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句麗王朝,相信很多人會記得隋唐時期,隋唐帝國對高句麗王朝的討伐,甚至隋煬帝的帝國很大程度都是因為對高句麗的盲目征伐而導致后方崩潰,最終導致隋朝滅亡的。唐朝在完成統(tǒng)一和解決突厥人的隱患以后,也對高句麗發(fā)動討伐,直到唐高宗時代,唐軍才滅亡高句麗。 一般認為,西漢后期,高句麗就正式建國了。從漢朝-唐朝,這期間歷經(jīng)魏晉南北朝的亂世。尤其是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地區(qū)更是陷入空前戰(zhàn)亂,那么為什么這一時期,高句麗人沒有入主中原? 其實并不是高句麗人不想,因為早在五胡十六國時期,高句麗人就和中原的勢力發(fā)生過沖突,而經(jīng)過一番較量,高句麗人非但沒討到便宜,其祖墳還被中原的勢力給挖了。這一下可嚇破高句麗人的膽子。所以之后高句麗人的擴張方向主要面對韓半島,而不是面向中原。 1、慕容燕國 慕容皝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前燕王朝的開國君主。 慕容皝領導慕容鮮卑時期,中原的石氏趙國(后趙)勢力較大。尤其是石虎在位期間,中原的代國、張氏涼國(前涼)因為畏懼石氏趙國的實力,所以向石氏趙國稱臣。唯獨慕容皝壓根不服石氏趙國,還公然派人表示只臣服東晉朝廷。為此石虎一度發(fā)兵進攻慕容鮮卑,結果被慕容鮮卑擊潰。慕容皝在打敗石虎的討伐軍以后,又派人跨海抵達東晉京城,以東晉朝廷命官的身份,向東晉皇帝獻捷。 當時東晉受石氏趙國壓制,而且涼國代國又都向石虎稱臣,甚至象征正統(tǒng)天子的傳國玉璽都在石虎手里,東晉朝廷的合法性處于尷尬狀態(tài)。慕容皝的表態(tài),讓東晉朝廷士氣得到振奮。于是東晉皇帝冊封慕容皝為燕王。 所以慕容燕國的國號,就是這么來的。 法理上來說,慕容燕國在這一時期,可以視為東晉的一塊飛地。 2、燕軍挖了高句麗祖墳 慕容皝成為大晉燕王以后,更需要繼續(xù)擴充自己的實力來頂住石氏趙國的報復。當時高句麗經(jīng)常騷擾燕國邊境,從燕國掠奪人口和財富。慕容皝決心狠狠修理一下高句麗。 當時高句麗的首都叫丸都(位于吉林省集安地區(qū)境內),高句麗當時的國王高釗其實也是一個想做大業(yè)的國王。所以對于得罪慕容皝,高釗一開始沒放在心里。 慕容皝打算進攻高句麗的消息很快被高釗知道。但是高釗沒有當回事兒,甚至打算反殺一下慕容皝。 慕容皝認為,燕軍可以兵分兩路:北路軍制造聲勢,吸引高句麗主力抵御,而南路軍則利用高句麗主力被吸引到主力的空檔,對丸都進行斬首。 果然高釗被忽悠住了。高釗主力軍進攻燕國北路軍。就在高釗誤以為自己痛打燕國主力的時候,慕容皝的南路軍已經(jīng)攻入丸都,在俘虜了高句麗的王太后和王后的同時,燕軍還把丸都燒成一片廢墟。 當然,慕容皝派去的將領又讓人把高釗父親的陵墓挖開,然后把尸體挖出來帶走。 高釗收到消息以后,有心想攔截燕軍,但此時高句麗人聽說王城被毀,國王的祖墳被挖,士氣已經(jīng)低落,所以動武也未必存在勝算。更何況,燕軍手里還有人質。所以無奈之下,高釗只好派人出使燕國,向慕容皝表示稱臣。 慕容皝也知道繼續(xù)打下去,慕容燕國也未必能討到太大的好處,于是慕容皝接受了高釗的臣服,并把高釗父親的尸體還給了高句麗人。而這一戰(zhàn),也讓高句麗人感到又氣又恨。 而之后的中原雖然依舊有戰(zhàn)亂,慕容燕國也一度處于覆滅狀態(tài),但是后起的勢力又都讓高句麗人不敢去碰瓷和招惹:比如苻氏秦國(前秦)、后燕(慕容氏的第二燕國)、北魏,都是高句麗惹不起的存在。等到北魏崩盤以后,東魏、北齊、北周、隋朝,也是高句麗不敢碰瓷的。 雖然隋煬帝進攻高句麗導致隋朝崩盤,但是在隋朝的軍事壓力下,高句麗也處于崩潰邊緣。因此隋末亂世,高句麗也在療傷養(yǎng)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