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是“永熙隨筆第3347期原創作品”) 如今社會上普遍的家庭教育氛圍,都彌漫著“叢林法則”的氣息(誰的地位聲望高、誰所謂的“付出多”,誰就有權利表達各種不同形式的生命攻擊性、并擁有至高無上般的話語權),這讓我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畢竟,孩子愛的是父母本人、是“真實圓滿、且還能人性化全面洞悉并細膩柔和地理解與抱持他內心需求感受及敏感脆弱的60分父母”、“60分父母代表著他即可以成為一個成熟的養育者、在某些時候也可以放松身心地做回一個任性的小孩”,而并不是滿足父母自身的自戀與私欲、也不是“以愛的名義去放縱并屈服于父母的權威”、更不是通過犧牲自己的人生幸福從而改變、救贖并治愈父母自身的人格缺陷及內在創傷;現實生活中一個可悲的現象是“當孩子的身心狀況沒有表現得很明顯的不理想時,父母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育方面所日益累計的失敗、父母根本沒有自省道歉的意愿、父母并沒有把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孩子內心的需求感受放在親子關系中的重要位置”)。 ![]() 當盡顯叢林法則的人心緊箍咒讓一個家庭走向支離破碎的時候(當一個家庭不允許一個孩子去做一個任性的小孩、不接納孩子自身的各種心聲、把“孩子自身天賦潛能及獨一無二”視作糞土、容不得任何家庭成員自身人格方面分毫的真實圓滿),不僅對于“一個人自身的人格心智發展”而言“是一個難以通過后天治愈及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人格走向圓滿與靈活的絆腳石”(畢竟糟糕的原生家庭需要通過人自身大半生的艱苦努力來治愈),而且對于“社會上的教育行業與心理咨詢行業”而言“又添加了一筆難以用言語形容的負擔”(畢竟“每個人自身的精神生命”向來莊嚴及不可侵犯,人格方面的靈活與真實圓滿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筆巨大財富,一個人只有做過任性的小孩、并重視童真的捍衛及天性靈性的運用,才懂得把他人當作“別人”看待以及把他人當作真實圓滿的人來善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