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治 《針灸大成》 丁火之臟,脈在左寸。 實則熱而虛則寒,靜則安而動則燥。 虛寒者怯怕多驚,健忘恍惚,清便自可,診必濡細遲虛; 實熱者癲狂譫語,腮赤舌干,二腑澀黃,脈須數洪沉實。 心盛則熱見乎標,心虛則熱收于內。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虛實既知,補瀉必當。 味甘瀉而補之以咸,氣熱補而瀉之以冷。 心陽不足,桂心代赭紫石英,補須參附; 離火有余,竹葉大黃山梔子,瀉用芩連。 涼心者朱砂,壯心者琥珀。 舌長過寸,研冰片敷之即收; 血衄如泉,炒槐花摻之即止。 除瘡琥珀膏,犀角與辰砂; 定志寧神丸,朱砂共蓮草。 蔓荊子涼諸經之血,草連翹瀉六經之火,驚悸不安,須龍腦沙參小草; 健忘失記,必茯神遠志當歸。 多睡飲盧同之苦茶,不眠服雷公之酸棗。 涼血補陰生地黃,行津止渴天花粉。 文蛤末敷愈口瘡,鐵銹粉噙消舌腫。 中風不語,燒竹瀝涼之更良; 感熱多言,飛朱砂鎮之又善。 胸間痞痛,開之枳實瓜蔞; 心內懊憹,治之梔子豆豉。 熱心痛,炒菖蒲川楝,梔子宜焦; 冷心痛,須木香肉桂,玄胡可炒。 心驚盜汗,飛辰砂與六黃; 鼻衄流血,煮黃芩炒芍藥。 驚熱獨妙珍珠,癲狂獨加鐵粉。 安鎮靈臺,琥珀丹砂和玉屑; 開清神府,茯神遠志共菖蒲。 大哉離兮,應物無跡。 倘真血之有虧,覓真鉛而補實; 至靈心也,操存有要,或元氣之有損,求真汞而填完。 用藥固可言傳,上達必由心悟。 3、穴位分寸歌 少陰心起極泉中,腋下筋間動引憑, 青靈肘上三寸覓,少海屈肘橫紋頭, 靈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 陰郄去腕五分的,神門肌腱橈側逢, 少府小指本節后,小指內側是少沖。 4、周身經穴賦(醫經小學) 迨夫真心為手少陰,少沖出乎小指,少府直乎神門。 陰郄、通里兮,靈道非遠; 少海、青靈兮,極泉何深。 (左右共十八穴) 5、百穴法歌(神應經) 手少陰兮心之經,少海肘內節后明, 通里掌后才一寸,神門掌后銳骨精。 6、十二經經脈歌(聚英) 手少陰脈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 支者還從肺系走,直上喉嚨系目瞳。 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內少海從, 臂內后廉抵掌中,銳骨之端注少沖。 多氣少血屬此經,是動心脾痛難任, 渴欲飲水咽干燥,所生脅痛目如金, 臑臂之內后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 7、十二經治癥主客原經(楊氏) 真心主,小腸客: 少陰心痛并嗌干,渴欲飲兮為臂厥, 生病目黃口亦干,脅臂疼兮掌發熱, 若人欲治勿差求,專在醫人心審察, 驚悸嘔血及怔忡,神門、支正何堪缺。 可刺手少陰心經原(原者,神門穴,心脈所過為原,手掌后銳骨端陷中), 復刺手太陽小腸絡(絡者,支正穴,腕上五寸,別走少陰)。 8、手少陰經筋 《靈樞》 手少陰之筋,起于小指之內側,結于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挾乳里,結于胸中,循賁下系于臍。 其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 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其成伏梁唾血膿者,死不治。名曰季冬痹也。 手少陰經筋圖 本文由明德初心綜合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