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領纖科技(南通)有限公司(簡稱領纖科技)助力中國移動開通首個800G空芯光纖傳輸技術試驗網(廣東深圳-東莞)。領纖科技提供的反諧振空芯光纖在長達20km的鏈路上實現了空芯-空芯熔接損耗~0.05dB,空芯-實芯連接小于0.3dB和鋪設后光纜損耗達0.6dB/km(包括連接、熔接點)等多項核心技術指標,達國際第一陣營水平,這一里程碑不僅標志著我國在空芯光纖通信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也彰顯了領纖科技在空芯光纖全鏈路技術創新方面的卓越實力。 2024年4月29日,領纖科技受邀加入中國移動算網一體中試平臺戰隊,隨即承擔起空芯光纖光纜的制備任務,領纖科技迅速聯合暨南大學、深圳市特發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特發信息)成立領纖-暨大-特發聯合體,由領纖科技、暨南大學負責反諧振空芯光纖結構設計、光纖拉制、熔接連接、性能表征,特發信息負責空芯光纖成纜及測試,雙方密切合作,僅用1個月時間完成了20km的空芯光纖光纜的交付,為本次試點遞交了滿意答卷。 反諧振空芯光纖以其卓越的“四低”屬性—低損耗、低時延、低色散、低非線性成為光通信領域的璀璨新星,其光學性能已在實驗室得到驗證。然而,在工程鋪設中,空芯光纖面臨熔接復雜、彎曲損耗大、結構強度低、纖芯易進水等諸多挑戰。本次路由全程鋪設于既有城市地下管網,管道利用率高、空間狹窄復雜,且鋪設期間臺風“馬力斯”過境深圳東莞,管井積水嚴重、部分段落完全淹沒在水下、戶外熔接長期處于雨水潮濕環境。在中國移動的帶領下,本次試點成功將空芯光纖技術應用于真實工程環境中,經受住了牽拉、擠壓、水汽、戶外熔接等多種條件的考驗,首次探索、總結了一套在復雜管網環境和極端惡劣天氣狀況下的反諧振空芯光纖光纜部署方案,克服不利因素完成大灣區典型金融專線路由空芯光纜布放。本次試驗不僅專線時延得到了30%以上的優化,還成功驗證了基于C+L波段的800G寬譜光傳輸系統。在長達20km的鏈路上,實現了同頻同時全雙工單纖128Tb/s的超大容量傳輸試驗,為下一代空芯光纖通信奠定了堅實基礎。 反諧振空芯光纖技術發展的20年歷程中,領纖科技的核心成員長期深耕于技術最前沿,做出了基礎性核心貢獻。2010年研制出世界首個內凹纖芯空芯光纖,將反諧振型空芯光纖傳輸損耗紀錄降低一個數量級(Opt. Lett. 36, 669),并開啟了全球反諧振空芯光纖的研究熱潮;2014年完成首個降損機制的理論闡述(Opt. Ex, 22, 24697);2018年研制出世界首個連體型反諧振空芯光纖,將損耗紀錄再降一個數量級(Nat. Commun. 9,2828); 2022年實現世界首個0.1dB可插拔空芯-實芯連接頭(Opt. Ex, 30, 15149); 2023年實現0.2dB/km的傳輸損耗(ECOC 2023)。在傳輸方面,領纖科技長期與中國移動合作,共同完成國內首個反諧振空芯光纖通信實驗 (OFC 2019)、空芯光纖非線性系數上限的精準測定 (OFC 2023)、無非線性損傷單波5W輸入光功率400G/800G空芯光纖傳輸驗證 (OFC 2023)、基于空芯光纖的同頻同時全雙工光傳輸(OFC 2024),為基于空芯光纖的光通信奠定了基礎。領纖科技憑借深厚的專業積淀與豐富的實戰經驗,屢次攻克技術難關,勇創空芯光纖領域十項世界紀錄。 領纖科技已成功實現反諧振空芯光纖技術的全鏈條自主創新,涵蓋設計、拉制、接續、成纜以及性能表征和系統監測等多個關鍵環節。公司將持續致力于空芯光纖技術的研發與精進,通過優化工藝流程,實現空芯光纖光纜的高性能與低成本并行。此外,領纖科技積極尋求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戰略合作,攜手推動空芯光纖技術的產業化步伐。展望未來,空芯光纖產業將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賦能于數據中心、AI算力集群以及電信傳輸網,共同構建未來50年光通信生態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