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有一類人, 不僅喝茶的怕,正經做茶的也怕。 這類茶圈神棍,總帶著一股捉摸不透的神色指點別人做茶喝茶:這不對、那不對。這是錯的、那是錯的。 ![]() 殺青,不對! 愛茶的大哥,跑到源頭,自己炒一鍋茶帶走。人生第一鍋自己炒的茶,意義非凡,拍個照,發個圈。 神棍卻出來評論一句:你這殺青手法不對。 然后,自我吹噓一番,老夫的殺青工藝,可是得到某某專家、制茶大師認可的。 接著,就開始指點:這個殺青啊,要用太極手法。 愛茶的大哥一看:我發圈只為紀念人生第一鍋茶,好不好喝都收藏著。至于喝茶,我買茶商的茶喝即可。 神棍這一番評論,倒是把愛喝茶的大哥搞懵了。 ![]() 茶葉,假的! 愛茶的大哥搞來一餅茶葉,滿臉欣喜地說:終于沒把持住,剁手收了某某家的冰島。 神棍一看:切,這種茶也好意思發圈。 挺著經歷60余載春秋的老臉說:我感覺這個茶是假的,他們家的茶,不純。 愛茶的大哥想:如今這行業,要是非要跟包裝較勁,只能自己去源頭看著做。不純就不純吧,只要價格和品質適合自己,我也認了。茶總是要喝的。 ![]() 大哥有些不爽,反問了一句:您的冰島是保真嗎? 神棍大膽地說:肯定保真。我是茶人,對茶的感情超過賺錢,我不賣茶,我只分享我的好茶。 一問價格,300一餅357克,冰島核心產區頭春純古樹。別問為什么這么便宜,問就是源頭一手貨,良心價。 大哥果斷買一餅來試試,一試品質,簡直一言難盡。直接吐槽一句:張口茶人,閉口情懷。全天下的茶都假,就你自己的300一餅的冰島古樹最真。 隨后,愛茶的大哥一把將神棍的茶葉丟在垃圾桶里,淡然一笑:神棍的厲害之處在于,僅憑一己之力,把“茶人”兩個字,干成了罵人的詞。 ![]() 泡茶,錯的! 神棍出門,看見別人泡茶,就上去指點一番。 神棍說:你這泡茶的姿勢不對,沿著蓋碗邊上注水,也不對,香氣出不來。 隨后,神棍示范一番,提起一個大茶壺,懸在半空悠來悠去,上顛下倒,一副搔首弄姿,把茶葉沖得翻江倒滾,嘴里還念念有詞:茶的美,能通過泡茶傳導出來。泡茶,一定要優雅。 若是20歲的小姐姐,青春正好的年紀,臉上掛著初出校園的清純。泡茶,既泡的優雅、泡的美,又泡的好喝。肯定是有人看的,茶也是有人喝的。 ![]() 然而,經受歲月洗禮的人本該活出一番大道至簡,只求玩茶幾十年的功力,能一氣呵成、把茶泡的異常好喝。 但年逾花甲的神棍,卻要表演一番體態的優雅、歲月的韻味,還把茶泡的一言難盡。 此時此刻,一位愛茶的大哥吟詩一首:“我怎敢轉身,見你掌心淚痕,斷了我心中安穩,你的蕭瑟愛恨”。 說人話就是:你過來,我保證不打你。 ![]() 喝茶,不對! 喝茶的時候,神棍看別人端起茶杯,輕聲喝茶。 又沒忍住繼續指點,神棍說:你這喝茶方式不對。要使出渾身力氣,把茶連湯帶香吸進去才香。 隨后,神棍親自示范,挺直腰板端身而坐,胳膊肘橫在身前,呲溜一口,嘴唇茶湯與茶杯充分摩擦,聲音清脆響亮,傳遍房間每個角落。 ![]() 神棍本人,滿臉得意,像是在說:你們聲音沒我響亮吧。 一個大哥臉上一副想嘔吐的神情,說:這么喝茶才香,我們當然知道。但是,你在家里就算制造出十倍的清脆聲也行,但這種場合不合適。 神棍一聽,嘴里飆出一句:一群不愛茶的家伙,跟你們混一起,有辱斯文。真茶人就要像老夫一樣,每時每刻都把茶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說完,揚起腦袋,整理一下身前的衣服,甩甩手去了。 ![]() 神棍,教育年輕人 神棍在外面走了一圈,回到家里后,突然憂慮起來。 神棍自言自語地說:如今的茶圈,要不得啊。不會殺青的人在殺青,不會泡茶的人在泡茶,不會喝茶的人在喝茶。放眼望去,怎么到處都是不懂茶的人。 神棍很擔憂,打算繞過平輩里這些不懂茶的人,找來讀大學的年輕人,培養年輕人懂茶。 ![]() 神棍找來年輕人喝茶,自我介紹到:我是茶人。 然而,年輕人非但沒有肅然起敬,還問:茶人是什么東西。 神棍思索一番說:茶人無法被定義,你只要知道,不是所有做茶的人都叫茶人。茶人不是一般人,茶人是文化人。 年輕人恍然大悟的樣子:就是文化人來賣茶了嘛! 賣茶,這可觸碰到神棍的雷區了:茶人的茶,怎么能叫賣呢?叫分享,分享懂不懂。 年輕激動地豎起大拇指:分享,你把自己的茶直接送給別人啊! 神棍有些難為情地小聲說:要收點束脩,意思意思的。 年輕人有些聽不懂,但還是仔細聽著。 ![]() 神棍對年輕人說:喝茶,一定要懂茶文化。 年輕人回到:茶文化,我不知道。