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古王國時代1.古王國的經濟狀況和階級關系古王國包括第三到第六王朝,時間約在公元前2686-前2181年。隨著統一國家的形成,埃及古王國時代的經濟、政治發展進入了"第一個青春"時代。 古王國時代基本上還處于金石并用時期。國家的統一使農業和手工業都獲得了很大發展,商業也日益繁榮起來,除了溝通上下埃及的國內貿易,與鄰近地區的貿易也日漸活躍。這種貿易主要是由法老屬下的官商來經營,它與對外軍事掠奪和征服是分不開的。盡管當時還沒有正規的陸海軍隊,戰時才臨時征兵,連部隊統帥也是臨時出身,但古王國從一開始就進行了作為國家職能之一的戰爭掠奪,不僅征服了西奈半島,還對利比亞、努比亞、蓬特和西亞、黎巴嫩等地發動了規模不一的侵略戰爭。掠奪了大量財富與奴隸,并進一步鞏固了埃及對鄰地區的經濟政治統治。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分化,使古王國時代的階級關系日趨復雜,社會的基本階級對立是奴隸主貴族與奴隸的對立。奴隸主階級包括國王、貴族和高僧,奴隸階級除了由分化破產而處于依附地位的大量被奴役者外,還包括數以萬計的戰俘奴隸,此外,社會中還存在一個由中小奴隸主和下層公社成員、手工業者組成的復雜的中等自由民階層。 埃及古王國土地最高所有權名義上屬于國王法老,實際上往往分為以下幾部分:很大一部分是王室經營的法老控制的"王莊";一部分由法老賞給大臣、貴族和神廟高僧,構成貴族和神廟農莊;剩下的土地歸公社所有,由農民通過公社乃至州的管理機構向法老納稅并為國家服役。公社成員在埃及《梅騰自傳銘文》中被稱為"尼蘇提烏",是公社土地的集體占有者,在國王的許可和集體同意的條件下可以將土地出賣或轉讓。與公社成員尼蘇提烏有關的是作為下層一般人民而出現的"勒墨特",他們本來也是自由人,但后來有的已被奴役而成為依附于私人或神廟的下層生產者,并逐漸淪為與牲畜及其他財產同等的地位而被與土地一起轉讓、買賣。在各類農莊中從事繁重勞動的除了奴隸外,還有被稱為"麥爾特"的失去了生產資料而被迫淪為王室、貴族和神廟奴隸主階級奴仆,但又與奴隸不完全相同的窮苦勞動者。 奴隸遭受奴隸主的壓迫和剝削,同其他勞動者相比則更加悲慘,他們除了在他人監督下從事繁重的農業生產外,有時還被當作家庭奴婢。 2.中央集權的法老專制政治"法老"一詞于古王國時代開始出現,本為"宮廷"之意,中王國末期則使用在對國王的頌詞之中,新王國時期正式成為國王的尊稱而通用于埃及歷代王國,所以我們根據君主專制王權始于古王國的史實而把古王國及其以后的埃及國王都稱為法老。 隨著古王國時代階級關系的復雜化和階級矛盾的深化,中央集權統治開始出現,法老就是中央集權國家的君主,是全國的最高統治者,具有絕對權力。法老的意志就是法律,任何埃及人都得絕對服從他的"圣旨",文武百官在他面前都得匍匐敬拜,中央和地方官吏乃至軍隊統帥都直接由法老任命,并可隨意調動和撤換。法老之下設宰相,輔佐法老統攝軍事、財政、司法、祭祀等中央部門。地方行政基本上以原來的州為單位,各州長由法老親自任命,并絕對服從和直接聽命于法老,擔負收稅、征役和當地的管理工作。 古王國機關的一切要職,往往都由法老的子侄或其他皇親貴戚等王室成員擔任,只是到了古王國后期才逐漸提拔一些州的地方貴族擔任要職,而平民則最多只能擔任中下級官吏。 法老政權以軍隊為其支柱,由法老直接掌握軍隊指揮權,地方各州均處于中央駐軍的控制之下。法老憑借軍隊對內實行嚴酷統治,對外經常發動侵略戰爭,征服相鄰地區,掠奪財富和奴隸。對內,法老又借助宗教使王權神化來鞏固其君主專制統治,使宗教成為法老政權的精神支柱。到古王國第五王朝時期,法老已被尊奉為"太陽神拉的子孫",把本為地方神的"拉"神奉為全埃及崇拜的最高神,同時,法老又被看成瑪特神的化身(瑪特含有"真理"、"公正"和"自然宇宙秩序"之意),這樣,法老便被看成是神或神的子孫來統治一切凡人。