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多知網 作者|馮瑋 通過AI的“視角”去看三星堆,會是什么樣子? 1927年,一位四川廣漢農民在淘浚溝渠時發現了玉石器——通天神樹、青銅縱目面具、青銅鳥足神像等獨特文物把古蜀文明的璀璨與神秘帶到世人面前。 而當時間來到此刻,AI時代,走近三星堆的方式有了新可能。 近日多知觀察發現,抖音、博納影業AIGMS制作中心與即夢AI生成式人工智能創作平臺已聯合出品并制作《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第一季。 ![]() 作為AI生成式連續性敘事科幻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借助包括AIGC劇本創作、概念及分鏡設計、圖像到視頻轉換、視頻編輯和媒體內容增強等十種AIGC技術。 趕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90周年的節點,充滿神秘色彩的文明終于以一種更科幻的方式重新介紹它自己。 而作為自己的第一部AIGC短劇,抖音交出一份滿意答卷了么? 01 抖音首部AIGC短劇 博納25周年“向新而生”發布會上,《三星堆:未來啟示錄》被首次介紹。 第一季共12集,預計上線今年的短劇暑期檔,并在即夢AI、博納影業AIGMS、剪映的抖音官方賬號同步更新。 此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關于三星堆的影視作品,CCTV制作了十集紀錄片《探索·發現》探秘三星堆,還有關于六個新祭祀坑的《古蜀秘境:三星堆迷蹤》,以及考古人視角的《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 ![]() 這些內容都在以各種視角去探討和猜想:古三星堆人為何選擇古蜀作為生存繁衍之地?三星堆的文物為什么獨具特色?真的是外星人留下的么?三星堆文明又是如何衰亡…… 《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的劇情則換了一個角度去表達創作者的思考: 故事背景設定在科技飛速發展的近未來,地球古文明遺跡的異變預示著人類文明的災難即將爆發。 而泛大西洋人工智能組織ACE推測三星堆文物中蘊藏著解決文明危機的關鍵信息。中國古文明與未來研究所西安路34號”派出科學家吳星言監督ACE組織在中國的行動。 四川廣漢的江家三代都是三星堆考古工作者,江城與吳星言和對手展開了一場橫貫古今的冒險,揭開4000年前古蜀國和南方絲綢之路的神秘面紗,尋找拯救文明危機的密碼…… ![]() 區別于其他短劇,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就是AI覆蓋了制作的全部環節。 該劇AI技術支持方“即夢AI”,是抖音推出的一站式AIGC內容專業創作平臺。 據了解,目前即夢AI支持通過自然語言及圖片輸入生成圖像及視頻,提供智能畫布、故事創作模式、以及首尾幀、對口型、運鏡控制、速度控制等AI編輯能力 以即夢AI的視頻生成功能為例,用戶輸入簡單的文案或圖片,即可生成視頻片段,視頻動效效果連貫性流暢、自然。用戶輸入首幀和尾幀圖片,可以在兩者之間生成動畫…… ![]() (即夢AI創作者生成的視頻) 即夢AI官方推文表示,基于豆包大模型技術,在《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具體的制作流程中,涉及到AIGC劇本創作、概念及分鏡設計、圖像到視頻轉換、視頻編輯和媒體內容增強等十種AIGC技術。 這也意味著,《三星堆:未來啟示錄》成為抖音真正意義上的首部AIGC科幻短劇集。 抖音曾推出精品短劇“辰星計劃”,與影視公司、媒體機構等創作者共創短視頻內容,并已先后推出不同題材和類型的短劇內容。 此次的嘗試為抖音短劇帶來新的可能——更低的創作成本消耗,更快的制作速度、更小的試錯成本。 02 “嶄新的”三星堆, 與不完美的AI短劇 據博納影業AIGMS公眾號,此次合作的定制化的工作流程為: · AI創意與文本創作:大語言模型(LLM) · 視覺概念及分鏡設計:變化模(Transformer Model)、文本到圖像生成(Text-to-Image Generation) · 鏡頭畫面生成:擴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生成對抗網絡(GANs)、風格遷移(Style Transfer)、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 圖像質量增強:超分辨率技術 (Super-Resolution) · 圖像到視頻轉換:時序生成模型 (Sequential Generative Models) · 視頻編輯和媒體內容增強:自動視頻編輯算法 (Automated Video Editing Algorithms) · 文本到語音合成:語音合成技術 (Text-to-Speech Synthesis, TTS) · 文本到音樂創作:音樂生成AI (Music Generation AI) 實際效果如何? 