我喝茶是為了解渴,是茶的味道讓我舒服。 神棍說:不知道,我教你。你端起茶杯,看見了什么? 年輕人說:我看見了茶杯里有茶,還看見了我的手。 神棍搖搖頭:那時錯的,是看見了人生。人生如茶,要拿得起放得下。 年輕人聽得很懵,假裝很仔細地在聽。 ![]() 隨后,神棍教年輕人喝茶,呲溜一口,做了喝茶示范。 年輕人說:喝茶制造出噪音,會影響別人,這不禮貌。 神棍搖搖頭,說:茶,人在草木間,茶為草,草在人上,所以,別怕。 年輕人聽著怪怪的,價值觀一片白紙的年輕人,對茶文化的初步認知,被神棍染上了奇怪的顏色,就覺得:原來,茶文化是這種東西,已經有點不想學了。 ![]() 神棍:能喝出什么 年輕人小聲地喝下一杯茶。 神棍又問:你喝出了什么? 年輕人回到:我喝出了茶有點苦,后面又變甜了。 神棍搖搖頭:這是錯的,要喝出這個是古樹,海拔1500米,火功很好。這一杯,氨基酸含量5%,茶多酚含量一般,大約2%。你可知道,我是怎么喝出來的。 年輕人被驚得目瞪口呆:可是,我喝出來的感覺,就是苦的變成甜的呀。 神棍無奈地搖頭,嘆息道:都說了那是錯的,你還說,你不懂茶啊。 ![]() 年輕人突然把持不住了,質疑說:你教我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干什么。不懂茶就不讓我喝啊,我每天都干飯,一頓三大碗,還要懂飯不成。 神棍被反駁得結結巴巴的:這……這……你不尊重茶人,不尊重文化人。 年輕人突然火爆起來:這都什么時代了,你真以為頂著個什么人的帽子,別人就高看你一眼。明明就是奇葩,還要假裝文化人。真正的文化人,哪像你這么神神叨叨的。 年輕人繼續補刀:還懂茶?學茶,難道不是對茶葉學海無涯里無邊知識的殷切期盼,不知哪里學來三板斧,逢人就到處炫耀懂得的那一點東西,可笑。 ![]() 年輕人一怒之下,這是什么狗屁文化,不學,直接走了。 留下手足無措很生氣的神棍,大罵:現在年輕人,太不像話,不懂得尊師重教。 神棍越想越害怕:再這樣下去,“茶文化”,要完啊! ![]() 寫在最后: 喝茶,是極其享受的慢生活。 取一泡珍藏的好茶,燒一壺水,慢慢沖泡,看茶葉片舒展,為沸水潤上茶色。 細細品味一杯,爽滑可口的茶湯帶來徐徐生津、陣陣清涼。第一泡享受茶的風味,漸漸地,忘記了味道,只記得一杯一杯的茶往肚子里倒。 ![]() 品一壺好茶,不忍被打擾。直到一壺水喝干,茶葉變得無味。好茶好器好水好心境,把一壺茶激發出極致的風味。 在繁忙生活里享受的片刻心靜,這是一個人的寂寞,更是一個人的快樂。 說不出為什么喜歡,就是沉迷于這種感覺。 ![]() 玩茶,要適合時宜 喝茶玩茶,只為取悅自己,本無絕對的對錯。但混跡茶圈,做人做事,總要適合時宜。 自己對茶研究再深,懂茶程度再高,能喝出樹齡或其它,這都是本事。 然而,茶玩的是圈子,圈子之內,有同樣愛好的人、茶葉價值觀相同的人在一起,只求自己快樂,無關其他,怎么快樂怎么玩。 然而,出了圈子,不分場合地指點別人做茶喝茶,只會活成孤家寡人。 不同的場合做不同的事,先有以禮待人,才有說茶論道。 ![]() 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 教20歲的年輕人學習茶文化,若非從業者、家族做茶或茶學專業,十有八九是牛蹄上釘馬掌。 年紀不同,價值觀不同,對茶的理解不同。 20歲的人,喜歡飲料才是正常的事。教年輕人喝茶,他覺得你裝,這才是正常的反應。 等年輕人經過歲月的洗禮,有了生活的閱歷,變得成熟穩重,他自然而然會研究茶。 人到了一定年紀,總會捧起茶杯的。屆時,萬千生活的閱歷沉淀在一盞茶里,飲下無言,勝似千言。 ![]() 而茶文化,一代人對茶的理解,必然與他們的成長經歷深度捆綁。 到了一定年紀,把對世事的認知與茶相融合,便有了每個時代的茶文化。 茶圈有句老話:“人生如茶,苦盡甘來”。然而,90后,00后的年輕人,雖然也開始喝茶了。 但這兩代人非但沒苦過,有的還是富二代,找個班上著,卻比老板還有錢。 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人生如茶,苦盡甘來”之類的話。 教他們人生如茶之類的茶文化,教了個寂寞。 ![]() 歲月無聲,世事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 天下大道,殊途同歸。我們都終將老去。 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做好自己, 而不是,教育別人。 |
|