是宮女們燃起了椒蘭在熏香;雷霆突然震響,這是宮車駛過去了;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她們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加。宮妃們久久地站著,遠遠地探視,盼望著皇帝來臨。有的宮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沒能見到皇帝。

    燕趙、韓魏國家收藏的金玉珍寶,齊國楚國挑選的珍寶,是諸侯世世代代,從他們的子民那里掠奪來的,堆疊得像山一樣。一旦國破家亡,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來。寶鼎被當作鐵鍋,美玉被當作頑石,黃金被當作土塊,珍珠被當作沙礫,丟棄得到處都是,秦人看見這些,也并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意愿,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為什么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致使承擔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嘴上不敢說,心里卻敢憤怒。可是失盡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果戍邊的陳勝、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

    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消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嘆呀!假使六國各自愛護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來抵抗秦國。假使秦王朝又愛護六國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人來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們哀傷;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鑒戒吸取教訓,也只會使更后的人又來哀悼這后人啊。

    注釋:

    六王畢:六國滅亡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國王,即指六國。畢 ,完結,指為秦國所滅。

    一:統一。

    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禿了,阿房宮出現了。兀,山高而上平。這里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凈盡。出,出現,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覆壓三百余里:(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里地。這是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占地極廣。覆壓,覆蓋(覆壓:應當是指“層層疊疊”)。

    隔離天日:遮蔽了天日。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古咸陽在驪山西北)。走,趨向。

    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緩流的樣子。

    廊腰縵回:走廊長而曲折。廊腰,連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這樣說。縵,縈繞。回,曲折。

    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猶如牙齒。

    各抱地勢:各隨地形。這是寫樓閣各隨地勢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狀態。

    鉤心斗角: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鉤心,指各種建筑物都向中心區攢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對峙。如今指各自用盡心機互相排擠。

    盤盤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渦:盤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渦。焉,相當于“凜然”“欣然”的“然”,意為...的樣子。樓閣依山而筑,所以說像蜂房,像水渦。盤盤,盤旋的樣子。囷囷,屈曲的樣子,曲折回旋的樣子。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聳立的樣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與此相同。落,相當于“座”或者“所”。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長橋臥在水上,沒有云怎么(出現了)龍?《易經》有“云從龍”的話,所以人們認為有龍就應該有云。這是用故作疑問的話,形容長橋似龍。

    復道:在樓閣之間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復道。霽:雨后天晴

    冥迷:分辨不清。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意思是說,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融融,和樂。

    舞殿冷袖,風雨凄凄:意思是說,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凄冷。

    妃嬪媵嬙(feīpín yìng qiáng):統指六國王侯的宮妃。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為嬪、嬙。下文的“王子皇孫”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

    辭樓下殿,輦(niǎn)來于秦: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光如)明星閃亮,是(宮人)打開梳妝的鏡子。熒熒,明亮的樣子。下文緊連的四句,句式相同。

    漲膩:漲起了(一層)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臉的“脂水”)。

    椒蘭:兩種香料植物,焚燒以熏衣物。

    轆轆遠聽:車聲越聽越遠。轆轆,車行的聲音。

    杳:遙遠得蹤跡全無。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態,指姿態的美好。妍,美麗。

    縵立:久立。縵,通“慢”

    幸: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

    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這里說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數,形容阿房宮很大,有36年都沒有見到皇帝的宮女。

    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下文的“經營”也指金玉珍寶等物。“精英”,形容詞作名詞,精品,也有金玉珍寶等物的意思。

    剽(piāo)掠其人:從人民那里搶來。剽 ,搶劫,掠奪。人,

    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國各愛其人”“秦復愛六國之人”的“人”,與此相同。

    倚疊:積累。

    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鐺,平底的淺鍋。

    邐迤(lǐ yǐ):連續不斷。這里有“連接著”、“到處都是”的意思。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奈何:怎么,為什么。

    錙銖(zīzhū):古代重量名,一錙等于六銖,一銖約等于后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負棟之柱:承擔棟梁的柱子。

    磷磷:水中石頭突立的樣子。這里形容突出的釘頭。

    庾(yǔ):露天的谷倉。

    九土:九州。

    獨夫:失去人心而極端孤立的統治者。這里指秦始皇。

    固:頑固。

    戍卒叫:指陳勝、吳廣起義。

    函谷舉:劉邦于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推翻秦朝統治,并派兵守函谷關。舉,被攻占。

    楚人一炬:指項羽(楚將項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陽,并焚燒秦的宮殿,大火三月不滅。

    使:假使。

    遞:傳遞,這里指王位順著次序傳下去。

    萬世:《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下詔曰:“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然而秦朝僅傳二世便亡。

