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對“高考釘子戶”唐尚珺還有沒有印象? 今年 35 歲的唐尚珺,曾因為2萬塊而主動從985大學退學。 后來又被多所名校錄取,但因為和目標院校清華不符,復讀了 15 年。 今年,唐尚珺參加了自己的第16次高考。 之前我們跟大家分享過,和以往不同,他沒有以前那樣躊躇滿志,信心滿滿了。 6月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清華,唐尚珺表示:“恐怕就是個夢想,真的沒有那個實力?!?/p> 他還說,這可能是自己參加的最后一屆高考了:“今年該走出來了,也該認清現實了?!?/p> 他打算考慮學師范或者大學畢業以后從事教師職業,“說不定工作了再繼續我的想法”。 唐尚珺還坦言: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他不知道,就算讀了大學,以他的年齡還能否好好找工作。 但有時候,命運就愛跟人開玩笑。 當唐尚珺接受現實,想去上大學的時候,卻走不了了。 去年,他考了594分,超廣西理科一本線119分,發揮還算不錯。 但遺憾的是,他填報的4個學校,雖然過線,但都因為“專業已錄滿”,又不服從調劑,最終被退檔。 原本想爭取補錄,卻因為沒有合適的院校和專業,唐尚珺還是放棄了。 他落寞的說: “什么都不要想了,回家。就算我想再復讀重考,估計也沒學校收了?!?/strong> 今年有記著采訪他時,問到:今年會去讀大學嗎? 他回答道: 單純的怪命運嗎?命運并非沒有給他過足夠的機會。 在他參加的十幾次高考里,考過比今年更高的分數,也有眾多名校對他伸出橄欖枝。 但他卻因為一個執念,在一張考卷上止步不前。 現在回看講述唐尚珺經歷的紀錄片《高十》,還是讓人很是唏噓,有勵志的成分,也不有讓人感慨的橋段,這一路,他承受了太多。 ![]() 01 為了改命 他參加了16次高考 唐尚珺出生在廣西公安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他上學比較晚,2009 年,他第一次參加高考,可當時連三本線都沒夠到。 父親送他到了南寧一所技工學校學手藝。 但唐尚珺不甘心人生止于技校,他瞞著父母偷偷退了學,拿著讀技校的學費,去了欽州市的高三補習。 2010 年,復讀一年的他,只考入了一個民辦三本學校,不甘心的唐尚珺,又留下來繼續復讀。 當時很多高三復讀不但不收費,還會按上一年的考試分數,補貼復讀生一些生活費。 唐尚珺平均每月能拿到 400 多,靠著這筆生活費和暑期打工的錢,他堅持補習了很多年。 2011 年,唐尚珺第三次高考,成績剛過三本線; 2012 年,第四次高考,成績剛過二本線; 2013 年,第五次高考,過了二本線,卻沒填好志愿; 2014 年,第六次高考,唐尚珺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學,但因為不是理想的學校,他選擇繼續復讀; 2015 年,第七次高考,他考入吉林大學,依然選擇復讀; 2016 年,第八次參加高考,唐尚珺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在老師們勸說下,他終于去大學報到了。 可也就在這一年,他年邁的父親,查出了癌癥。 當時有學校以 2 萬塊的獎金,招收高三補習生,唐尚珺又從中國政法大學退學,繼續回高三補習。 自此,他的人生,像陷入了一個怪圈,即便考上還不錯的大學,他也邁不出去。 2017 年,第九次高考,唐尚珺只考了 570 分; 2018 年,第十次高考,他考了 619 分,繼續復讀; 2019 年,第十一次高考,唐尚珺考入重慶大學,但他依舊繼續復讀; 2020 年,第十二次高考,成績不理想,他繼續復讀; 2021 年,唐尚珺參加了第十三次高考。 2021年,唐尚珺再次拒絕了廣西大學的錄取。繼續走上復讀的道路。 有記者采訪了他70多歲的母親,老人眼含熱淚,已經不期待兒子能出人頭地,只希望他能夠正常生活。 2022年,被上海交大錄取后,又因為是護理專業,選擇第15次征戰考場。 這次之后,35歲的唐尚珺終于開始考慮自己將來的就業問題。 他覺得,自己將來想從事教師方面的職業,至于夢想,說不定可以在工作后實現。 這幾年的就業形勢也比較嚴峻,很多公司都在裁員,很多和他年齡相仿,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中年人已經失業。 還有很多二十出頭,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窘態。 