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導讀:癲癇大多從肝風入手治療,本案作者以桂枝湯加菖蒲治之效果滿意,認為此病亦有陰陽氣化失和之機,芍藥柔肝和營于內,桂枝通陽驅邪于外。“桂枝湯表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應用本方治療癲癇,亦本于此。 
我于一九七一年在家鄉勞動時,用桂枝湯加味治療癲癇一例,療效滿意,現介紹如下。 廉××,男,36歲,社員,患癲癇多年,經常發作,常服苯妥英納,暫得平安。近年來病情反復,癥狀加重。一次春耕下種時,突然發作,昏倒仆地,兩腿直挺,面色蒼白,牙關緊閉,雙目上視,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發出豬羊叫聲,約數分鐘后蘇醒。醒后精神萎靡不振,疲乏無力,頭暈、心悸、目眩、脈細滑。方藥: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石菖蒲10克,生姜3克,大棗5枚。上藥服至30余劑,發作次數減少,由一日數發,變為數日一發,癥狀減輕,精神好轉。效不更方,繼續服藥60余劑而愈。祖國醫學認為癲癇為肝風所致,故《內經》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之說。 盡管本病與肝風所致有關,但也不能排除陰陽氣化失和這一重要原因,正是在此機理的啟發下用調和陰陽之桂枝湯治之。方中以芍藥柔肝和營于內,桂枝通陽驅邪于外,桂芍并用,一寒一溫,有散有收,通達內外,調和陰陽,熄風止癇,使窒滯之機得暢,橫恣之勢得柔。姜棗相互配伍,性主和平,既可調和營衛,扶正祛邪,又可平調陰陽而止癇,炙草不但能調和諸藥,亦能調和人體的生化機能。故徐可忠云:“桂枝湯表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