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學歐洲中世紀史時,查理曼應該是為數不多出現了幾個君主之一。但是課本上只是簡單介紹了查理曼征服了歐洲西部的大片領土,被教皇加冕為帝,但具體取得了哪些成就卻沒有過多介紹,因此查理曼對很多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本文我們就相對深入地講講這個歐洲中世紀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對查理曼稱呼的解釋 講查理曼之前,有必要先來規范下對查理曼的稱呼。查理曼準確的稱呼應該是查理一世(法國歷史上第一叫查理的國王),但是因為查理曼的成就比較大,所以后人經常尊稱他為“Charles the Great”,翻譯成中文就是查理大帝或者查理曼,其中的“曼”就是大帝的意思。所以我們要么稱他為查理大帝,要么就是查理曼,一般不會重復稱呼為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是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的父親矮子丕平廢黜墨洛溫王朝的末代國王,開創了法蘭克第二王朝加洛林王朝。 矮子丕平于768年去世后,依照法蘭克傳統,將法蘭克的土地平分給了他的兩個兒子:長子查理和次子卡洛曼,兩人共同統治了3年。和墨洛溫王朝一樣,只要是諸子均分,基本沒有和諧共處的。 在這共同執政的短暫三年時間中,兩個兄弟之間也是經常發生沖突。所幸的是,弟弟卡洛曼命薄在 771年因病早逝,所以法蘭克王國才沒有早早地陷入分裂之中。 卡洛曼去世后,查理順理成章地接管了其弟的領地,開始單獨統治法蘭克王國。 查理在位時間很長,達到了46年,這在歐洲中世紀是很少見的,其本人也是文韜武略兼具,在其統治期間,王國內部文化昌隆,外部懾服諸敵,法蘭克王國國力達到了鼎盛。 征服倫巴第 倫巴第是查理曼第一個征服的王國。倫巴第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在6世紀進入意大利建立了王國,強大后開始進攻羅馬教皇的屬地。矮子丕平時期應教皇的邀請,法蘭克人就多次出兵意大利打敗過倫巴第人。但丕平并沒有將其徹底征服,而是把這一成就留給了他的兒子查理。 查理的弟弟卡洛曼死后,他的遺孀和兒子逃到了倫巴第避難,查理對提供政治避難的倫巴第很不爽,同時也擔心卡洛曼的兒子后期會借助倫巴第人的勢力聲索其父的權利,所以一直有心攻打倫巴第,但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而恰在這時候,倫巴第人又開始攻打羅馬城。教皇抵擋不過,向查理求援。 774年,查理以援助教皇為名,翻越阿爾卑斯山攻入意大利。倫巴第人在強大的法蘭克軍隊進攻下節節敗退,國土全部淪陷。就這樣建國兩個多世紀的倫巴第王國徹底被查理征服。 此后查理除了法蘭克國王外,還多了倫巴第國王這一新頭銜。卡洛曼的遺孀和兒子也落入查理曼手中,再沒有露面。 抗擊阿拉伯人入侵 在《墨洛溫王朝篇》中,我介紹了阿拉伯人曾想以伊比利亞半島為跳板進入歐洲腹地,但被查理.馬特在圖爾之戰中打敗。然而阿拉伯人的勢力猶在,仍然牢牢掌控著伊比利亞半島。 777年,查理率軍翻越比利牛斯山,進攻伊比利亞半島的阿拉伯人,但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由于東邊的薩克森人再次起事,所以查理決定退兵回國。 而在撤軍的途中,當地的巴斯克人襲擊了法蘭克人的后衛部隊,查理的侄子著名的騎士羅蘭英勇戰死,這一事跡被編成了中世紀著名的史詩《羅蘭之歌》。 793年,查理再度出征,打敗了反抗的巴斯克人,將阿拉伯人趕到了埃布羅河以南,并在征服地區建立馬克邊疆區,同時查理的艦隊還在地中海上打敗了阿拉伯人,占領了科西嘉島和撒丁島。 經過這一系列戰斗,查理沉重打擊了阿拉伯人,穩固了法蘭克人在南部的形勢。 征服薩克森 查理一生中最大的軍事成就是完成對薩克森人的征服。薩克森人生活在現在的德國北部地區,當時還處于原始部落時期,信奉原始多神教。 從772年到804年,查理以傳播基督教為名發動了18次針對薩克森人的軍事行動。 在征服薩克森人的過程中,查理采取了殘酷的鎮壓手段,屠殺了大量的薩克森人。在782年的凡爾登戰役中,查理一天內便處死了4500名薩克森人。依靠這種血腥的手段以及持續不斷的軍事打擊,查理最終在804年徹底將薩克森征服,將法蘭克的版圖擴張至波羅的海一帶。 建立統一大帝國 在同薩克森人作戰的同時,查理還四處出擊,向四面八方延伸著帝國的邊境。 東南方向,查理同來自亞洲的游牧部落阿瓦爾人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戰爭,最終將其徹底打敗。向西,查理兩度發動遠征,制服了桀驁不馴的布列塔尼人,使其向法蘭克俯首陳臣。向東,查理和更東邊的斯拉夫人作戰,迫使一些部落向其臣服。 經過數十年的征戰,查理建立起一個自西羅馬滅亡之后西歐第一個大一統的龐大帝國,這個帝國的版圖西起易北河,東至大西洋,南比利牛斯山,北到北海,涵蓋了西歐大半的領土,其疆域之遼闊,直追昔日的羅馬帝國,足以和東邊的拜占庭帝國分庭抗禮。 