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探尋人生真諦——執著自我還是順應潮流? 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60分) 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記載了屈原和漁夫的一番對話,他們似乎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一種是堅持自我,絕不妥協,這樣的人生被認為是正確的,但往往容易失望;一種是隨俗俯仰,順應社會,這樣的人生是自洽的,也更容易快樂。 你更贊同怎樣的人生?請寫一篇議論文,闡述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觀點鮮明,有理有據;明確文本,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 【文題解析】:本題以司馬遷《屈原列傳》中屈原與漁夫的對話為背景,要求考生闡述自己對人生態度的看法。材料提供了兩種人生觀:一種是堅持自我,絕不妥協,這種人生被認為是正確的,但往往容易失望;另一種是隨俗俯仰,順應社會,這樣的人生是自洽的,也更容易快樂。考生需要明確表態自己更贊同哪種人生,并闡述思考和看法。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a. 個人價值觀:闡述自己為什么更贊同某種人生態度,這種態度如何體現在個人價值觀上。 b. 社會責任感:分析所選人生態度在社會責任感方面的表現,以及它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c. 人生追求:討論所選人生態度在人生追求方面的表現,以及它對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影響。 d. 快樂與滿足:分析所選人生態度如何影響個人的快樂和滿足感,以及它在人際關系、事業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總之,在撰寫這篇議論文時,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兩種人生態度的優缺點,結合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經歷,明確表達自己更贊同哪種人生。在論述過程中,要充分展示所選人生態度在個人價值觀、社會責任感、人生追求和快樂滿足等方面的優勢,使文章具有較高的說服力。 佳作賞析 【佳作賞析】:追求真我,成就人生 人生短暫,如何去度過這有限的時間,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從古至今,人們對于人生的態度各有不同,有兩種人生觀尤為突出:一種是堅持自我,絕不妥協,這種人生被認為是正確的,但往往容易失望;另一種是隨俗俯仰,順應社會,這樣的人生是自洽的,也更容易快樂。在這兩種人生觀中,我更傾向于堅持自我,追求真我,盡管這條路可能會充滿挫折,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成就一番事業。 堅持自我,是對內心的忠誠,是對理想的執著。正如屈原所言:“吾不能變心以從俗,故將愁苦而終窮。”他忠誠于自己的信仰,忠誠于自己的理想,即使面臨生死,也不愿屈從于現實。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使他創作出了《離騷》、《天問》等傳世之作,成為我國古代文學的瑰寶。試想,如果屈原選擇了隨俗俯仰,順應社會,那么他的人生將會是另一種景象,也許他會過得安逸,但絕對無法成就如此輝煌的業績。 然而,有人會說,堅持自我容易失望,甚至面臨生死困境。確實,堅持自我是一條艱難的路,但正是這種艱難,才能鍛煉人的意志,塑造人的品質。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只有經歷磨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而那些隨俗俯仰的人,雖然一生安逸,但他們的生命卻無法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無法實現人生的價值。 此外,堅持自我并不意味著排斥他人,相反,它是為了更好地與他人溝通、交流。正如莊子所說:“夫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只有真誠地面對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與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誼。而那些隨俗俯仰的人,往往因為過于迎合他人,而失去了自我,也無法獲得真正的友誼。 總之,我更贊同堅持自我的人生。雖然這條路充滿挑戰,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成就一番事業。正如毛澤東所說:“人的一生,是短的。但是,為人民利益工作,就是充實的、崇高的。”只有堅持自我,忠誠于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才能為人民、為國家做出貢獻,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堅持自我更顯得可貴。讓我們勇敢地追求真我,實現人生的價值,成就一番事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正如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佳作賞析】:追求真實,享受人生 人生短暫,如何度過成為每個人都要面臨的抉擇。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提到的屈原與漁夫的對話,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一種是堅持自我,絕不妥協,這樣的人生被認為是正確的,但往往容易失望;另一種是隨俗俯仰,順應社會,這樣的人生是自洽的,也更容易快樂。對于這兩種人生觀,我更傾向于堅持自我,追求真實的人生。 