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從身邊朋友的經歷中,發現了一個情況: 我們可能都遭遇過一種古老而隱秘的PUA手段,但很多人到現在都沒有發現,那就是“服從性測試”: 對方通過讓你做一件件你不喜歡的事,來測試你對TA的順從程度和情緒反應。 服從性測試,常常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場景中。 比如家庭中,孩子們通常被教育要尊重長輩,服從父母的意愿。這包括對父母的意見和決定表示服從,以及遵循家庭傳統和規矩等。 職場中,領導經常會給下屬們安排一些不合理或難以完成的任務,然后透過觀察不同下屬的態度反應和應對措施,來確定誰是更服從自己以及更好控制的人。 社會中,人們也常常受到權威人物和社會規范的強烈壓力,導致TA們會產生符合社會預期的行為方式,以獲得認可和接納。 感情中,有人會喜歡爭取關系的主導權,會刻意讓對方為自己做一件事,或養成一個對自己有利的長期習慣,如果對方不答應就采取鬧情緒、冷暴力等手段達成目標。 簡單舉個例子: 今天,壹心理就來和你好好聊聊“服從性測試”。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提升認知,識別身邊一些潛在的、帶有負面操縱的“服從性測試”手段。希望我們都能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打破內心恐懼,不再討好、敢于拒絕,保護好自己。 ![]() 服從性測試的概念,源于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在1963年做的“順從實驗”。實驗要求參與者對他人進行電擊,目的是考察在直接強迫的前提下,人們面對違背良心的不合理要求時,是否會做出服從行為。 結果表示:人們對權威的服從程度,是遠遠超過想象的。在直接強迫的前提下,人們會做出違背良心的服從行為。 一般來說,生活中的服從性測試,主要有3個目的: 1、篩選出更符合“條件”的聽話者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的。 也就是說,當事情發生之后,我們的反應大概率是可以決定事情走向的。 服從性測試正是如此,測試者根據被測試者的反應,就能篩選出更具有服從性的目標。 比如,之前在一次聚會上,我和朋友遇到了一個愛開黃腔的男生。 當時有位朋友專門從國外帶了一瓶好酒回來,于是在場的人都喝了一點。酒過三巡后,大家正在聊天,此時,“黃腔男”便笑著對我們女生說了一句: “我原以為今天肯定會有女孩不喝酒,沒想到都喝了,看來你們平時都玩得挺浪的吧?” 聽到這句話,我們都感到很不舒服,紛紛指責那個“黃腔男”,有一位女性朋友還差點上去打他,但被攔了下來。 只有一個平時比較內斂的女孩甜甜,默默低下頭,漲紅了臉,什么也沒說。 她的沉默仿佛讓那位“黃腔男”受到了莫大的鼓舞,面對我們的指責,他道貌岸然地表示: “不就開個玩笑嘛?真小氣,你們看人家甜甜都沒說什么。” 聚會結束后,“黃腔男”強行加了甜甜的微信,并在之后的日子中不斷騷擾她,對她各種告白,說想追求她。 而那位差點上去打他的女性朋友,“黃腔男”卻對她很是客氣,絲毫不敢逾矩。 后來,我才反應到原來“黃腔男”當時在聚會上開的玩笑,其實就是隱形的“服從性測試”,目的是為了尋找聽話的“獵物”。 俗話說,“看人下菜碟,柿子都挑軟的捏”。面對他人赤裸裸的惡意時,如果我們表現得過于“大度”,反而容易使對方得寸進尺,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畢竟大多數服從性測試,幾乎都是零成本的。試探他人底線時,頂多被罵幾句,事后就能翻篇,但獲益卻可能是巨大的。 2、立威與馴化,突出自己的高位權力 在某些場景下,高位者(如職場中的領導,或者關系中處于高位的伴侶、父母)可能會為了突出自己的高位權利,顯示自己的統治地位和權威性,所以對低位者進行服從性測試。 這是因為,高位者往往被社會視為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人物,TA們通過在測試中強調自己的地位,可以進一步展示自己的權威和能力,從而達到自己的“馴化”效果。 此外,高位者可能也會通過制造一些氛圍,使得被測試者感到更加緊張。被測試者會在高位者的權威影響下不自覺地向其靠攏,從而讓高位者更快達到目的。 3、操縱人心,一步步攻破底線 服從性測試,也常常出現在應酬之中。 在某些文化中,“勸酒”被視為重要的社交禮儀。被勸酒的人通常會面臨一種群體壓力,需服從大家的要求喝酒。如果被勸酒的人一直拒絕,TA們可能會被視為不合群。這種情況下,勸酒就是一種社交上的服從性測試。 當被勸酒者終于忍受不住,喝下第一杯酒。那么勸酒者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只要喝了第一杯,就一定有第二杯、第三杯...... 因為當被勸酒者喝下第一杯酒時,就表明TA已經接受了勸酒者的觀點,TA的心理底線已經被突破了。 所以說,服從性測試,更趨向于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博弈。 ![]() 前陣子,關于某食品專營連鎖品牌的新聞,沖上了熱搜。該品牌要求員工們入職之前,必須經過一周的軍訓。 軍訓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被子需要疊成豆腐塊,桌面要保持整潔,洗漱杯要擺放整齊,地面不能有頭發絲...... 可這種類型的軍訓,其實跟工作內容沒有任何關系,是完完全全的形式主義。之所以軍訓,只是為了更好地馴化員工,增強員工的服從性。 如果你表現得不夠順從,那大抵也不是TA們想要的“好員工”。而當你一旦無條件服從了這個不合理的規則,以后就可能還會有更多不合理的規定等著你。 除了職場,親密關系也是服從性測試的重災區。 比如在男生追求女生的過程中,可能會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服從性測試,順序和步驟可能是這樣的: 1、讓女生幫忙做一些小事,比如買水、系鞋帶——提出更過分的要求,比如讓女生買菜做飯、上交工資。 