    族:使……滅族。

    不暇:來不及。

    哀:哀嘆。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

    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y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通假字
      1.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托付)

      2.百廢具興(通“俱”,全,皆)

    注釋
      (1)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謚(shì)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現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2)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慶歷,宋仁宗趙禎年號(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時六年”,指慶歷六年(1046),點名作文的時間。

      (3)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職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陽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越,經過。

      (5)政通人和:政事通順,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順利;和,和樂。這是贊美滕子京的話。

      (6)百廢具興:各種該辦而未辦的事都興辦起來了。廢,該辦而未辦的事。具,通“俱”,全、皆。興,興辦。 

      (7)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于是;就。增,擴大。舊制:原有的建筑規模。

      (8)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托。作文,創作文章。以,用來

      (9)予觀夫巴陵勝狀:夫,指示代詞,相當于“那”。勝狀,勝景,美好景色。

      (10)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銜,銜接。吞,吞納。浩浩湯湯(shāng):水勢浩大的樣子。 (11)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涯,邊。際涯:邊際。(際、涯的區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12)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或早或晚陰晴多變化,一天里氣象變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暉:日光。陰,陰暗。氣象,景象。萬千,千變萬化。

      (1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這。則,就。大觀,雄偉壯麗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的。

      (15)然則北通巫峽:然則:(既然)這樣那么,那么。北:名詞用作狀語,向北。

      (16)南極瀟湘:南面直達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到……盡頭。 

      (17)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遷客,被貶謫流遷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人也稱詩人為騷人。會,聚會。于,在。此,這里。

      (18)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觀賞自然景物的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會有所不同呢?覽,看,觀賞。得無……乎,莫非……吧,大概……吧。異:不同。

      (19)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話的開頭引起另一層論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如”淫(yín)雨,連綿不斷的雨。霏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樣子。淫,過多。

      (20)開:放晴。

      (21)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陰,陰冷。號,呼嘯;濁,渾濁。排空,沖向天空。

      (22)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光輝,光芒。

      (23)山岳潛形:山岳隱沒了形體。岳,高大的山。潛,潛藏。形,形跡。

      (24)檣(qiáng)傾楫摧: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桿。楫,槳。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26)斯:這,在這里指岳陽樓。

      (27)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則,就。有,產生……(的情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離開京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國,京都。去國,離開京都,也即離開朝廷。畏,害怕,懼怕。憂,擔憂。讒,讒言。譏,譏諷。

      (28)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蕭然,蕭條的樣子。感,感慨。極,到極點。而,表示順接。

      (29)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氣候暖和,陽光明媚。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0)波瀾不驚:波瀾平靜。驚,起伏。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萬頃,極言其廣。

      (3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游: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潛行。

      (33)岸芷汀蘭:岸上的香草與小洲上的蘭花(此句為互文)。芷:香草的一種。汀:水邊平地。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而或,有時。長:大片。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照耀千里。

      (37)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靜影沉璧: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壁。璧,圓形的玉。

      (39)漁歌互答:漁人唱著歌互相應答。答,應和。

      (40)何極:哪里有盡頭。極:盡頭。

      (41)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42)寵辱偕忘:榮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寵,榮耀。

      (43)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拿。臨,面對。

      (44)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45)嗟夫:唉。嗟夫為兩個詞,皆為語氣詞。

      (46)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7)或異二者之為:或許和以上兩種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于“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異,不同于。為,心理活動。二者,這里指前兩段的“悲”與“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4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意為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50)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憂,意思是遠離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51)是:這樣。進: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2)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他們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一定。

      (53)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微,沒有。斯人,這樣的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譯文
      慶歷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很多長年荒廢的事業又重新興

    辦起來了。還重新修建了岳陽樓,擴大它舊有的規模,還在上面刻上唐代賢人和當代人的詩賦,(滕子京)并囑咐(我)寫一篇文章用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麗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連接著遠處的群山,吞吐長江的江水,水波浩蕩,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時陰時晴,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對它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然而,因為這里往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水,被降職遠調的官吏和南來北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陰雨連綿繁密,有時連著整個月沒有晴天,寒風怒吼,濁浪沖天,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此時)登上岳陽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批評指責的感覺,滿眼是蕭條的景象,感慨悲傷到極點啊。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風平浪靜,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草木茂盛。而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閃耀著金光;無風時靜靜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此時)登上岳陽樓,就會有心胸開闊,精神愉悅,忘卻榮辱得失,舉起酒杯面對和風,喜氣洋洋的感覺!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作官的人為君王擔憂。這樣在朝為官也擔憂,在野為民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于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成語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曠神怡”: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曠:開闊;怡:愉快。

