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昭安 古代科場、官場,奇聞怪事多多,這里舉撮三例,供大家玩味,博大家一笑。 一 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姓王的學政使奉命到陜西監督選拔秀才的考試。縣官趙丙南為了巴結朝廷命官,對這位王學政使卑躬屈膝,百般逢迎,每天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地招待他。 到了考試這天,趙丙南陪同王學政使來到考場。考試開始后,場內鴉雀無聲,考生們都埋頭答題,趙丙南坐在王學政使身邊,雖然面對考場,可眼睛的余光一直掃著他,好等有什么事時馬上去辦。 過了一會兒,趙丙南見王學政使抬了抬屁股,并看了他一眼。趙丙南不敢怠慢,趕緊來到王學政使面前,低聲問道:“大人,你有什么示下?” 王學政使四下看了看,低聲嘀咕道:“夏器同。” 趙丙南聽罷,眼珠一轉,明白了,這一定是個考生,大概是大人的親戚,或者是大人的朋友,這是讓我關照呢。于是,趙丙南將這人的名字默默地記在了心上。 考試一結束,趙丙南把王學政使送到驛館安歇,立即要來全部考卷,從頭到尾翻找起來,當他看到一個叫夏起彤的人名時,眼前頓時一亮,興奮地捋著胡須,自言自語道:“原來是夏起彤。” 可他拿起卷子仔細一看,不由一愣,心里頓時涼了,這個夏起彤寫的文章文理不通,漏洞百出,只讀了幾行便叫人啼笑皆非。 趙丙南心想:要是按規矩辦,這卷子就應該扔一邊去了,可是大人讓關照的,要是不讓他中了,我這前程不就完了嗎? 趙丙南思前想后,再三權衡利弊,一咬牙給夏起彤定了個第一名。 三天以后,一發榜,考生們一看夏起彤名列榜首,頓時議論紛紛,誰都不服氣。原來這些考生經常在一起吟詩作賦,夏起彤雖是富家子弟,學習條件優越,但學不專心,更談不上刻苦,肚里有多少墨水,大家心知肚明,都認定他純粹是扔貨。如今見他奪了頭名,知道這里面有貓膩,都說:“夏起彤能中頭名,鬼都不信!準是他行賄了,或是上頭有人!” 再說王學政使例行公事,拿來頭名的卷子一看,不由雙眉緊鎖,問趙丙南道:“這個夏起彤的文章文理不通、紕漏滿紙,怎么還取了頭名呢?” 趙丙南一聽愣了,小心翼翼地說:“大人,你那天不是關照過……” 王學政使聽了,感到莫名其妙,隨即大笑道:“錯了,錯了,那天我偶然放了個屁,你來問我,我不便直說,只好委婉地說'夏器同’(諧音'下氣通’)。不想偏偏有個夏起彤(諧音'夏器同’)。”說完,王學政使哈哈大笑起來。 趙丙南一聽汗就下來了,戰戰兢兢地說:“那怎么辦呢?” 王學政使嘆了口氣說:“榜已經發了,只有將錯就錯了,真是的,這人啊,走什么運的都有!” 后來這事傳了出去,人們都嘲笑趙丙南是“狗屁官點屁運秀才”。 二 明朝天啟年間,徽州府的西遞村,有個書童,名叫汪本,斗大的字認不得一籮筐。這年秋試,他服侍公子汪賈敏進京應試。京城是街道井然,車水馬龍,處處繁華熱鬧。他趁公子入場考試,出來游玩。無意中走入顯赫一時的名宦魏忠賢家的后花園。玩了一會兒,小便急了,他像在家時一樣,站在假山后,解開褲子就尿尿。正尿時,被看守花園的差役發現抓住。汪本顫顫抖抖地告訴差役,他是進京趕考的書生,誤入花園,請差官老爺寬恕饒命。差役當即稟告了主子魏忠賢。 是時魏忠賢得寵于熹宗皇帝,獨攬朝政,橫行跋扈,不可一世,當差役稟告他說:“有名考生竄入園內,隨便拉污,已經抓到,聽候大人發落。”魏忠賢一聽不假思索,信口說:“是個考生,拉出去處……處噠算了。”這魏大人草菅人命是常事。他本想說“處斬算了”;但因酒后舌頭僵硬,“斬”字未說出來,差役卻誤聽為“取(錄取)噠算了”。當即拿了魏忠賢的名帖,把汪本送進考場。 此時考場,已搖過黑白旗,封門啦。考生正在開考,場外戒備森嚴,根本無法入內。門官接了魏忠賢的名帖,送了進去。主考官懾于魏忠賢的威勢,又聽了門官說:“魏大人說,將來人取(錄取)了算啦。”自然不敢違命,馬上恭敬地請汪本進場。一詢問,汪本原是個識字不多的“空心元宵”,但不敢為難,只得派人代筆,作了一篇文章。不日張榜公布,汪本考中,名列第一,而公子汪賈敏卻榜上無名。 此事傳出后,人們都稱汪本為“尿來狀元”,一時傳為笑談。 再說汪本撿得從天上掉下的“餡餅”一一中了狀元后,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由汪賈敏陪同,去魏府拜謁魏忠賢。魏忠賢并不知道汪本中舉的原因,見新科狀元來投靠自己,擴大自己的勢力,甚是高興。于是保薦汪本做了知州,后又擢升,青云直上,官至御史。 三 韓侂胄是南宋著名的、也是頗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他是北宋名臣韓琦的曾孫,其母為宋高宗吳皇后的妹妹,又娶了吳皇后的侄女為妻。因為背景厲害,在官場上如坐火箭,飛速躥升。最后官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權傾朝野,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手下的官員出于各自的目的,對其極盡奉承獻媚巴結之能事,塞錢者、送物者、色賄者、“言語賄賂”者絡繹不絕。連至尊皇上都高看他一眼,賞賜給韓侂胄一座私人宅院。此宅院位于臨安府的吳山,稱“南園”。 飛黃騰達的韓侂胄花費巨資,把南園建造得富麗堂皇。亭臺樓閣,假山瀑布,林木花草,應有盡有。裝修完工后,韓侂胄率領大小官員,前來查看驗收。慢悠悠、喜滋滋地轉了一圈,甚感滿意。繼而話鋒一轉,說:“這般美景,與農家生活十分相似,只是缺少雞鳴狗叫,有點虛假啊。” 說時遲那時快,韓侂胄話音剛落,忽然就傳來了雞叫狗吠之聲,真是心想事成啊!韓侂胄既驚且喜,馬上命人前去探視。走近一看,哪里是什么畜生?原來是工部侍郎趙師擇,正趴在草叢中學狗叫呢。 善于揣摩上意的趙師擇既不塞錢也不送物,僅學了幾聲狗叫,卻撓到了韓侂胄的癢處,讓他倍感舒服,如此另辟蹊徑、劍走偏鋒,真是把逢迎拍馬之術運用到了極致!不久,趙師擇便當上了他朝思暮想的工部尚書。 學幾聲狗叫,便獲擢升,這也太奇葩、太輕而易舉了嗎?有人不服,諷刺趙師擇為“狗叫尚書”。又有人有感而發:俯下身去,撅起屁股,便是好狗一條。 ![]() 【作者簡介】曾昭安,筆名湘人、文緣人、文字客、曾子、雪峰草等,湖南省洞口縣文旅廣體局退休干部,邵陽市作家協會會員。碼字筆耕近半個世紀,所撰小說、散文、隨筆、故事、雜文、小品、童話、寓言、連環畫文字腳本等類小文散見于國內數十家報刊及多個網絡平臺,有作品獲獎或被收入文集或被選入中小學試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