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問題,您是否也曾經歷過?
夜深人靜,卻難以入眠;每晚熬至深夜,睡眠不穩,時而驚醒;有時早早醒來,再難入眠,這些困擾是否也曾讓您倍感疲憊?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以14個國家超過20000名就診病人為樣本,其中高達27%的人正被失眠所困擾。特別是中老年人,失眠的發病率更是居高不下。推薦四個助眠小方法:
因心火旺導致的失眠——掐揉勞宮穴
首先,對于那些因過度思考而導致的失眠,我們有一個特別的穴位——勞宮穴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在中醫理論中,“陽入陰則寐,陽出陰則寤”,意味著陽氣的潛入是睡眠的關鍵。然而,當思慮過多,心火旺盛時,陽氣便難以潛入陰分,導致失眠。勞宮穴,即“操勞之所”,有清心熱、瀉肝火的功效,對于因心火旺而導致的失眠特別有效。
取穴:請將手掌自然握拳,中指指尖正抵手心處,那里便是勞宮穴,左右手各有一個。
操作方法:
1.使用拇指點住勞宮穴,向下掐揉2~3分鐘。或者將兩手勞宮穴對準桌角進行按摩,左右手交叉進行。
2. 搭配足底涌泉穴效果更佳。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摩擦雙手至溫熱,然后用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有助于引火下行,促進睡眠。
通過簡單的按摩,讓勞宮穴和涌泉穴幫助您重拾寧靜的睡眠。
生悶氣導致的失眠——試試太沖穴
有時我們會因為生悶氣或心情不暢而感到不適,這時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睡眠。在中醫看來,這是肝氣不舒,郁而生熱,肝火灼燒心神,從而導致失眠。
你知道嗎,中醫常說“肝藏魂”,肝火旺盛的人往往睡眠不安穩,容易醒來,還可能有入睡困難和多夢的情況。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可以試試按摩太沖穴,這個穴位有助于清肝降火。
取穴:在足背上,找到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位置,然后往上推,推到推不動的地方,那里有一個凹陷,那就是太沖穴了(每只腳都有一個哦)。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的指腹從腳趾向腳跟的方向推壓這個穴位,每次推1~3分鐘。這樣可以有效地清肝降火,幫助你改善睡眠質量。
飲食不當導致的失眠——摩腹法
中醫常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意思就是說如果胃不舒服,睡眠也會受到影響。比如脾胃虛弱或者吃得太多,食物就會積滯在胃里,產生濕熱,影響氣機升降,最終導致失眠。
有些老年人晚上躺著的時候,胃里的食物不容易排空,還可能會刺激到賁門,導致凌晨三四點醒來。這種情況還可能伴有胃脹、胃痛或口腔異味。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在每晚入睡前試試摩腹法。
具體做法:平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深呼吸放松。以肚臍為中心,向上按摩到胸骨的劍突位置,向下則按摩到恥骨位置。先順時針按摩81圈,再逆時針按摩81圈。這樣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改善睡眠質量。
“老”出來的失眠——照海穴
這類失眠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情況。
上了年紀之后,身體當中的陰液開始不足,陰制約陽的能力減弱了,陽很難長時間潛于陰,就特別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一些小的干擾就會醒來。
所以這部分患者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早醒。但與反酸造成的早醒相比,這類患者凌晨一兩點鐘就容易醒。往往還伴有口干舌燥、焦慮、煩躁等情況
想要每晚多睡兩個小時,可以睡前點揉一個滋陰清熱、安神的穴位——照海穴。
取穴: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操作方法:晚上泡完腳之后,就可以點揉這個位置,力度以感覺有一些輕微的酸脹就可以。揉的時間可以久一點,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左右交替點揉。
助眠小貼士:
1、作息規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2、“胃不和則臥不安”,晚餐宜早宜少宜清淡,晚餐后避免大量飲水及生冷瓜果;
3、睡好“子午覺”,午時(11點至13點)略睡半小時即可,晚上盡量在子時(晚23點至1點)之前入睡,讓血歸于肝,陽入于陰,以達陰平陽秘;
4、“靜身先靜心”,睡前宜安靜,以避免光線及噪音干擾,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提前安靜下來;
5、適當參加體力勞動或適度的鍛煉,如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