      “氣象萬千”: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順暢,人民團結;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百廢具興”:許多被廢置的事業又都興辦起來。現在規范詞形寫作“百廢俱興”。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薄暮冥冥”:傍晚時天氣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細雨連綿不絕的樣子。

      “春和景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

      “波瀾不驚”:是岳陽樓月夜里風平浪靜時的景色. 現在一般的說法是"無論遇到什么事都不會自亂陣腳,不驚不詫。

      “一碧萬頃”:一片碧綠,廣闊無際。頃,極言其廣。

      “岸芷汀蘭”: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

      “寵辱偕忘”:受寵或受辱都毫不計較。常指一種通達的超絕塵世的態度。

    字詞講解
    一詞多義
      夫:

      1)予觀夫巴陵勝狀 那

      2)夫環而攻之 發語詞,不譯

      3)未幾,夫鼾聲起 丈夫

      觀:

      1)予觀夫巴陵勝狀 看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雄偉景象

      極:

      1)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盡

      2)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窮盡

      3)感極而悲者矣 十分

      去:

      1)去國懷鄉 離開

      2)西蜀之去南海 距離

      3)委而去之 逃離,逃亡

      或:

      1.而或長煙一空 有時

      2。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 

      空:

      1。濁浪排空 天空

      2. 長煙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順利

      2 ,北通巫峽 通向

    詞類活用
      1.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作郡的長官)

      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說別人壞話)

      6.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7.錦鱗游泳(用錦鱗代指魚群)

    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古義:事態; 今義:天氣變化)

      2.微斯人( 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小)

      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古:景象;今:看)

      4.橫無際涯(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5.濁浪排空(古:沖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觀夫巴陵勝狀(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備矣(古:詳盡 今:準備)

      8.增其舊制(古:規模 今:制度)

    中心思想
      通過遷客騷人登樓時或喜或悲的覽物之情的分析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并以此勉勵友人,警策自己。

    主題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一提起岳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贊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注給了范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 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后世影響
      影響力洞穿史冊,成為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為后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語”云:“善為治者,貴運軼民之隱,達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閡。”“上下之交”而不“隔閡”,其核心就是個“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關鍵所在。

    文章理解
      1.本文的立意和構思有什么特點?

       據史料記載,滕子京函請范仲淹作記,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并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但《岳陽樓記》卻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閑筆漫敘,實際上卻大有深意。滕子京與范仲淹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進士,兩人交誼頗厚。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他到岳州后,“憤郁頗見辭色”,別人慶賀岳陽樓將落成,他卻回答說:“落甚成?只待憑欄大慟數場。”可見他的情緒極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委婉地規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敘議結合的風格。

      2.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幼年喪父,生活貧苦,卻刻苦讀書,少有大志。據《宋史》記載,他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歐陽修給他寫的墓碑文也說:“公少有大節,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語,而藉《岳陽樓記》一文廣為人知。“先憂后樂”的思想,究其淵源,即是儒家的仁愛思想。孟子就曾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思想進一步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逆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從政生涯,始終踐行了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歲的范仲淹還在沒有資格進諫的小小秘書閣校理任上,就上書諫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為章獻太后朝拜上壽;第二年又直接上書請章獻太后還政退位──那時章獻太后正垂簾聽政,權傾朝野,滿朝文武,“無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貶離京,三年后才回來。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進《百官圖》,指斥宰相呂夷簡結黨營私,任用讒佞,反被誣為“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又遭貶斥,連為他鳴不平的歐陽修等人也被貶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幾十年,數遭貶黜,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祿,在家鄉買“義田”千畝,救濟貧窮的族人,而自己卻貧苦一生,以至于死時“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為民請命,憂民之憂,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

      3.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全篇僅368字,卻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內容和寫法。如以“前人之述備矣”一語帶過無數敘述,以“然則”一語引出“覽物之情”,以“或異二者之為”展開議論話題,等等,千回百轉,層層推進,敘事言情都入化境。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駢散結合的?

       這篇記文以單行散句為主,間以駢偶短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練。散句駢句的運用,依文章內容而變化。如開頭結尾的敘述文字用散句,莊嚴而質樸;中間寫景狀物的語句多用駢句,辭彩華美,音韻和諧;議論抒情語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揚頓挫,富于變化。這樣,駢散交替,敘議結合,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5. 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并不存在,那作者為何要議論這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結合作者當時被流放的背景,顯然“古仁人”在某種情況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應合了“古仁人”擁有的堅定意志和不為外界所動搖的品格。也表明這一類人的境界是不為自己進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議論這個人物。

      6.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7.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8.“沙鷗翔集,錦鱗游泳”一句的修辭是:對偶、借代

      9.總寫: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10.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shāng)湯,橫無際涯是空間描寫

