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常棣
編輯 | 葛覃
1950年,位于美國舊金山灣區南面的圣塔·克拉拉谷,還是一片荒地與果園,后來它有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硅谷。數十年來,半導體、個人電腦、互聯網的時代次第而過,有一個問題被反復提及,為什么科技創新總是發生在硅谷?
《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是這樣回答的:關于創新,我覺得有兩點十分關鍵,第一,改變世界的創新通常都是由不同技術匯聚、融合而成;第二,這種聚合往往都是在充滿創意的社會中發生,能夠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才能發生技術融合。
在筆者看來,前者依賴于技術和產業的迭代,革命性技術有它自己的發展周期,如同人工智能誕生于達特茅斯會議,也難免起起落落,直到大模型再次掀起新的高潮。
后者則涉及到更復雜的產業生態體系,一個有違常識的認知是,硅谷其實并非很多原創技術的發源地,硅谷沒有發明晶體管、集成電路、互聯網,但硅谷有著難以復制的嗅覺,能迅速識別出擁有巨大潛力的新技術,并將之推廣到全世界。
時移而事易,事易而備變。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要再一次復制硅谷模式,比以往更難了。
一方面,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席卷一切,對技術、人才等產業要素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語;另一方面,大模型建立在以往的IT產業之上,地緣政治導致的非技術因素,使得原有產業體系面臨挑戰,尤其在根技術層面。
產業各方都在關注同一個話題,如何實現新技術和產業的再創新,這是一場關乎國家、企業和個人的不能輸的戰役。
深圳一直有“中國硅谷”之稱,其中南山區又是典型樣本,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的創新企業涌現,從家電到手機,從通信到互聯網,很多知名企業都起步于南山。6月3日,大灣區首個專注大模型領域的旗艦孵化器-深圳“模力營”AI生態社區在南山正式揭牌,同期,南山區根技術生態聯盟成立。
大模型時代,南山區又一次率先搶跑。
零距離,聚合大模型產業鏈
據了解,深圳市“模力營”AI生態社區(以下簡稱“模力營”),是粵港澳大灣區領先的垂直領域大模型生態系統先驅,專注于構建集創新資源與高階服務為一體的高端生態服務平臺。
在發展本地經濟的過程中,各地方政府興建產業園招商引資是常見方式,但是,傳統產業園引進的企業可能屬于一個大類,彼此之間的產業聯系卻不緊密,“模力營”則是全然不同的邏輯。
“模力營”定位為一個生態社區,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如算力優惠、合規指導、高質量語料等有效支持降低企業成本,來提升產業濃度和生態的活躍度。
可以料想,這比招商引資難得多。其中的關鍵是,南山區清晰地看到,大模型產業是一個多層次、專業化的生態體系,單個企業的能量有限,結合已有的資源積淀,南山區因地制宜,量體裁衣,給出了大模型產業發展的解法。
于產業視角,南山區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南山區人工智能產業涵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一整個完整產業鏈,深圳市3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全部位于南山區,南山區人工智能企業開發的大模型、垂類模型數量冠絕全市。
從企業主體數量來看,截至2023年底,南山區人工智能企業數量891家,占全市比例近4成;從技術創新方面,南山區已有67項算法產品獲批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占全市比例近8成;在產業融資方面,2023年南山區49家企業共獲得融資超32億元,其中融資超億元的企業達10家。
于政策視角看,南山區乃至深圳市對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視高,扶持力度大。政府側下場調研行業共性需求,并形成政策和能力平臺,七大核心公共服務平臺,涵蓋算力賦能、語料數據服務、合規指導、開源生態促進、AI硬件工具接入、創新場景孵化以及資本對接,為企業入駐提供基礎保障。
此外,模力營還將提供多項專屬服務,如工商、稅務、知識產權、應用場景等方面的專屬行政服務,并且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認定、研發費用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企業職工培訓補貼等大模型企業關切的熱點重點政策進行“一攬子”輔導。
生態,決定數字世界的話語權
即便是最先進的大模型應用,也離不開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創新,根技術之所以稱為根技術,就是因為這些技術支撐著幾乎所有技術方向的發展。
這也是為何,南山區根技術生態聯盟備受關注。
大模型產業鏈條長,技術門檻高,南山區并不只是抬頭看到了炫目的大模型,也向下看到底層根技術所存在的難題,兩者都需依靠生態哺育。
同樣以硅谷為例,硅谷的名字來自半導體和電腦產業高速發展,吸引了大量科技創新企業,構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生態,后期的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也依然在硅谷有天然的生長土壤,應用和產業不斷繁榮,推動了經濟高速增長。
時至今日,根技術生態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關注,可以說生態決定了數字世界的話語權。
數十年來,美國一直占據IT軟、硬件技術生態的主導權,當科技產業呈現各自分工但不割裂的格局時,這種緊迫感還不明顯,如今,越是洞察技術、洞悉產業的核心,越能感受到根技術生態建立的困難和必要。
中國市場需要技術創新,伙伴和客戶需要去除供應連續性風險,我國在多元算力領域、人工智能領域、云原生的核心軟件領域,仍然有機會構建一個全新的技術體系、一個更有生命力的生態體系。
“南山區根技術生態聯盟”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依托南山區雄厚的根技術產業基礎、人才優勢,旨在降低AI產業應用的門檻,充分挖掘智能化帶來的價值,實現產業與技術融合創新,希望通過聯盟運作3~5年,新培育5家百億規模,數十家十億規模企業。
某種程度上,南山區根技術生態聯盟成立的意義,對南山區乃至產業的價值比大模型還要大。一是將技術聚合,很多人只關注大模型,容易忽略根技術,不同的出發點決定產業發展的高度;二是營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和創新氛圍,這是南山區看得足夠長遠的地方。
向下扎根,才能向上成林
根據三螺旋理論和創新生態系統等理論,根技術的培育需要匯聚全產業鏈之力,政府、產、學、研各方力量各司其職,才有可能真正建立產業生態。
在創新體系中,最活躍的便是由各類企業形成的開放的、相互競爭與協作的企業創新網絡,其中,具有較大的研發投入和產出、擁有核心技術并主導行業發展的企業,可視作“引擎”企業,華為便是一家引擎企業。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南山區根技術生態產業聯盟在自主可控的保障體系下,繁榮“根”技術生態。
華為作為發起方,攜手全球超 45000+生態合作伙伴,圍繞華為云生態、計算產業生態、大模型生態、鴻蒙生態共四大根技術生態,貫穿國產人工智能的算力、算子、算法等全鏈路,通過華為的技術賦能和政府的產業賦能,打造了一個集研、產、供、銷、服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服務平臺。
聯盟既可以作為產業智庫,支撐政府決策和文件制定,也可以深入細分應用場景,提煉客戶共性需求,凝聚產業共識。此外,聯盟還起到制定團體標準,深化產業鏈合作的作用。
以大模型為例,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新時代的根技術,但這不代表過往的根技術就失去價值,恰恰相反,只有補全根技術的短板,才能贏在大模型時代。
基于華為全棧國產AI算力底座及盤古基座大模型,南山區各行業共同培育人工智能產業,有望打造一批南山區大模型產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讓大模型生態成為南山區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南山區GDP的高速增長。
正如硅谷聚合了大量的根技術,南山區根技術生態聯盟的成立,本質是要把“根”技術培育植入千行百業,聚合創新產業新生態。
人類社會歷史上,每一次根技術的突破,都會誕生一批新的產業,伴隨著會產生新的生態系統,根技術和生態系統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躍升。在南山區187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新的根技術生態、新的創新企業、新的產業經濟,正在聚浪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