后來查理曼的帝國分裂后,形成了日后歐洲許多國家的雛形,所以后世很多人把查理曼尊稱為“歐洲之父”,一點也不為過。 需要說明的是,近代發明的撲克牌中,紅桃K的原型人物就是查理曼,而另外三個分別是亞歷山大、大衛王和凱撒,查理曼是唯一一個中世紀的帝王,由此可見其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加冕為皇帝 取得這么大的成就,統治這么大的疆域,國王頭銜顯然有些不太適合查理了。 799年,羅馬貴族發動政變囚禁了教皇(教皇可真悲催),教皇僥幸逃脫后向查理求援。查理又一次進軍意大利,鎮壓了反叛貴族,幫助教皇復位。 為了報答查理多次勤王之功,800年圣誕節這一天,教皇突然將一頂皇冠戴在了正在做彌撒的查理頭上,宣布其為“羅馬人的皇帝”。 就這樣在西羅馬滅亡后的三個多世紀后,西歐再次出現了一位皇帝,法蘭克王國經過教皇的背書搖身一變,成為新的羅馬帝國。所以從這時候起,我們也就可以以大家都熟悉的稱呼“查理曼”來對其進行稱呼了。 查理曼和拜占庭的恩怨糾葛 但查理曼的稱帝引起了歐洲另外一個帝國拜占庭的不滿。因為自從476年西羅馬滅亡之后,拜占庭就認為自己是古羅馬帝國的正統且唯一的繼承者。 而且皇帝和國王不一樣,皇帝具有更多的宗教屬性,是上帝賦予的在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就像天上有一個上帝一樣,地上也應該只有一個皇帝,最起碼在基督教世界就應該只有一個皇帝。 但這時候的拜占庭帝國在位的是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女皇伊琳妮,教皇認為女人不能執政,更沒有資格做皇帝,所以此時皇帝寶座懸空,加冕查理曼稱帝是合情合理之事。 然而查理曼總覺得沒有得到拜占庭帝國的認可,自己的這個皇帝就得位不正,于是他就遣使去君士坦丁堡打算和已經孀居的伊琳妮成婚。 伊琳妮也想借助查理曼之手穩固在拜占庭的統治,可惜的是伊琳妮不得人心被君士坦丁堡的臣民趕下了臺。就這樣,東西兩個“羅馬”皇帝的政治聯姻胎死腹中,東西羅馬合并的計劃就此破產。 不過拜占庭帝國當時也是江河日下,早已不復往日羅馬帝國的雄風,在保加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輪番打擊下自顧不暇,所以也不想在西方樹立一個強敵,于是在812年當時的拜占庭皇帝米哈伊爾一世也就承認了查理曼的合法地位。就這樣從法蘭克帝國誕生了,此后這個西方帝國的衣缽又傳給了神圣羅馬帝國的手中。 查理曼的文化復興運動 查理曼除了馬上打天下外,同樣也善于馬下治天下。 為了加強統治,查理曼把全國分成數百個伯爵區,分派伯爵進行管理,同時派巡按使巡視各地,替皇帝進行監督調查。此外,查理曼還制定了很多法律,進行了宗教上的諸多改革,進一步強化了王權,使得查理曼能夠較為從容地統治偌大帝國。 但查理曼文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在文化領域上。476年日耳曼人滅絕了西羅馬帝國,只是瓜分了它的領地,卻沒有繼承羅馬人先進的文化,所以才導致歐洲進入漫長的黑暗中世紀。 雖然現在很多人開始為日耳曼人辯解,認為中世紀歐洲并沒有想象得那么黑暗,但同希臘羅馬人相比,早期的日耳曼人在文化上的落后是毋庸置疑的。 雖然這時候的日耳曼人已經建立大小王國數百年,但是文化領域仍然是沙漠一片,讀書寫字、文化建設基本上被教會所壟斷,大部分世俗中人,無論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基本上都不識字。 這樣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政令傳達不方便,更致命的是話語權都掌握在了教會手中,這對世俗統治者是個很大的隱患,所以查理曼在位期間開始了振興文化的運動。 查理曼建立了很多宮廷學校和教會學校,邀請歐洲各地著名的學者前來任教,要求貴族子弟入校學習,自己帶頭學習拉丁語、希臘語、修辭學、算術等。同時查理曼還讓教士到村莊里教下層民眾讀書寫字。 查理曼還命人抄寫大量的古典著作,使用的是一種十分具有美感的拉丁字母,這種字體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所謂的加洛林字體。 查理曼的一系列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文明,提高了日耳曼人的文化素養,因此后世將這一段時期稱為“加洛林文藝復興”。 814年,查理曼在位46年后病逝,享年72歲,結束了其輝煌燦爛的傳奇一生,其子路易繼承帝位。 相關推薦: · 歐洲為什么沒有像中國一樣形成大一統國家?全網回答沒有一個靠譜的 · 意大利到底什么人種?為什么和英法德等歐洲其他國家差異這么大?· 從法老重臣到整個民族淪為“巴比倫之囚”,猶太人犯了哪些錯?· 四分五裂,一堆傀儡國王,法國歷史第一王朝墨洛溫王朝有多拉胯? · 高盧的、羅馬的還是日耳曼的?一文講清楚法國史的開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