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 “小兒百脈匯于兩掌”,手掌是孩子身體和臟腑健康情況的縮影和反映,所以小兒推拿有很多穴位都在手上。針對手上特定穴位的推拿,可以調解對應臟腑的功能,同樣,臟腑功能如果出現了問題,也可以相應地在手上特定的穴位有所體現。 比如手上有一個穴位,最能反映孩子的脾胃情況。一旦脾胃淤堵、積食嚴重,往往在這個地方容易摸出來。今天就來說一說。 ![]() 脾胃淤堵積食重,經絡會結塊 在孩子手掌的外側群,即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根的部位,叫做“大魚際”。當伸開手掌,掌心朝上,拇指一側手掌明顯突起的這塊肌肉就是大魚際。 通常情況下,大魚際作為手掌上一塊重要的肌肉群,應該是柔軟光滑、有彈性的,但是有些孩子這個地方按上去疙疙瘩瘩、很粗糙,甚至能摸到皮下有一些小小的硬結塊,那么這個時候就要警惕孩子的脾胃狀況了! 因為大魚際這一塊區域,正好就是“脾胃之門”——板門穴的所在位置。 我們知道板門穴是調理脾胃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它既可以調升降、又能化積滯,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止嘔止瀉的作用,孩子的食積、消化不良、惡心、嘔吐、便秘等癥狀。這些疾病多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因此板門穴的調理作用體現在對脾胃功能的調整上。 ——當孩子脾胃健運、氣血通暢的時候,此時板門穴作為脾胃之門氣血豐盈,摸上去柔軟而富有彈性; ——而當孩子脾胃虛弱、尤其是積食嚴重的時候,脾胃運化不利,中焦淤堵,相應的經絡也會因為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代謝廢物滯留而變得淤堵,對應穴位的反映也就特別明顯,所以板門穴也就經絡不通、出現疙疙瘩瘩的硬塊。 所以家長不妨留心孩子這一塊區域,看看板門穴是否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如果摸到粗糙、硬塊,就要警惕了,馬上來對孩子的脾胃狀況進行一個判斷: ? 如果寶寶板門的位置出現上述描述的“小結塊”,且伴隨積食的典型癥狀:如腹部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再通過口氣酸臭、舌苔厚膩、大便干硬少等情況,那么可以認為寶寶的積食情況比較嚴重。 ?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家長及時給寶寶調整飲食、消積導滯,結合小兒推拿等方法,幫助寶寶緩解積食癥狀,恢復腸胃功能。 ![]() 揉松板門穴,加上一物更有效 所以我們知道,板門穴要常揉,有利于調理脾胃防積滯;發現有硬結了,更要多揉,把硬結揉開,有助于把脾胃的淤堵疏通,恢復脾胃的運轉正常。板門穴這里揉得松松的、軟軟的,就等于把脾胃之門打開,讓身體氣血運轉暢通無阻。根據脾胃的狀態,可采用不同的手法。 ?? 日常保健用“運法”,快速打圈。 一般來說,如果脾胃沒有問題,做日常保健的話,我們可以用“運”的方法。運,就是在操作部位上面做快速打圈圈的動作,力道是輕快著實的。具體可見我的視頻操作—— ?? 積食嚴重用“揉法”,揉開淤堵。 如果發現有硬件,我們可以適當增加力度,改“運”法為“揉”法,逐漸揉開這些粗糙、不光滑的“小結塊”,但注意家長千萬不要急于求成,想一次性把硬件揉開,而應力度適中,避免過度刺激。具體可見我的視頻操作—— 次數: 推拿次數一般為100-300遍,可以早晚各操作一次。同時,還可以配合補脾經、清胃經、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手法,來加強消積食、健脾胃的功效。 ![]() ![]() ![]() ![]() <<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加上一物,板門越揉越暢通。 寶寶皮膚稚嫩,不管運板門還是揉板門,操作之前都需要擦點介質保護皮膚,比如清水、潤膚霜、茶籽油等,也可以使用具有健脾作用的精油來輔助,將精油中消積、祛濕、健脾的活性成分通過皮膚滲透,配合手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我想說,祖國醫學強調整體與局部的相互聯系和影響,只要家長留心,孩子的身體處處可以透露健康的信號。學會小兒推拿,懂得識別信號、并通過穴位推拿,調節經絡氣血和臟腑功能,促進機體恢復增強體質,可以讓育兒不那么辛苦,家長們也能更加輕松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