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有人會問,“什么樣的人更容易得癌癥?”“哪些人的患癌風險相對較高?”……雖然隨著醫學發展,出現各種的評估方法。但如果簡而言之,那就是——長期存在炎癥的人更容易罹患癌癥! 資料圖2024年1月,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布萊根癌癥中心發布了一篇關于“炎癥和癌癥之間聯系”的文章指出:長期存在的炎癥的人更容易導致癌癥的高發。①文章指出,我們身體的炎癥是由免疫系統發起的復雜過程,免疫細胞遍布全身,并對傷口、感染或刺激等警報信號作出反應。“當損傷或感染得到解決后,炎癥反應就會停止。”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布萊根癌癥中心研究員兼腫瘤學專家Nilay Sethi說道,“但如果這一過程持續下去,就會變成慢性炎癥,這時情況就會變得糟糕。” 持續的炎癥會大大增加患癌癥的風險。例如,如果一個人患上了脂肪肝,那他的免疫細胞就會不斷修復肝臟,使器官處于炎癥狀態。此時,細胞就會努力進行修復,但這些修復會使細胞進入快速分裂的狀態。這些細胞還可能具有受損的DNA(遺傳分裂密碼),這些 DNA會在細胞分裂時傳遞出去。大多數情況下,細胞修復機制或組織監視會糾正或清除受損細胞而不會造成任何后果。但有時,異常細胞可能會開始接管并形成癌癥。目前已知多種炎癥會增加癌癥的風險。例如:1. 持續胃炎→胃癌。反流病會導致胃和食道連接處持續發炎,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2. 持續腸炎→腸癌。炎癥性腸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3. 持續肺炎→肺癌。吸煙會導致肺部持續發炎和損傷,增加患肺癌的風險。① 胃鏡檢查 健康時報資料圖2023年7月,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遺傳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慢性炎癥是血癌的重要驅動因素,并且他們找到了炎癥與癌癥發生之間的直接證據,這與一個叫“TP53”的基因有關。②TP53是一類經典的抑癌基因,許多類型的腫瘤中都能檢測到TP53突變。當組織中個別細胞出現TP53突變時,就相當于房屋有了漏洞。漏洞少的時候,房屋還不至于坍塌,免疫系統也可能會監測到并清除這些突變細胞,修補漏洞。但慢性炎癥的出現,讓事情變得更加棘手,就像火上澆油,讓星星點點的癌細胞急速擴大化。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進行試驗,當人為誘導產生炎癥時,小鼠帶有TP53突變基因的細胞數量會顯著上升。②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布萊根癌癥中心的文章指出,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減少身體炎癥大有益處,包括:吃一些新鮮天然食物、鍛煉身體和良好睡眠。可以簡單概括為:吃好、練好、睡好。2023年3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等多個學會聯合發布了《抗炎飲食預防腫瘤的專家共識》其中給出了生活中常吃的抗炎防癌食物:③(1)全谷物食物:糙米、燕麥、蕎麥、黑米、玉米、大麥、薏米等全谷物具有抗炎效應并有利于維持穩定血糖水平。(2)不飽和脂肪:三文魚、金槍魚等魚類,核桃、杏仁等堅果,橄欖油、菜籽油等都富含不飽和脂肪,有利于身體形成抗炎內環境。(3)優質蛋白質:魚類、家禽、雞蛋、瘦紅肉、低脂乳制品、大豆食品、堅果等,盡量少食用加工肉類。(4)蔬菜和水果:菠菜、油菜、芹菜、西蘭花等深色蔬菜,以及蘋果、梨、橘子等水果。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較好的抗炎活性。 謝忠飛 攝2024年3月,清華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在《營養素》(Nutrients)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除了適當攝入一些發酵食品,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也可以降低全身炎癥。④研究發現:中等強度的游泳、騎自行車等身體運動,以及家務勞動等體力活動都與抗炎作用有關,可以有效抑制促炎細胞因子、增強抗炎介質。 研究截圖 健康時報譯如何自己判斷中等運動強度呢?運動后感覺周身發熱、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氣喘吁吁,但能說話、不能唱歌,此時運動強度是比較合適的。中等強度運動過程中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如健步走、慢跑、騎自行車等。有沒有發現,如果前一天沒有睡好或熬夜,第二天狀態特別差、全身不舒服。2023年11月,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在《細胞》(Cell)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可導致嚴重的全身炎癥和過早死亡。⑤研究人員通過實驗限制小白鼠的睡眠時間,然而僅僅4天,80%的睡眠不足的小鼠發生了過早死亡。隨后對睡眠不足的小鼠進行病理檢查發現:肝臟、脾臟、肺、腸、腎等多器官出現損傷,并且在小鼠血清中多種促炎細胞因子上升。最終研究證實:睡眠時間不足會導致多種促炎因子上升,從而誘發全身炎癥風暴并導致過早死亡。
本文綜合自: ①Inflammation and Cancer: What is the Connection? January 10, 2024 https://blog./insight/2023/12/inflammation-and-cancer-what-is-the-connection/ ②Alba Rodriguez-Meira et al, Single-cell multi-omics identifies chronic inflammation as a driver of TP53-mutant leukemic evolution, Nature Genetics (2023). DOI: 10.1038/s41588-023-01480-1 ③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中國營養學會社區營養與健康管理分會,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抗炎飲食預防腫瘤的專家共識[J].腫瘤代謝與營養電子雜志,2023,10(1):57-63. ④You, Y.; Chen, Y.; Wei, M.; Tang, M.; Lu, Y.; Zhang, Q.; Cao, Q. Mediation Role of 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etary Intake of Live Microbes and the 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A Real-World Cross-Sectional Study. Nutrients 2024, 16, 777. https:///10.3390/nu16060777 ⑤Di Sang et al,. Prolonged sleep deprivation induces a cytokinestorm-like syndrome in mammals. Cell (2023). DOI: 10.1016/j.cell.2023.1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