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以后,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誰帶孩子?”寶媽自己帶自然是最好的,可是從現實的情況來說,很多家庭寶媽不能帶還請帶孩子,一是為了生計,二是不愿意放棄自己的事業(yè)。這個時候孩子怎么辦呢? 很多人家請了保姆來帶孩子,但是更多的是讓家里的老人帶孩子。有的是孩子的奶奶帶,有的是孩子的姥姥帶。而奶奶帶孩子和姥姥帶孩子也是不同的,戳中很多人的痛點。 1.奶奶帶孩子教孩子和爸爸親,姥姥帶孩子和媽媽親 奶奶帶孩子,會教孩子叫爸爸、叫奶奶、但是會很少教孩子叫媽媽。不是說奶奶不明事理,而是情感的偏重就是這樣,她首先想到的總是自己的兒子。有些不太明事理的奶奶,還會教唆孩子不和媽媽親,說媽媽為了工作不要孩子了。 而姥姥帶孩子,更加的心疼媽媽,會和孩子說媽媽工作是很不容易,媽媽非常疼愛你之類的話,姥姥總是希望孩子和媽媽最親,能夠看到媽媽的辛苦和付出。 2.奶奶帶孩子更容易有矛盾,姥姥帶孩子比較容易溝通 婆媳之間肯定是沒有母女之間容易相處,奶奶帶孩子更容易和寶媽有矛盾。比如孩子生病了,奶奶會埋怨寶媽不會帶孩子、或者是不管孩子沒有盡到當媽的責任,認為這是寶媽的錯。而如果是奶奶的原因導致孩子生病,寶媽也會對婆婆產生埋怨。 兩代人之間難免會有一些育兒觀念的差異,寶媽和孩子的姥姥溝通起來也比較的容易,孩子的姥姥會更加的愿意聽女兒的意見,而奶奶帶孩子就不同了。奶奶會覺得寶媽太年輕了,什么都不懂,就會指手畫腳,所以她會堅持自己的傳統的做法。 比如老人總是覺得孩子吃得多了才好,于是總是喂的很多,如果是姥姥帶孩子,寶媽說了不能這樣,那么姥姥就不會這樣做了。而如果是奶奶帶孩子,她很可能就會覺得寶媽什么都不懂,聽別人瞎說就來亂指揮,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現實中有好婆婆有壞婆婆,自然也是有好媳婦和壞媳婦,可是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奶奶帶孩子和姥姥帶孩子的這兩點不同都是存在的,婆媳相處天然就有障礙和隔閡,戳中很多人的痛點。 不過,婆媳也是一家人,只要肯多為對方著想一點,日久見人心,親如母女也是可能的,你以為呢?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