多知摘取了《三星堆:未來啟示錄》預告片的部分片段。 先說體驗起來還是有待提升的部分。 第一,遠景人物模糊。在金字塔消失的遠景奔跑人物、大型會議的遠景人物描繪上,大多是沒有具體面部表情的色塊。 ![]() 后者第二排出現了前后兩個人物面部黏連,以及臉頰凹陷的狀態。 第二,一些故事情節,AI人物難以真實展現情緒、帶動氛圍。 追車情節常常是一些商業電影最善于調動氛圍的設定。在《三星堆:未來啟示錄》中同樣有這樣的場景:山路追車、碰撞,以及主人公的一些影響劇情的臺詞。 但AI人物表達“停車”、“姑奶奶你不要命了”時毫無表情,或者說很難明顯看出這句話背后其想要表達的心境和情緒。 ![]() 第三,人物細節比較單一。在預告中的很多男性角色普遍出現了皺眉、小麥膚色等細節。 ![]() 看久了難免視覺疲勞…… 再說下體驗不錯的地方。 比如轉場,預告中出現了很多專場,如飛行員執行任務的快速穿梭、多個古文明的集中展現、古蜀國數據模塊的演變。 ![]() 這些內容都被很好地展現出來。 再比如對三星堆文物的展現,作為這部短劇的IP內核,其中出現的三星堆文物一部分是外界耳熟能詳的經典形象,能把觀眾快速帶入到劇情的設定之中。 以及自然、城市環境的刻畫,如風暴來襲、城市消亡、海底古國等畫面都還是挺好看的。 ![]() 如何讓具備AI元素的微短劇不要變成一系列炫麗的幻燈片堆砌而成的短片?如何讓技術驅動帶來的華麗和動感能夠真正與深度內容和人文本身有完美融合? 這不是抖音自己的難題。 而是整個AIGC+微短劇、AIGC+動畫等賽道共同遇到的現實困境。 總臺創制的首部AI全流程微短劇《中國神話》、系列微短劇《AI看典籍》、北京廣播電視臺的《AIGC三國》等內容也均有相似的階段性難題需要突破。 例如《AI看典籍》的《周處除三害》劇情中,遠景描繪部分,AI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細致地描繪五官: 本該是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和王冰冰以師生論道的方式出現,但卻只有兩個看起來差不多的人形。 ![]() 但在正面近景就生動、靈動了很多。 ![]() 無論怎樣,這已經是古文明與未來科技交融的一次生動展示。 03 AIGC+短劇: 偏愛神話與歷史? 中國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在《中國神話》以及微短劇《AI看典籍》發布現場曾表示,他本人見證了多次因為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對古籍保護方式的變化。 以古籍目錄為例,就有從書本式到卡片式再到機讀式的三個階段——“近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進展,也激發了我們對古籍數字化保護與中華優秀傳統文文化發展傳承的新的思考。” 彼時,央廣總臺也曾透露將聯合各地聚焦城市發展、文旅文化、名人古跡、民俗傳說故事等題材,推出城市文旅系列AI微短劇。例如煙臺就計劃和央視頻聯合策劃蓬萊仙境奇觀、八仙過海神話等城市特色AI微短劇。 憑借快節奏、高密度、強情緒等“短小生動”的敘事特點走紅的微短劇,早已成為網絡視聽產業快速崛起的“新賽道”。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373.9億元,并且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會突破1000億元。 迅速的增長背后,是微短劇受眾群體不斷擴大的趨勢,不僅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喜愛,一、二線城市居民也開始利用碎片時間觀看微短劇,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AIGC技術通過提高制作效率,會在降低人力成本、物資成本和時間成本上為微短劇切實降本增效。 這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前面提到的困境外,多知發現目前AI微短劇的故事情節常常集中在神話故事、玄幻仙俠和歷史文學之中。 有業內從業者對多知表示,這種現象的背后,一方面在于神話、歷史故事等需要展現的奇幻場景和絢麗特效是AIGC擅長生成的部分,屬于在自己的舒適圈使勁兒蹦跶。 這就幫助創作團隊可以真正享受到節約的成本,并生成逼真、生動和可信的視覺體驗。 而在AIGC技術的幫助下,也讓創作團隊可以專注于對故事情節打磨和對角色自身豐滿度的塑造上,最終呈現更加多元和具有創新性的作品。 放到此次抖音的嘗試中,也是如此。 就像微博留言所表達的那樣:“三星堆也許真就是高度發達的時代,現在的AI也是時代的代表,這兩者鏈接起來,已經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