      1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的作用:承上啟下

    文章分段段意
      第一段:①交代寫作背景;②敘述了重修岳陽樓的作記緣由

      第二段: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第三段:覽物而悲者

      第四段:覽物而喜者

      第五段:點明文章主旨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與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千古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大唐三藏圣教序》

    一部分:唐太宗847字

    二部分:太子李治649字

    三部分:心經280字

    四部分:片尾字幕100字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門懷仁集。

          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蓋聞二儀有像。顯復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而微。雖愚不或。形譖莫覩。在智者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于宇宙。細之則攝于毫厘。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則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抆其旨趣。能無疑或者焉。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城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民仰德而知虛。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廣被。拯含類于三途。遺訓遐宣。導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耶正于焉。分就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諧時而隆替。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是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抒理廣彼前聞。截偽存真。開茲后學。是以翹心凈土。法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證。積雪晨飛。途聞失地。鶩砂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云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弘達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菀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一乘五津之道。馳驟于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于口海。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引慈云于西極。注法雨于東垂。圣教缺而復合。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爰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今墜之端。惟人所托。壁未桂生高嶺。云露方得泫其花。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污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田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凈。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翼茲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朕才謝珪璋。言慚博達。至于內典。尤所未閑。昨制序文。涂為鄙拙。唯恐穢翰墨于金簡。標瓦礫于森林。忽得來書。謬承褒贊。循躬省慮。彌蓋厚顏。善不足稱,空勞致謝。皇帝在春宮述三藏。圣記。

          夫顯揚正教,非智無以廣其文。崇闡微言。非賢莫能定其旨。蓋真如圣教者。諸法之玄宗。眾經之輒(足屬)也。綜括宏遠。奧旨遐深。極空有之精微。體生減之機要。詞茂道曠。尋之者不究其源。文顯義幽。履之者莫測其際。故知圣慈所被。業無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緣無惡而不翦。開法綱之綱紀。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啟三藏之秘扃是以。名無翼而長飛。道無根而永固。道名流慶。歷遂古而鎮常。赴感應身。經塵劫而不朽。晨鐘夕梵。交二音于鷲峰。慧日法流。轉雙輪于鹿菀。排空寶蓋。接翔云而共飛。莊野春林。與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資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斂衽而朝萬國。恩加朽骨。石室歸貝葉之文。澤其昆蟲。金匱流梵說之偈。遂使阿(禾辱)達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華之翠嶺。竊以性德凝寂。麋歸心而不通。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豈謂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澤。于是百川異流。同會于海。萬區分義。總成乎實。豈與湯武校其優劣。堯舜比其圣德者哉。玄奘法師者。夙懷聰令。立志夷簡。神清齠齔之年。體拔浮華之世。凝情定室。匿跡幽巖。棲息三禪。巡游十地,超六塵之境。獨步迦維。會一乘之旨。隨機化物。以中華之無質。尋印度之真文。遠涉恒河。終期滿字。頻登雪嶺。更獲半珠。問道法還。十有七載。備通釋典。利物為心。以貞觀十九年九月六日奉。

          敕于弘福寺。翻譯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塵勞而不竭。傳智燈之長焰。皎幽闇而恒明。自非久值勝緣。何以顯揚斯旨。所謂法相常住。齊三光之明。

          我皇福臻。同二儀之固。伏見御制。眾經論序。照古騰今。理含金石之聲。文抱風云之潤。治輒以輕塵足岳。墜露添流。略舉大綱。以為斯記。

          治素無才學。性不聰敏。內典諸文。殊未觀覽。所作論序。鄙拙尤繁。忽見來書。褒揚贊述。撫躬自省。慚悚交并。勞師等遠臻。深以為愧。

          貞觀廿二年八月三日內府。

          

          太子太傅尚書左仆射燕國公于志寧

          中書令南陽縣開國男來濟

          禮部尚書高陽縣開國男許敬宗

          守黃門侍郎兼左庶子薛元超

          守中書侍郎兼右庶子李義府等奉

          敕潤色

          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侶建立

          文林郎諸葛神力勒石

          武騎尉朱靜藏鐫字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少妇高潮浪潮AV久久| 嫩草院一区二区乱码|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亚洲AV电影院之毛片|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香蕉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蜜TV| 国99久9在线 | 免费| 国产色视频网站免费|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导航| 精品乱码无人区一区二区| 日韩av综合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V电影网| 国产福利深夜在线观看| 性无码专区无码|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人妻在卧室被老板疯狂进入| 国产在线不卡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国产农村妇女高潮大叫|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宝贝扒开下面自慰给我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免费第一福利| 亚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APP| 日韩中文字幕人妻精品|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精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国产美女MM131爽爽爽|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精品|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 国产 欧美 专区| 韩国无码AV片午夜福利|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