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經臺北市衛生部門證實,寶林中毒案重癥患者共7位,目前死亡人數6名,1人出院。經過對第一例死亡案例的尸體解剖分析,確認采檢到有毒物質“米酵菌酸”成分。 據介紹,“米酵菌酸” 由發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產生,毒性強烈,無色無味,且在高溫下穩定,主要影響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炎炎夏日 涼皮、涼粉和腸粉等美食 深受吃貨們喜愛 然而,近年來 我國部分地區相繼發生 由鮮濕粉(如河粉)、涼皮及泡發木耳等 因“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事件 大家一定要警惕 這些食物中隱藏的“致命殺手” 米 酵 菌 酸 一 何謂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 Bongkrekic Acid,簡稱BA)是一種由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面亞種產生的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 圖源:科學辟謠 椰毒假單胞菌本身并不致命,但它處于潮濕溫熱環境中會大量產生極強毒性、高致死率,不怕高溫的米酵菌酸毒素,一般烹調方法不能破壞其毒性。 二 哪些食物可能產生 米酵菌酸毒素?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涼皮、涼粉、腸粉等濕米粉及其發酵制品,變質或者泡發隔夜的銀耳和木耳。 三 常見的中毒癥狀有哪些? 進食后2~24小時出現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嘔吐為胃內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樣物),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重者可出現皮膚黃染、肝脾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等,體溫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達40%~100%。 四 如何預防米酵酸菌中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