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 唐朝時期,在繁華的長安城里,有一個名叫李四的小商販。 一日,李四挑著擔子在集市上叫賣著自己的貨物。這時,一位衣著華麗的公子哥走了過來,好奇地看著他擔子上的東西。
公子哥開口問道:“你這賣的都是些什么呀?” 李四連忙笑著回答:“公子,我這都是些稀奇好玩的小玩意兒。” 公子哥拿起一個木雕人偶,看了看說:“這個有意思,怎么賣呀?” 李四伸出三根手指,說道:“三個銅板。” 公子哥皺了皺眉:“這么貴,便宜點。” 李四一臉為難地說:“公子呀,這真不能再便宜了,我進價都不低呢。” 公子哥眼睛一轉,突然說道:“我看你這擔子也挺不錯的,要不你把擔子和這人偶一起賣給我,我給你五個銅板。” 李四瞪大了眼睛,驚訝地說:“公子,您這是開玩笑吧,我這擔子可是我謀生的家伙什呀,不能賣呀。” 公子哥卻不依不饒:“哎呀,你就賣給我嘛,大不了我再給你加一個銅板。” 李四無奈地說:“公子呀,真不行,我沒了擔子怎么賣東西呀。” 公子哥似乎有些惱了,提高了聲音說:“你這人怎么這么固執呢,本公子又不是不給你錢。” 李四也是哭笑不得,只能一個勁地搖頭。 這時,旁邊的一個老者看不下去了,走過來說:“這位公子,人家靠這擔子討生活呢,您就別為難他了。” 公子哥這才作罷,放下人偶,嘴里還嘟囔著:“真是小氣,不就是個擔子嘛。”說完便搖搖晃晃地走了。 李四松了一口氣,對老者連連道謝:“多謝老伯解圍呀。” 老者笑著擺擺手:“不客氣,這公子也是太不講理了。” 集市上的人們都哈哈笑了起來,這件事也成為了大家茶余飯后的一個小笑話,在長安城里流傳了開來。而李四呢,依舊每天挑著擔子在集市上辛勤地叫賣著,繼續著他平凡而又有趣的生活。 又一日,李四收攤后準備回家。在路上,他看到一個書生模樣的人正對著一棵樹唉聲嘆氣。 李四好奇地走上前去問:“這位兄臺,你為何對著一棵樹發愁呀?” 書生一臉苦惱地說:“我在思考一個上聯,苦思冥想也對不出下聯來。” 李四笑著說:“什么上聯呀,說來聽聽,說不定我能幫你想想。” 書生看著他,有些懷疑地說:“你一個小商販,能懂對聯?” 李四嘿嘿一笑:“試試嘛。” 書生便說道:“上聯是'煙沿艷檐煙燕眼’。” 李四一聽,頓時傻眼了,撓撓頭說:“哎呀,這可真難呀。” 書生得意地說:“看吧,你也對不出來。” 李四不服氣地說:“我一時想不出來,不代表我永遠想不出來呀。” 于是,李四一路上都在琢磨這個上聯,回到家連飯都顧不上吃。 過了幾天,李四在街上又碰到了那個書生。 李四興奮地跑過去說:“我想到下聯了!下聯是'霧捂烏屋霧物無’!” 書生聽了,先是一愣,然后驚訝地說:“哎呀,還真不錯呀,沒想到你還真能對出來。” 李四得意地笑了:“嘿嘿,小瞧我了吧。” 從此,李四能對對聯的事也在長安城里傳開了,大家都對這個有趣的小商販又多了幾分敬佩。而李四呢,也因為這些有趣的經歷,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

豆包,新一代聊天寫作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