堅持自我,意味著勇于追求內心的真實,不為外界所動,保持心靈的純潔。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茞。”這表達了屈原堅守信仰,不被世俗所污染的決心。盡管最后他投身于汨羅江,但他的堅持贏得了后人的敬仰。堅持自我的人生,猶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和尊嚴。 堅持自我,也意味著勇于承擔責任,為國家、民族和家庭謀求福祉。屈原在《離騷》中憂慮國家興衰,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人民的關愛。他在作品中呼喚改革的決心,展現了對國家命運的擔當。而漁夫順應社會,雖然能夠過上自洽的生活,但很難在國家民族大義面前有所作為。從這個角度看,堅持自我的人生更有價值。 堅持自我,還能激發個人的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在堅持自我的過程中,個人會不斷挑戰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標。正如屈原在《離騷》中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無所畏懼。而順應社會的人生,容易陷入安逸,失去奮發向前的動力。因此,堅持自我的人生更能成就輝煌。 當然,我們并非完全否定順應社會的人生。順應社會,意味著更好地融入集體,與他人和諧相處。這種人生觀能夠使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幸福。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過度順應社會可能導致個人價值觀的迷失,使人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沉淪。因此,在堅持自我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與社會的關系,尋求個人與社會的平衡,才是明智的選擇。 總之,我更贊同堅持自我的人生。在這種人生觀指導下,我們既能追求內心的真實,又能為國家、民族和家庭擔當責任。同時,我們還能夠在堅持自我的過程中,激發潛能,實現自我價值。當然,堅持自我并不意味著孤立自我,而是在保持獨立人格的基礎上,與他人和諧共處,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在堅持自我的道路上,我們將收獲豐富的人生體驗,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佳作賞析】:探尋人生真諦——執著自我還是順應潮流? 人生猶如一場戲劇,每個人都扮演著屬于自己的角色。在這場戲劇中,人們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一種是執著于自我,堅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信仰與理想,另一種則是順應社會,適應環境,尋求個人的發展與幸福。那么,究竟哪一種人生更能探尋到人生的真諦呢? 執著于自我,意味著勇敢地追求內心的信仰與理想,不為外界所動。正如屈原在《離騷》中所寫:“吾令帝閽開關,倚閶闔而望予。”他堅定地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憂慮和改革的決心,毫不妥協。執著于自我的人生,雖時常面臨困境與壓力,但正是這些逆境,促使人們不斷成長,探索人生的價值。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只有執著于自我,方能實現人生的抱負。 然而,執著于自我并非易事。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人們往往在外界的誘惑與壓力下動搖,進而迷失自我。此時,順應社會成為一種明智的選擇。順應社會,意味著在遵守社會規則的基礎上,尋求個人的發展與幸福。這樣的人生,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卻避免了執著自我所帶來的風險與壓力。順應社會的人生,更容易在和諧的氛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生活的美好。 但我們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順應社會并不意味著放棄自我。正如魯迅先生在《華蓋集·七十一》中所言:“既要在這個世界生活,又要超脫這個世界。”在順應社會的同時,我們應在心靈深處保持一份獨立和自由,時刻審視自己的行為,以確保不偏離人生的軌道。這樣的人生,既能夠和諧地融入社會,又能夠保持自我,實現內心的平衡。 回顧屈原與漁夫的對話,我們可以發現,這兩種人生態度并非水火不容。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執著自我,是為了追求人生的理想與價值;而順應社會,則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一個人在執著自我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此時,順應社會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樣,一個人在順應社會的過程中,也要時刻保持自我,否則就容易淪為社會的奴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認為,在追尋人生真諦的過程中,人們應當執著于自我,追求內心的理想與價值,同時在遵守社會規則的前提下,保持心靈的獨立和自由。這樣的人生,既能夠實現個人的發展,又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我們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同時在順應社會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為人生賦予更深刻的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