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小滿之后,天氣也越來越熱,但是卻有這樣一群人,總是感覺身上涼嗖嗖的,也不敢吹空調,一吹空調身上一些部位就會感覺酸疼。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多是脾,腎,心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了,來看看你是哪種吧! ![]() 第一種是脾虛引起的四肢涼 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脾胃生成和運化氣血能夠濡養和溫煦我們的四肢,如果一個人的脾胃虛寒,氣血生成不足,陽氣無法推動血液到達距離心臟最遠的四肢末端,就會出現手腳冰涼,怕冷的情況。 這種人往往還伴隨胃疼,大便不成形,身形消瘦,舌頭伸出來一看,舌頭顏色淡白,舌苔白膩等情況,這種情況就可以參考一個附子理中湯加減來溫中散寒,理氣健脾。 第二種是腎虛引起腰腿涼 我們知道,腎陽是人一身陽氣之本,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能夠溫煦我們身體的各個臟腑,如果說腎陽不足,身體失去了陽氣的溫煦,就會感覺腰腿發涼,怕冷。同時呢,腰為腎之府,腎出現了問題,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腰部。 所以腎陽虛的人還會出現腰腿酸脹,無力,甚至腰腿疼痛的情況,這種人還往往伴隨小便清長,下肢水腫,頭發早白等情況。對于此類情況呢,可以通過溫補腎陽來調理,參考桂附地黃湯辨證加減。 最后是心虛引起的后背涼 中醫認為,心是人體的君主之官,心陽不足,心神失去了陽氣的溫煦和保護,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像心慌心悸,稍微一動就累的氣喘吁吁,后背發涼的情況。 很多患者會經常覺得背部和肩頸部位會有冷感,從里面嗖嗖冒涼氣,這也是典型的心陽虛的表現,因為我們的后背是由一條督脈貫穿,而督脈就是陽氣之海,心臟又是我們五臟六腑中的陽中之陽,心陽虛的人沒有充分的陽氣來充盈督脈,所以會經常感覺后背發涼,愛出冷汗。 對于這種情況呢,就得通過大補心陽來調理了,參考桂枝湯辨證加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