2、在戀愛關系還未確定的情況下,要求和女生進行親密的肢體接觸,比如摸手、親吻額頭——要求發生關系。 3、在言語上打擊和否定女生——女生失去自信,事事順從。 在男女關系中,服從性測試常常體現在對伴侶的遷就和犧牲中。在這場心理博弈里,付出感情更多的人,總是更容易妥協。 當你的底線一步步降低時,對方也正在一步步拿捏你。 戀愛中逃不過的服從性測試,結婚后,可能還會在新的家庭中繼續出現。 比如很多人結婚后,都會遇到婆家“立規矩”的場面,面對剛進門的兒媳,婆婆可能會設立重重考驗來測試兒媳。 這主要源于一部分人的家長權威和家庭秩序觀念。家中的長輩通常掌握著家庭的決策權和控制權。 這種“服從”和“聽話”的社會規訓一代代傳承,使很多女性覺得自己必須嚴格遵循傳統性別角色、社會規范和難以達到的完美女性的標準,同時感到身心疲憊,甚至自我懷疑。 所以,只有我們了解了服從性測試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含義,才能不被它束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 我們之所以會掉進“服從性測試”的陷阱里,可能也是因為我們總要求自己要做一個乖巧的孩子、體貼的伴侶、聽話的員工...... 但無論如何,遇到想傷害你的人時,一定要勇敢保護好自己。 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識別和應對生活中的那些“服從性測試”呢? 1、提高自我價值感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拒絕外界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內心的自我價值感過低。 一個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可能會發展成“討好型人格”,容易被他人的批評和影響所左右。由于缺乏自信心,自我保護的意識也往往不夠強烈,因此經常會成為他人操縱和控制的目標。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3個小方法,慢慢提高自我價值感。 (1)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學會接納當下不完美的自己。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都有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時候。 拋下成為一個完美的伴侶/父母/孩子/朋友/員工的執念吧! 當你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然對自己說“我做不到”時,內心反而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并擁有更多的能量去拒絕那些你不喜歡的人和事 (2)重視自己的內在體驗。 過去的一些經歷,或許會讓你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和被重視。 這種“自我背叛”,會降低我們的自我價值感。 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你可能一直在壓抑真實的自我感受。 當我們壓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時,我們的內在世界就會枯萎。 這種情感上的自我忽視,會讓你失去愛自己的能力,自然也讓他人無法尊重和重視你。 如今,你可以試著通過正念和冥想去感受自己的內在體驗: ①留意內在的身體感覺; (3)發現自己的獨特優勢。 不管我們經歷了什么,只要我們走到了現在,就一定有一些優勢和能力。 比如我們的意志力特別堅強,才挺到了現在; 我們的情緒控制能力特別好,才沒有輕易和他人起沖突...... 這時,如果我們能夠靜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內在對話,把我們隱藏的優點找出來,然后去放大它,不斷地肯定自己,我們就能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 2、明確底線,在心里放一桿秤 其實,大部分的服從性測試給我們的感受是:雖然有點不舒服,但好像做了也沒什么。 比如只是幫忙跑個腿、喝一杯酒、被開一個不合時宜的玩笑,稍微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容易被忽略的是:可有可無的小事只是試探,一旦習慣了服從,我們就再也無法做回自己。 所以,我們應當提前做好準備,明確自己的底線。比如,在出發酒局之前,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我是以何種身份來參加酒局的,我喝酒的底線在哪里? 然后,在應酬的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堅守底線。 而當我們面對他人的請求時,如果沒辦法辨別其是否為服從性測試,那便在心里放上一桿秤:只有互相付出和互相幫助,才是真正良性的關系,若只有單方面的付出,那大概率是不平等的,可以直接拒絕或遠離。 3、不必順從,別太“聽話” 很多時候,做一個聽話的人,并不能讓我們得到應有的禮貌和尊重。 所以,在面對他人的惡意時,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以自己的感受為主。 然后,勇敢地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被人開玩笑感到不舒服,那就直說“我生氣了”;聽到不合理的要求,也可以說“我幫不了你”。 有時候,當你“粗暴”地對待世界,世界反而會對你溫柔有加。 所以從今天起,做一個不那么“可愛”的人吧! 不必太過順從,也不必事事聽話。 你有棱有角的樣子,真的很酷很特別。 世界和我愛著你。 圖源:unspla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