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福鼎疊石鄉附近有位商人,從浙江平陽販運紅花(藥材)千余斤至福州出售,因迷戀煙花之地,久而未歸。其妻張氏,在家等的太久就非常的心急,從寧德娘家動身,沿著這條官道步行至福州,并將沿途地名及特征一一記錄,編成路引歌,至今仍在羅源一帶傳唱。據《福溫古道路引》中形象地描述了這段寧德通往羅源的主要通道: 【整首古道路引歌如下】 寧德出城西門宮,白鶴山嶺十里長; 全條嶺中亭三座,白鶴嶺頭觀音亭。 直行嶺頭一歇氣,再行五里是塆亭; 界首疊石隔十里,中間一觀名半天; 疊石街中建驛站,覆船嶺下是壇亭。 壇亭諸娘手叉叉,再行五里是王沙; 王沙賣粥又賣丸,圣殿亭里賣湯丸。 水槽店仔沒乇買,三層猴嶺好凄惶; 護國前嶺隔十里,起步過嶺是羅源。 羅源城里清又光,出了四爺黃正綱; 父子兄弟三八座,叔侄兒孫五榮封。 西門出去接官亭,再行上去玄帝亭; 白塔和尚賣茶水,鰲峰賣粥又賣丸。 排連應德上下樓,再行下去龍門塘; 東禪大嶺二十橋,梐栗樹下好歇涼。 丹陽又號竹排嶺,朱公本是草鞋橋; 周溪陀市分十里,兩河十里潘渡頭。 潘渡搭船不使錢,巖角一鋪沿溪乾; 七里分坪八里湯,降虎嶺仔透半天; 北嶺一鋪透嶺跤,十個諸娘九平跤; 種田挑擔伊都做,人人經過將伊夸。 嶺下一直透進城,好買好賣福州城; 右手轉彎西禪寺,左手轉彎鼓樓前。 福州城樓八角形,南臺生意真繁榮; 大橋橋下三條河,一條船仔駛過河。 奴家今日來福州,只因丈夫賣紅花; 伊來東山販賣藥,迷戀東山煙花樓。 可惡鴇母多狡猾,一心只想丈夫錢; 十擔紅花去九擔,只剩一擔做盤纏。 今勸丈夫戒酒色,卷起行李回家園; 今編一本紅花記,又作路詞供人傳。 注釋: 觀---道教的廟宇, 諸娘--- 婦人 ,乇---方言字,意為物品、東西,俾栗樹---榕樹 ,不 使 錢---不要錢,乾---邊沿,湯---湯嶺,嶺跤---嶺下,平跤---不纏腳, 伊-----他 ▍內容來源:參考摘自羅源文史資料第五輯寧小博 寧德城市資訊原創編輯完成 ▍圖文編輯:寧文策劃 https://www.sohu.com/a/192220150_1257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