這種君權神授說無疑是欺騙廣大勞動人民甘愿接受奴隸主統治的精神枷鎖,是樹立中央集權的法老專制統治的精神工具。法老就是以軍事和宗教為支柱把全埃及控制在組織嚴密的君主專制政權的網絡之中。法老不僅生前,而且死后也要維持其統治地位,古王國時代開始建筑的金字塔,就是法老專制的中央集權帝國統治的象征。 3.金字塔與古王國時代的宗教金字塔在古埃及文中稱為"庇里穆斯",在希臘文中意為"角錐體",底座是正方形,四面是四個相等的三角形,底寬而頂尖,遠望像漢字里的"金"字,因此我們稱之為"金字塔"。金字塔建筑是由第三王朝第一個王內布卡所創的平頂建筑發展而來。從第三王朝法老約塞王開始,作為統一帝國君主專制的象征,法老的墳墓都采用石材建造 成金字塔形,因此古王國時代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埃及第一個金字塔是約塞王生前為自己在薩卡拉建的,由6層大小不一的層次逐層縮小重疊而成,高60米。到第四王朝時,斯尼弗魯王連造了3座金字塔,他的兒子胡夫(齊阿普斯)又建了一座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塔高達147米,塔基每邊寬230多米,用了平均2.5噸重的大石塊約230萬塊建成。金字塔建造過程中以10萬人為一大群,每大群工作3個月,用了30年時間才告完成。此外,胡夫的繼承人哈佛拉的金字塔,雖比胡夫金字塔略低,但其附近卻有著名的哈佛拉獅身人首像,高22米,長57米,系整塊天然巨石鑿刻而成。金字塔是法老專制權力的化身,也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大規模金字塔的建造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人民的強烈反抗下,第五王朝建造的金字塔規模不得不比以前大大縮小了。 古王國時代,埃及以前的多神崇拜和關于靈魂與肉體結合的信奉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多神崇拜中突出了對太陽神"拉"的崇拜,在靈魂與肉體結合的信奉中增加了奧西里斯神話內容,使埃及宗教思想漸趨完備。 在埃及多神教崇拜中,太陽是人間光明、熱量和生命的源泉,不僅給人以光明和溫暖,而且保證農業獲得豐收,這種不可取代的神力使太陽神逐漸在古王國時代獲得了特殊地位。起初,希拉康波里城邦的保護神是以原希拉康波里部落圖騰鷹為形象的荷魯斯;在希拉康波里成為前王朝和早王朝的中心后,荷魯斯神的地位日益重要并逐漸具有太陽之意;到古王國時代,隨著法老專制王權的強化,荷魯斯神的崇拜開始同太陽神結合為一而成為拉神,在眾神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這種認為法老在世時是拉神化身、死后與太陽合一的君權神授說,無疑加強了法老的專制統治。金字塔的尖錐形狀就代表了光芒四射的太陽神——拉神,意味著法老們死后也保持著太陽神的神威和統治地位。由于拉神至高無上的地位,主持拉神崇拜的神廟和祭司無形中地位也隨之突出并逐漸發展成為威脅法老專制政權的強大勢力,甚至可以取代法老的統治,據說第五王朝便是由拉神的祭司長建立的。 古王國時代,宗教中加入的奧西里斯神話內容是以早王朝末期諸王信奉荷魯斯和塞特神之爭為背景的。如前文"九神會"的神話故事所講,奧西里斯是九神中第四代的一個賢明國王,被其弟塞特所害后,其子荷魯斯最終報了父仇,做了人間之王。同時,他把奧西里斯被塞特砍成14塊的尸體找回來拼成木乃伊,眾神又使奧西里斯復活成為陰間之王。這一神話故事不僅反映了宗教崇拜使法者統治從現世維持到來世,制作木乃伊的宗教習俗還進一步體現了古埃及人對死后靈魂與肉體合二為一的宗教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