可以預料到的是,既沒有履歷,又拼不過年輕的唐尚珺,未來注定會面臨一些挑戰和落差。 如果他能早點進入大學,現在應該會有更穩定的工作,或許不會如此焦慮。 ![]() 02 是因為背負了太多東西 其實,論資質,唐尚珺不算差;論努力,他也足夠踏實;論結果,去年考上的上海交大也足夠好。 但是這段旅程還是太過艱辛,代價也太過沉重,他本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卻被執念困得太久。 一、執著于名校改變命運 唐尚珺出身在一個貧寒的農村家庭里。 紀錄片《高十》拍攝時,他的母親已經 67 歲,父親 66 歲,卻還依然出賣力氣,靠種甘蔗維持家用,給唐尚珺交學費。 家里幾間 96 年蓋的房子,至今因為經濟壓力大,還沒做過排水,一下雨,就泥濘不堪。 在這種環境里長大的唐尚珺,深知家庭困境,他認定知識改變命運。 這種想法本沒有錯??商粕鞋B卻用實際行動,把「知識改變命運」改寫成了「中科大改變命運」。 他眼里只看得見中科大,認為只有這所學校,才能改變命運。 在一次醉酒中,他開始深深懷疑自己:我都懷疑那句話,知識改變命運是不是真的…… 唐尚珺不明白的是,任何一場考試,任何一所大學,都不會承諾人一輩子幸福。 而高考只是手段,大學也只是人生的啟程門票。如今他順利被上海交大錄取,但人生更大的挑戰,也許是入學后、甚至畢業后才開始。 二、人生的成就,來自于知識+認知的疊加 其實,高考這 16 年,唐尚珺也曾考取過好幾次不錯的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雖然不是 211,也不是 985,但它的法學專業,在中國排名都很靠前。 吉林大學,重慶大學也都是很棒的綜合類雙一流大學。 無論哪一次,只要唐尚珺勇敢邁開步向前走,人生大概率都錯不了。 《認知覺醒》一書中說: 知識和認知,是兩個體系,認知影響選擇,選擇改變命運。成長的本質,不光是學習知識,還要有清醒的認知。 反觀《高十》這部紀錄片的作者何漢立,他是唐尚珺的初中同學。 當初他畢業于廣西師范學院(現在的南寧師范大學),一所并不是很突出的大學。 但畢業后他主動抓住機會,進了廣西電視臺,在那里,他什么都做:文字記者、攝像記者、后期責編、后期圖編等…… 后來,他自費拍攝了代表作《高十》,慢慢在行業內有了名氣。 一個人,知識可以從書本中學到,但認知的提升,還要到生活中去悟。 三、看不到沉沒成本 其實,唐尚珺也有過短暫的醒悟: 他第八次參加高考后,父親被查出了肺癌,他拿著印有喜字的中國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給家人看。 可當時家人都很平靜,已經沒了喜悅。那一刻,唐尚珺意識到,這么多年執著的復讀,好像錯了。 就像紀錄片導演何漢立說的: 父親得了癌癥,將不久于人世,要是父母不在了,賺那么多錢又有什么意義?所以他感悟了,親情至上,名利乃身外之物,趁著雙親還在,能孝敬就孝敬。 唐尚珺悟到了這點,但他的決策,又被狹隘的認知給束縛了。 當時唐尚珺已經去讀了中國政法大學,面對父親治病,他的第一選擇,是再去復讀,以賺取 2 萬塊的獎金。 一年后父親去世,唐尚珺又重新陷入了復讀的泥潭……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沉沒成本,說的是人們做一件事情,只為看到結果,忽略了投入的那些不可回的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 理性的決策者,會計算回報是否成正比時,忘掉沉沒成本,從零開始。 唐尚珺的遺憾就在于,他的家庭、經歷給到的他認知太有限,只懂一味付出努力,卻看不到沉沒成本,導致他耽誤了最寶貴的青春時光。 ![]() 03 理想無疾而終,青春卻悄然逝去。 如今人到中年,卻依然是高中生的唐尚珺,的確后悔了。 他說:“再出現唐尚珺是可悲的?!?/p> 在微博簡介里,他還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未在適當的年紀做該做的事,非執意而為之,只是后知后覺?!?/p> 我不知道,唐尚珺是否有勇氣再復讀一年,他未來的人生將通往何處。 而他今年在唐尚珺參加完第16次高考后,“我走了彎路,不希望有人學我。” 但我想告訴孩子們的是: 人為追求夢想而執著,本沒有錯。 但這種執著,不該等同于不切實際,孤注一擲,喪失理性。 那只會讓你得不償失,讓自己的人生淪為悲劇。 真正的人生智慧,該是合理利用現有的資源,進退有度。 ![]() ▍素材來源:綜合網絡 |
|
來自: 公司總裁 > 《萬象/科舉/學歷/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