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虎塵老師序曰昔楚有士,名曰屈,字原也。才高八斗,志比天寬,懷璧其罪,流放江邊。憂國憂民,情深意重,汩羅江水,抱石自沉,身殉國難。后人念其忠誠,端午設節,龍舟競渡,粽香四溢,以慰忠魂。我輩今臨此日,緬懷先賢,作《粽子賦》以記之。 一曰憶屈原屈原者,楚國之賢臣也。生于亂世,長于危邦,心懷天下,志在四方。然命運多舛,遭讒被逐,流離失所,心如刀割。汨羅江畔,孤影獨行,披發狂吟,聲聲泣血。終因不忍見楚國之亡,抱石投江,化為永恒。每逢端午,龍舟翻騰,粽子飄香,皆為紀念此忠魂。 二曰賽龍舟端午之日,龍舟競渡,百舸爭流。鼓聲震天,號子動地,萬眾一心,力爭上游。此習俗自古流傳,象征屈原之精神,不屈不撓,勇往直前。新時代之下,賽事更顯國際化,文化交流,友誼第一,競技第二,展現中華民族之包容與進取。 三曰懸艾草端午時節,家家戶戶懸艾草,以驅邪避疫。艾葉青青,香氣撲鼻,寓意健康長壽,平安吉祥。此習俗源自古人對自然之敬畏,對生命之珍視。新時代之中,雖科技昌明,此俗不衰,反增人文關懷,環保意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四曰佩香囊端午節,兒童佩香囊,五彩繽紛,香氣襲人。香囊之內,或藏香料,或置草藥,旨在祛病延年,祈福安康。此乃古時護身符之遺風,至今猶存,成為中華民族特有之文化符號。新時代之下,香囊更富創意,融入現代元素,成為時尚與傳統的完美結合。 五曰食粽子粽子者,端午之食也。糯米為皮,餡料多樣,或甜或咸,各有千秋。包裹其中,繩以束縛,蒸煮而成,香氣四溢。此食不僅滋養身體,更寓意團圓美滿,家國情懷。新時代之中,粽子制作更顯精致,口味繁多,滿足現代人之需求,傳承中華美食文化之精髓。 六曰思未來端午佳節,傳統與現代交融,古俗與新風尚并存。我輩當思,如何繼承與發揚中華文化之精髓,讓屈原之精神永續光芒。愿每一顆粽子,不僅是味蕾之享受,更是文化傳承之載體。愿每一次龍舟競渡,不僅是體育競技之激烈,更是民族精神之展現。愿每一個端午,不僅是節日慶典之熱鬧,更是家國情懷之深沉。 如此,端午之意義,方得圓滿;如此,屈原之精神,方得永傳。端午安康,粽子飄香,愿中華民族之文化瑰寶,光耀千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